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加上,在亂世之中某些藩主,為了滿足自己的額野心和私慾,持之以恆對治下的殘酷壓榨和盤剝所致。

  而在大唐逐漸走向下坡路的中後期,這種關係則又倒了個過來。

  如何利用中央王朝的大義名分和體量優勢,來運籌帷幄分化拉攏這些邊藩諸侯,而使其不至於聯合起來,或是被一個過於強勢的存在統合在一起。

  變成威脅到國中的潛在邊患,又能作為拱衛九邊四夷的屏藩繼續存續下去,變成軍國政策中的一個重中之重。

  為此,朝廷中樞甚至會扶持一些反抗勢力,來牽制這些日漸離心的邊藩封臣。

  如今執掌北朝的張氏先人,就是在征討這些桀驁不馴的邊藩過程中,出類拔萃而起,而被京中當權者看中,開始入朝參值宿衛。進而在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掌握了京中軍兵馬大權後,又被聯手排斥除外。

  然後在安東沿邊聚齊重兵淄糧,做出大舉征討之勢。卻在暗中抽調精銳一旅,輕星夜兼程騎馳回國中,在留守城門的親信配合下,一舉將那些政敵和盟友盡數一網打盡,而奠定了張氏專權數代的攝政之路。

  然後有些屁滾尿流的金氏藩,突然想起南朝在附近的影響和勢力,就屁顛屁顛的出海告奔過來求援。

  但是這顯然不是一個適合出海的季節,勉勉強強的抵達登州附近海面,總算在船沉掉之後,遇到了淮東的水軍被撈了起來。

  第656章 出援(一)

  「此為破局之機……」

  以掌書記第五平,為首的幕僚團如是建議道。

  「是突破現今僵持和對峙的格局,另行開闢一番空間和緩衝的楔子……」

  「新羅藩產出不少,而民多尋順各藩孱弱少備……」

  「只是一貫對外頗為警惕,而容易抱團相抗……」

  「金氏主動告求之邀,實屬意外之喜……」

  「從現下看,風險小於所得……」

  「應人所急,則亦所求多允……」

  但在淮東上層內部還需要一個溝通和磋商。

  「出援新羅藩、……」

  根據未來的困難和壓力,粗粗分析了局勢,曉以利害之後,最先表態的卻是副使辛稼軒。

  「某以為,關鍵看本鎮想要從中得到什麼……」

  「其地、其口還是僅僅一個穩定的產出來源……」

  「這都決定本鎮的不同方略與對應手段……」

  「在情勢粗概不明之下……」

  陸務觀不出意外的扮演了最為慎重起見的角色。

  「需要用兵多少,後方可持多久……」

  「遇敵的對策如何……」

  「可以承受到什麼程度的損傷與其他代價……」

  「一萬人左右,半年多時間……」

  已經事先知會過的青州守捉使,兼統制官趙隆接口道。

  「基本不用動用前沿備敵的人馬,只要一些地方上的守備替換。」

  「都用主戰營麼……」

  陸務觀微微皺了皺眉頭。

  「四個主戰營,四個防戍營為最佳……」

  趙隆繼續解釋道。

  「若是情況有變的話,還可以從後方各州,再抽調同樣的數目……」

  「作為後續或是援應……」

  「唯一的限制,反倒是我們的海路輸送能力……」

  「再多的人馬就要分作三四批,而且補給需要延後了……」

  「這還是因為冬季海貿漸止,淮東的運力得以集中閒置的緣故……」

  「畢竟是在外境行征伐之事……」

  「需要考慮到,完全無法在當地就食的情況……」

  「還有防寒被服和寒凍傷病的情形……」

  然後,輪休的前軍統制官王貴,還有從前沿趕回來的崔邦弼,以及坐鎮益都的韓良臣,則多少表示了各自的態度和意願。

  崔邦弼要繼續坐鎮前方,王貴亦是同理,而韓良臣則需要整訓和補充,那些在北線損失掉的部隊。

  而這一次。

  平時形同擺設的轉運使曾華,和被優容尊崇的待遇高高供起來的布政使李格非,也被格外請了過來,作為集體決定的見證和表態。

  算是一次擴大性的會議。關鍵是獲得國朝支持的名分,就繞不過這兩位。

  所謂擅起邊釁和援護邊藩,有時候就是一體兩面的使其能夠,就看上位者怎麼去想了。

  「這一次,我將親自帶隊……」

  我輕描淡寫的最後總結道。

  「至於交涉的具體條件,直接上門談好了……」

  「實在談不妥的話,就自己去取好了……」

  「或者換一個合作對象好了……」

  當然,在這大冬天裡渡海而擊,哪怕只有短短數百里熟悉海程,也是需要周密而繁瑣的準備和策劃的。

  預定軍隊集結的港口和輸送船隻的匯聚、補給,相應後勤人員的選派和物資勞役的組織。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需要足夠時間來完成的。

  好在這些年,淮東的戰爭機器一刻就沒有停止運轉過,無非就是調整側重的方向而已。

  而冬季用兵,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同樣也是對於部隊的一種鍛鍊和磨合,畢竟,相對於當初在嚴冬大雪下,千里輾轉的亂世孤軍而言,我們的境況已經改善了許多。

  而我們的初步目的,也只是最擅長的協助守御而已。情況樂觀的話,很快就能達成目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