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聲音驟然打算了他的思緒。

  「都督……事情不好了……」

  他很有些沒帶好氣的瞪了眼來人。

  「又出現了逃亡了麼。」

  事實上,這段時間下來,他都已經見怪不怪的麻木的。

  「是陽復城主,帶著部眾出奔了。」

  這個陽復城主,可是他為數不多,願意在檯面上公開站出來,支持他的北境實力派之一。也是他名義上的舅家表弟,兼親上加親的內弟。

  現在卻也棄他而去,雖然說得好聽,是家中急事要趕回去。只怕是已經決心徹底改弦更張,而變著法子要向遼城那邊輸誠獻好。

  但至少他還沒有試圖在這座新城裡做些什麼,這是羅湛容暫且聊以自慰的地方。

  隨著這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離去,在那些曾在暗中信誓旦旦的支持自己,有意與羅允孝主導下本家勢力之間,各種別苗頭的地方實力派中,只怕會是藩倒骨牌式的連鎖反應了。

  他不由重重吐了一口氣,有些疲憊倦怠的揮揮手道。

  「隨他去吧……」

  心理卻是暗自嘆息道,在這座重鎮及其兵馬,還未徹底脫出自己掌控之前,必須做出抉擇了。

  最後的底限是和心理預期是,他可以放棄這一切,但必須保持身為羅氏家族成員的最基本的待遇,讓他可以帶著部眾和親信,以為本家戍邊的形式,變相流放到北邊或是西北面去,做個城主或是軍府。

  不然的話,他就算是拼死一博,或者帶隊出奔流亡北地,豁出去臉面和身家性命不要,也要讓遼城方面,付出難以接受的慘重代價。

  這也是他最後的憑據和底氣了。但正所謂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次送走了交涉的信使之後,羅湛容卻再次迎來的一個意外的訪客。

  卻讓他不禁怒極反笑起來。

  「你竟還敢出現在我的面前……」

  第792章 萌動(十七)

  一路行程下來,我已經進入了遼河平原而準備度過第一條河流了。

  雖然總體的速度並不算快,但我倒也沒有閒著,而是有空就研讀一下關於羅氏家族內部的情報匯總。

  作為炙手可熱的外盟和助力,無論是羅允孝的手下,還是遼城本家之中,給我通風報信或者暗通曲款的人,實在也有不少的。

  比如羅藩的權力架構,還殘留著某種古典的軍事民主色彩。

  所謂家臣中最重要的職位,無疑是內宰以降的三管六典,比如公令、上尹、管領;司馬、司戎、司御、司閣、司栗、計隸等,雖然名字大有復古之風,但大致職責比同國中的州郡官,基本都是上三卿的身份;

  再加上傳奏、協調內外,代官之首的司丞和副手國造;負責分藩各支和宗族的大斷事;以及由家主任命的,五到七位兼職或不兼職的家老,構成諸侯大藩位於居城中樞的權利頂層和核心圈子。

  大小事務和重要的職位,一般都在這個層面組成的內藩會議上,決定下來。

  如果實在爭執過大而不能決定的話,那藩主還可以決定召開,更多世臣、分藩以及城主以上代官,參加的擴大會議。

  因此,如果藩主足夠強勢的話,那就是說一不二的一言堂,但若是藩主年少難孚眾望的話,那就很容易被年長的臣屬給架空起來。

  而在地方。

  卿上三等,大夫五中,下士有三;構成了藩家最基本的品秩和階級,也是當任代官,或是出為世臣、分藩,最基本的出身和資格。

  就像是世臣之中最底層的邑夫,或是代官之末的鄉社長和市(鎮)首,乃至大地頭和莊長,也就是後世中下水準的地主富紳什麼的;

  他們也被稱為藩士,擁有最基本的品階,擁有普通國人之上些許特權;

  因為藩家一旦有所徵召,本人就至少要帶著兩到三名,武裝齊全的正丁和同樣數量的輔卒,響應參入就近的軍伍,以供宗主本家差遣。

  這種制度之下,在前朝在安東立土開藩的初期,對於鼓勵臣下和國人勇於開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安東北部的許多中小諸侯和藩家,就是從當初的私家開拓屯圍,給逐漸發展起來。

  但是沿襲到現今,就不免有些動員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和內耗嚴重,地方尾大不掉,等積重難還的弊端;乃至成為這些延邊諸侯內部關係錯綜複雜,卻又爭鬥不休的重要歷史遺留問題了。

  因此,前任藩主羅湛基,這才有了藉助戰勝宿敵的大勢和威望,外援引淮東鎮為助力和觸因,內以重訂各家之盟為契機,一鼓作氣推動羅氏本家各方面革新汰舊,將逐項權柄和資源,從地方慢慢收歸上來的盤算和計劃。

  只可惜,來自本家之中的反彈和抵制,也是相當的激烈,甚至在他身邊直接釀成了激變。

  而在臨時紮營處的小沙河河畔,一條水流平緩的淺淺支系裡,已經儘是水花歡騰的身影了。

  跳進冰涼清澈的河水裡,洗去一身的汗流浹背的燥熱與塵垢,無疑是行軍過程中,難得的享受。

  他們已經是第四批輪換過來練兵的人馬了,按照主戰營團的老兵和新卒三比一,防戍營團的老兵和新卒五比一的配比,以團、隊為單位從海路坐船輪換過來的。

  只可惜,他們這批補充兵來了之後,別說是練手的戰事,就連像樣點的敵手,都沒有撞見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