第17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無論是對於本地的新羅諸侯,還是對陣的後百濟軍和那些倭兵而言,或多或少都是一個心理上的優勢或是壓力;由此也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敵我士氣消長的變化。

  ……

  與此同時的淮東。

  前來請示的度支院主事蔡元長,也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你是說,在秋收所有徵收過後沒多久。」

  我驚訝道。

  「就發現有人在私下對外售賣糧食?……」

  「而且還有人不吃勞苦一家接一家的,零敲碎打的收糧販運?」

  民間私下出售糧食這本身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問題,這幾年淮東水旱還算均饒,民間有點餘量想要在集市上,換成手中錢帛或是日用所需,一點兒都不足為奇。

  如果不是為了將來備戰備荒的需要,再加上新拓數州聚攏人口的需要;我都想把淮東陳年庫藏里的部分給搗騰出來處理掉呢。

  只是雖然糧食和相關糧食製品沒有出售,但是其他果蔬禽畜漁獲水產的加工製品,及其相應的罐頭產業,就沒有什麼太多的限制而隨時都在對外銷售。

  但是沒有經過正常管控下的渠道,就陸續流出去的糧食,就有大大的問題了;這涉及到淮鎮的經濟安全和民間儲備的統計預期。

  「我授命你衙下的經濟隊,去抓、去查……」

  「另外替我草擬一下,在各地路口和集鎮,頒布新的條令。」

  「禁止二十石以上,非申報的私自糧食交易……」

  這個數字大概是參考了每戶的最大餘糧,到一個屯莊互助組之間的積余。

  「具體種類暫時不限……」

  「違者當即沒收所得,並處發配礦山勞役……」

  雖然這麼做似乎有些小題大做,遏制和壓縮民間經濟活動之嫌;但是在如今天下紛亂依舊不止而戰端又起的情況下,用強制手段確保更多的糧食存有量,才是有備無患和以不變應萬變的上選。

  第988章 浮夢(十三)

  扶桑,叄州(三河國)額田郡,大龜山城吉良家空空蕩蕩的評定間裡,一個身影也在看著手中的信箋發呆。

  隨著公開應後百濟國之邀,或是幕後協調帷幄之下改換身份,而西征大陸的數路諸侯藩主聯軍,在新羅境內遭受的接連挫敗和慘痛損失。

  作為明面上武家各姓的召集者和發起方,三河吉良氏的家宰兼實質的掌權人周元祀。

  也已經嗅到了大事不妙的味道。

  特別是東國的武家諸侯和北面朝廷公卿當中,也有令人不安的氣氛和暗流在瀰漫涌動著。

  相比老而昏聵導致的大權旁落在,他這個渡來人後裔手中,就連妻妾子女都有過半不是自己生的家主吉良貞滿不同;

  周元祀可是拔舉於微賤更知道利害得失的鐵腕人物;只是因為出身太低卻長期專權無可動搖,時人毀譽參半的稱之為「土佐之蝮」「立家督」。

  畢竟,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所要面對的,那可是已經擊敗了另一個龐然大物的北唐朝廷,而即將取得整個天下大勢的南國大梁;

  在它橫跨海陸九道而疆域遍及數大洲陸,又盡得江南半壁和中原腹地的巨大體量面前;偏居東海三藩一隅的扶桑之地,雖然號稱六十六州天下而舉國也有千萬之口,但無論是在海陸力量上都是令人絕望的巨大懸殊;更別說如今還分裂成南北朝,又各自諸侯林立的任何一方。

  而東國朝廷的立身之姿,就是依靠傾向北朝的立場而得到某種名分和實質上的支持。

  而長期維持了下來。

  只是近二三十年來南北對峙的局面,因為早年「大戰」打的是兵弊民乏,幾乎陷入僵局而沒有大大的變動,在東國諸侯內部卻是因此矛盾重重而紛爭不斷,眼看得兩朝消長之勢的上風就要再度易手。

  這才在殿上那位源關白的默許下,以二十一支源氏旁系的三河吉良氏為中保和見證。

  勉強達成一致而開始對海外進行經營和合力行事,一為轉移內部矛盾,二為在本土外拓展更多的生存空間。

  由此也利用了中土南北對立拉鋸的大環境,左右逢源的陸續謀取了不少的利益;其中也包括了以扶桑義從為名,參與到對於與南朝關係密切的登州鎮,海路上的直接打擊和事後遺產資源的瓜分盛宴;這也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胃口和野心,做出更多的企圖和布局來。

  其中也包括了,名為「七海武」海上私販和水軍集團的崛起,與巨大極大能量的情報與商業組織,博羅會的長期合作和交易。

  或者說,當初還是御用商人團體為表面身份的博羅會,也是在他們的推動和扶植下。

  成為了這才萌生對對於安東之地和新羅方面的慾念和野心。

  只是,他們礙於南朝在海上的權威和實力,始終不敢從幕後站到檯面上來而已。

  而這個在新羅藩之地興起弓氏後人的後百濟復國運動,以及新羅本地分藩諸侯們的拙劣表現和反應;無疑給了這些扶桑藩家名主們一個大好的契機和突破口,因此在關係密切的組織——羅會的牽線搭橋之下幾乎是一拍即合。

  只是未想到正因為「成也博羅會,敗也博羅會」的緣故,再次遭到來自淮鎮的強力打擊而損兵折將,噩耗頻傳。

  而要知道這些年下來,光是一個淮鎮的存在,就足以讓他們長期對外經營和拓展的勢力,處處受制而各種倍感頭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