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是縱橫海陸之間的私販集團,還是流竄在東南沿岸的劇盜大寇,或是開山立寨占據要衝的綠林山頭、大寨;或又是往來於黃河與淮水之間的水賊團體;紛紛都無一例外遭到了滅頂之災。

  更糟糕的是,或者說更讓人羨慕妒忌恨的是,那個眾叛親離走投無路的大海狗宗澤,居然洗白上岸投奔了。

  正所謂是,最了解自己的敵人,無疑就是同行中的叛徒。

  於是,沿海島嶼之間的藏身之所和駐泊中轉地,也變成了淮東水師練兵的戰利品。

  然後他們這些縱橫海路的好漢們,在相互的揭舉和告投之下,就連在岸上的最後一點根基和底蘊,窩藏點都被人給連根拔起了。

  最後,僥倖能夠在轟如扉粉的火器圍剿之下,僥倖手腳囫圇的逃得一條性命來;卻也只能像牲口一般的,被驅使在這些累死人的鹽場、礦山里,在棍棒皮鞭刺刀的督促下,用下半生來贖罪和償付了。

  暫時隱藏了身份,而被當作普通海匪,監管在鹽田裡的翻海龍,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他是經過長期的躲藏和周旋之後,在長山列島之間藉助亂礁和險灘藏匿,而最後一批被同夥供出抓到的海賊。

  當然了,他也不是沒有想過串聯和逃跑,但是之前這麼做的人,都已經變成了掛在杆子上任憑鳥啄的風乾臘肉了。

  但他還有最後一個憑據,那麼一個秘密和猜想。因為直曬淮鎮方面,鼓勵這些人犯之間,相互舉告的。雖然這是各相互構陷的大坑,這也是他最後的機會。

  究竟能夠赦免上岸過日子吃肉,還是在這裡的滷水里,像是條鹹魚一般的死去,就看這一招了。

  「請告訴鹽場的管官,小人有重大事情舉告……」

  兩日之後,關於疑似東海分社的勢力,在暗中招攬和募集海上匪寇和私販子的消息,被加急送到了益都和新羅、遼西各處。

  ……

  青州,益都,布政使衙門的偌大後宅里,茶水都已經開始發冷了。

  「使君……為今之勢,難道你要繼續坐視下去麼……」

  「這可是天賜的良機啊……失而不得……」

  面對這位前來勸說的故舊,還有身邊幾位僚屬殷切的表情,李格非卻是在心底冷笑了下。

  他當初帶來的那批人足足有上百,除了其中中途告病或者不滿意條件而變相出奔的,亦有大半數都以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入到淮東的體系中。

  依舊留在他身邊剩下的這幾位幕僚,則屬於某種高不成低不就,又捨不得放棄機會,離歌非本人也卻不過情面,而以幕僚屬官為名,權做門面的典型;

  他們雖然眼巴巴的指望著布政使衙門,本該有的權力和便利,卻又不肯埋下身去做些實事和成績出來,也不願意接受淮東特色的新事物。

  卻指望依靠著這些盤外招的手段,來謀取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雖然淮東同樣接納和吸收,來自布政、轉運這些清閒衙門所舉薦的人手和生員,但卻是有一條最根本的前提。

  就是不管什麼出身背景和來歷,都必須到聯校里去培訓過一段時間,並且考核合格才能正式履任。

  那個聯校遷轉再修制度,就是個大號的過濾器。將各色來到淮東的人才和官吏,給一遍遍過濾掉不和諧的雜音或是潛在的隱患,然後才敢放上相應的崗位。

  對此,他自無不可,雖然他在其中也掛了個名。畢竟與那位心放的頗寬的轉運副使曾華不同;他以布政使之職被差遣來淮東,本身就是一種政治上變相流放的懲罰。

  因此,並不指望能夠在這個任上大漲拳腳,做出什麼成效和實績來,而是更加期望籍此在那些政敵的視野之外保持足夠的低調,平平安安少有爭議的度過這段任期;然後再尋找奧援和契機,在國朝重新獲得相應的資序和地位。

  當然是更大的可能性,是這一世都背著這場北伐失利的名聲,勉強保持最後的體面退休,而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子弟。但相比其他幾位帥臣的下場,卻又是難得的善終之道了。

  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是在這個任上,被人忽悠著攪合進去,無端端的站在這位年富力強的制帥對立面上,而成了別人黨人之爭中,用來投石問路的炮灰和馬前卒。

  光靠籍他之手給淮東帶來的這些人手和資源,所接下的善緣和潛在的人脈,就足以他在無權無勢的情況下,受用不盡到子孫之世了。

  因此,雖然在心灰意懶之際偶然還有些許想念,但這些年下來也就漸漸的淡了,而把心思放在與聯校里請來的那幾位治學大家,日常的交流與著文上了。

  第761章 徒變(六)

  廣府,隨著穿城而過的小江里,各色不明浮屍的減少,數年前北伐失利帶來的各行各業一系列衰退期,似乎也開始隨著北面戰時進展的消息,而有所觸底反彈了。

  因為,據說,得到江寧大本營的全力支持和援力之後,在中線襄樊戰場的兵鋒,在北伐中碩果僅存依舊在位的宿將王獻臣的統領下,已經重新推到了商州武關之下;

  而在新一任經略使兼都統制高寵帶兵就任後,西線蜀中糜爛的戰事也穩定下來,陸陸續續的從驅逐敗走的西軍手中,收復了整個金牛道和大半個漢中的關隘。

  因此,戰爭相關的利好消息和預期,也再次帶動了市面不景氣的有所上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