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乎不用然後動作和語言,只要一個眼色和細微的表情,自有人將他需要的東西,給奉承到面前來,並且還用櫻桃小嘴恰到好處的溫存過的。

  他幾乎在最短的時間內,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代表了奢靡和排場的一切。

  然而,躺在軟塌的羅允孝身邊,最是親近的位置,卻被一個滿是慵懶風情的年長女子所專據了。

  而一疊子拆封后的公文,就這麼信手攤放在她豐腴的大腿上。

  這名女子雖然年紀有些偏大,明顯已經過了三十歲之前最盛風華之年;姿色也不是陪侍的女性中最漂亮的;但卻是羅允孝現下在本家的內宅之中,唯一可以找到的,勉強可以付之以信賴和依託的女性了。

  因為這位窈娘,在少年時代的羅允孝隨養父出入內宅時,就已經有過幾面之緣,也留下了相當不錯的印象。

  特別是對於早早就淪為孤兒,又被羅湛基收養,卻一直沒有品嘗過母性溫柔的便宜義子來說,也未嘗沒有那麼一點點潛在的憧憬和情節;

  因此,這一次神差鬼使的直接召喚了過來陪侍,卻意想不到的得以派上用場,還常識性給自己出了不少力氣。

  因為,她在本家長期積累下的眼力和見歷,給羅允孝點破和揭露了某些思維上的額盲點和誤區,也間接提供了某些意想不到的思路和對應手段。

  這也讓原本一直對於住在本家後宅,感覺得不怎麼踏實的羅允孝,終於有了點妥帖的感覺了。

  畢竟,他手下雖然不乏勇武之士或是軍伍老練之輩,但在治民管領的政務方面,有些單薄,而不得不嚴重依靠,藩主養父留下來的那些親近班底;

  但畢竟是隔了一層效忠對象的繼遞關係,還有一干養父的親生子女在世,因此也不敢全數賦予信任,而只能有限的蕭規曹隨的維持現狀,再從中發現和拉攏,願意靠攏和偷笑自己的對象。

  而他最大的缺憾,就是手下雖有還算賣力的佐僚,部屬。身邊卻沒有合適的謀臣或是幕僚,來時時的耳提面醒,或是事事的出謀劃策。

  按照各地諸侯藩家的慣例。這樣的人選,都是當權者在早年起步之時,初步擁有班底資格後,從那些數量不菲的門人清客里挑選,或是在外地方尋訪回來;

  以伴當或是扈從、書辦的身份留在身邊,再在日常經手的庶務里慢慢的磨合和培養起,相應相得的默契和步調來。

  而這正是微寒出身,卻因緣際會被倉促推到如此高位上的羅允孝,所嚴重缺失和難以彌補的。

  而且在暫時不宜大動的本家內宅之中,同樣也沒有真正可靠的眼線和代理人。

  這幾下相加下來,她這一番的存在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而且她這些年下來,膝下一直沒有子嗣的出息,也沒有強大的娘家背景,一直為之張目和撐腰。

  因此,只能一直以名不正言不順的女官身份,留在本家後宅,直到被藩上厭倦了或是更加年輕得力的女性取代,才有機會帶著一筆錢財被放出去。

  然而,如果沒有藩主的開恩和准許,她甚至不能另行再嫁成家生子,而只能在用來安置的小宅院裡,終身孤老到死。

  因此,她這般的存在與羅允孝的需求,幾乎是一拍即合。

  只可惜她的身份有些敏感,至少是沒有堂而皇之的出現在自己身邊的。

  蒸庶母雖然在這些邊地諸侯當中,其實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對於剛剛坐上代藩主之位,根基未穩缺位也尚未豎起來的羅允孝而言。

  來自生活上的負面風評和流言蜚語,也屬於需要儘量避免的方向。

  因此,羅允孝的打算是,日後給她安排收養一個前藩主庶出的女兒,然後自己再取了過來。

  這樣,不但完成了血脈的交換,兩人還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名正言順的繼續呆在一起了。

  當然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籍著兩代藩主的葬禮,繼續穩住重要外盟的淮東軍,收服家中的人心和游離在外的世臣、分藩,並且挾大勢完成對羅氏分裂派系的壓制。

  第791章 萌動(十六)

  遼東北部,新城州首府,新城之中。

  自封為新城州都督的羅湛榮,也在某種後悔和糾結的情緒中,徘徊輾轉著。

  正所謂一招錯,就步步錯失,進而全盤走錯,可以用來形容他此刻的心情和境遇。

  當初他最不甘心的,就是原本明明擁有大量人望和資源的自己,居然會在藩主突然病亡的突發意外和後續事變中,幾乎全盤輸給一個毫無血脈關係,只懂得打戰而一貫以粗豪武夫示人的養子。

  要知道,他可是前代藩主的嫡子之一,也是現任藩主一母同胞的弟弟,因此,才先後被兩代藩主否賦予第三家老的頭銜和重任,擔負起坐鎮本家的要務,後來又臨危受命充當了二路援軍的領頭人,為後續發生的戰事,出了很大的力氣和功勞。

  而在攻略遼西的過程中,他也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身為第二號人物的角色,從不去爭搶屬於兄長的風頭和威望,任勞任怨的打理各種戰地庶務和後方往來的事宜,乃至作為藩主的代言人,與那些聯盟中的諸藩,錙銖必較進行利益上的交涉和爭奪。

  作為前代藩主已經成年的諸子之中,並不算起眼的那個,他也有心通過扶助兄長,來表現和證明自己;因而如此下來,無論是家中內外,還是外藩諸侯,都擁有了相當不錯的名聲和風評,也是藩主羅湛基之下,實至名歸的第二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