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莫要再節外生枝了才好……」

  ……

  而在淮東,因為劉延慶所部模範後軍的到來,而掀起的些許紛擾和吵雜;也慢慢消弭在高速運轉的日常生產活動當中。

  夏收後的生產任務和建設項目,同樣是相當的繁重和緊湊,特別是在失去了對於沿淮泗州和宿州的明面管轄權後,很多生產計劃和重點,都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

  而在隔海相望的幾處飛地,卻也是平靜異常,無論是遼西五州,還是遼東半島中南部三州,或是河北道沿海的滄州地區,都已經進入一個休養生息後的高速發展期。

  頻繁往來各地之間的船隻和物流,就是最好的證明;遼東的林木和礦產,滄州長蘆曬場的新鹽,遼西的稻米、果蔬和牲畜,往來不絕期間而互通著有無。

  但是另一方面,隨著羅湛容入主遼城,陷入內亂而動盪不堪的羅藩大部分領地,也因為呈現隱隱割據和相持之勢的各方,因為饑荒和物資匱乏的困擾,終於慢慢的消停下來。

  只是根據內線和暗子反饋的消息,安東道的戰火和動亂並沒有因此平息,反而繼續羅藩以外的地方愈演愈烈,而這一次卻是發生在安東道的北部,那些所謂北部聯盟的地盤上。

  安東之地是一個極其廣大的地域範圍,包括了安東道四十三州,外加上安東都護府下的九都督府,各自領下以城邑為單位的羈縻屬和分藩地。

  而經過了數百年的征拓和開墾,這片大陸上的東北之地,已經被見縫插針式的,填塞和建造了眾多唐人移民和歸化人的聚居點,基本上完成了人走地留式的換種和歸化。

  但是他們所能占據的主要是白山黑水之間,那些相對遼闊的平原和低地,以及大部分適宜農耕的大小河谷山峽盆地,或許還有部分高山草甸和地勢較高的梯田圍壩。

  繁衍生息至今,也有八九百萬人口的規模了。

  至於在那些地勢艱險崎嶇,而跌宕起伏的山野之間;因為缺乏開拓和種植的條件,惡劣的生活環境和雞肋一般的產出;還是殘留下來大量的土族山民和其他諸如秣赫、室韋等部分遊牧、漁獵民族。

  因此,作為歷代歷任的安東大都護,安東分藩諸侯之首,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每隔三五年之期,率領一種諸侯藩家發起一次,對於這些蠻荒不化的征拓,或者說是收割和減丁活動。

  一方面是補充馴熟藩奴逐漸脫籍,成為歸化人後的勞役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消除和較少這些治外因素,對於諸侯領下正常生產活動的潛在威脅和日常干擾。

  同時,還可以鍛鍊那些家臣和部曲的子弟,保持某種尚武的風氣等等。

  但正所謂是時過境遷,安東都護府與北朝的決裂;安東諸侯的分裂與內戰,北地聯盟的自立。一連串劇烈變化下來,安東諸侯之間也出現了嚴重的分化和消亡。

  在那些化外之民和山野土族,被大量改造和吸收,逐漸納入諸侯們的勢力範圍的同時,以三五年之期的大征拓,也就隨著安東諸侯中最強大的兩家,薛羅之爭而無疾而終。

  這些原本就是苟延殘喘的土族勢力,也得到休養生息和重新繁衍起來的機會。

  這一次,在組織鬆散的北部聯盟內部相對空虛,而主要力量都集中到南邊警惕羅藩領地的情況下,這些突然幡然反亂的土族部眾,卻給當地的諸侯領地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作為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在遼西與屏州交界的遂州一帶,都有不少扶老攜幼的人群,陸陸續續逃亡過來了。

  根據他們口中所獲得印象和消息片段。

  這種規模和程度的反亂,已經不是倉促起事就能達到的效果,更像是某種蓄謀已久的後手;乘著這個機會發動起來,而讓整個安東沉底陷入更加曠日持久的混亂。

  而根據我幕下參謀和參事團的大多數分析意見,以當初勸誘和帶走北部諸侯大半軍力,北朝那位重臣宿元景的嫌疑更多一些。

  不過這些變化暫時與我沒有太大的關係,淮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越過羅藩的領地,對鞭長莫及的北方諸侯聯盟做些什麼。

  惟一的變數,就是預期中以東南諸侯為跳板的傾銷市場,恐怕要受到不小的影響了。

  難得一個陰涼的多雲天氣,厚厚的雲層遮擋住了灼熱的陽光,來到海邊散散心,在沙灘上騎馬嬉戲。

  如此此刻。

  我正在和湄湄一起騎在灰熊貓十世上,雖然行走速度不快,只能保持一個小踏步走的節奏,但她已經是臉色潮紅香汗淋漓的軟趴趴在馬背上,幾乎是無力掙扎和動彈了。

  只是酥軟無力的她,每當幾要從馬背上側滑的時候,就會有一雙格外有力的大手,像是鐵鉗一般的牢牢固定住,她纖柔的腰肢和圓潤的臀線,而繼續保持在一個欲罷不能的正確衝擊路線上。

  因此鬃毛上已經出現隱隱的汗水和其他什麼的濕跡了。

  而騎著紅老虎十五世側身緊隨其後的抱頭蹲,則是一邊替自說自的我們打著掩護,一邊露出某種「原來還可以這樣玩」之類饒有趣味的表情來。

  媚媚終於嬌叫輕吟了一聲,而徹底趴伏在馬背上酥軟的再也起不了身了。

  小心得將嬌羞無力的她抱下馬,就近放上一張軟塌蓋上毯子之後,我意猶未盡的看向了,牽著小伽嘉和薛丁格騎乘的小馬駒遠遠兜在後頭的三枚,招手讓她靠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