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做出決定,就要用最多的準備和最好的狀態去應對,而不是像二戰中大多數時候,屁股指揮腦袋的霓虹金一樣,一波流的豬突過去,然後各種賭運氣直到全盤輸光。

  此外,伴隨軍事行動的,還有在情報和諮詢上的短時期遮斷。以免成為內外潛在的反對勢力的可乘之機。

  現在的淮東治下,監察與情偵體系以及初見成效,在軍隊中自有將虞侯司、士委會和馬統調互為表里,而在地方上,則有鎮撫府下的考功曹、觀察使下的提刑部門和社統調,分別負責官吏民間的查訪察防事;最後還有專門針對流民的肅反委員會。

  林林總總具體辦事人員和外圍座探、眼線等,也有大幾千號,其他不具名不入冊,僅領津貼的兼職人員,更是倍於此數。

  而在軍管治下,雖然有不少野外廢棄之地,但是在相應編管人口的聚居區里,任何外來的生面孔和風吹草動,也很容易得到自下而上的反饋和察覺。

  這就和後世新中國六七十年代的全民聯防,有著簡單的異曲同工之妙。而這些管制區,又大多位於重點區域的外圍節點,這就變相的增強了某種區域治防的效能。

  現在又是貓東的農閒時間,人口都被集中在若干各大型項目和工程上,這也意味著進一步壓縮了人為的活動範圍。

  但在親自帶兵去解決新羅藩求援的問題前,我先要處理一個突發狀況。

  卻是那位負責「肅清奸細與反怠工委員會」的御史里行,秦長腳給我的一個「驚喜」。

  他的手下在一次例行追捕逃亡當中,誤打誤撞的逮住了一個易裝簡行,潛入淮東境內的東海分社地區負責人。

  要知道,東海分社好歹是南海社分出來的三大集團之一,在國朝的諸多領域極有影響,就算是交涉不成,在淮東也不是什麼被查禁的對象。

  但這麼一個人物,卻跑到海州來,偷偷摸摸的和人見面,這顯然是非奸即盜別有隱情了。

  既然是在非正式的途經下,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然是值得深挖下去,不擇手段的將這個對象最大利益化。

  東海分社與北朝有所勾結,固然是過於駭人聽聞了,但是通過手段巧妙的栽贓和適當的牽強附會,讓東海分社裡,有人收容亡命而暗通敵國,在朝堂上好好撕逼一通。

  第657章 出援(二)

  十數日之後,渤海與黃水洋交界。

  顛簸起伏的海船之上,迎面吹著如刀割的寒風之中,灰白色海岸線隱然可見。

  哪怕艙內燒的暖融融的火爐,和裹得緊緊的棉袍大衣,也無法阻止那無孔不入的冷潮和濕氣。

  大多數人只能一邊跺著腳,一邊不停的喝著爐子上加熱的薑茶,來保持著體溫和活力。

  而在灰暗的天色下,隱隱約約的船影,浮動蕩漾在濁浪滾卷的海面上,大概有數十條的規模。

  這也是淮東現下,短時間內窮羅收盡,所能拿出來的全部運力了。

  因此,這隻船隊上,滿載四個全火器的主戰營,四個半火器半冷兵的防戍營,以及相關的配備和足支一月的淄糧物用,此外,每個士兵身上的背囊里,還有七日份的便攜壓縮口糧和三個基數的定裝子藥。

  其中,屬於衙前兵的親直營、標兵營、教導大隊,左右虞侯軍的捉生團、游弋團,車營、獵騎營、工程團,輕炮隊,各抽一部出來,組成我的直屬序列。

  然後是來自楊再興麾下的御左第四營「挺擊營」,在家右護第一營,前軍第一營,這些資深老兵居多的資序,構成了四營的主戰序列。

  防戍營專門挑選了經驗豐富的老營頭,比如晁蓋三人幫所在的陳橋營,宋公明所在的鄆州營,方臘的清溪營。

  最後,還有黑島仁的倭人營,以他們和新羅人的傳統淵源,正好在需要的時候,方便私底下干點髒活什麼的。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中日友好靠韓棒」云云。

  雖然在這個時空,無論是新羅還是扶桑,都變成了中土大唐的分藩之地,但是這兩地的土族士民,因為千年相互侵攻和滲透,所形成相愛相殺的傳統,卻沒有那麼容易消失掉的。

  只是為了渡海的需要,全部做了輕量化的簡裝減重。也就是主要去除了,方便長途跋涉騾馬化的配備,而加強了隨攜的火藥鉛子比例……

  此外,還有正好在登州停靠的板橋鎮水軍,僅剩完好全部的七八條大海船,以及上面負載的,由劉琦所部暫時轉職成的一營海兵隊,隨行護航。

  在必要的時候,這些水軍戰船,可以提供炮擊的掩護,而劉琦麾下這些在沿岸的剿賊當中,剛鍛鍊出來的臨時海兵隊,也可以發揮某種搶渡和先手的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次冬季行船所冒的風險也不小,如果在海上有所損失,哪怕是一條船,也代表的是至少半個團的戰力,就這麼飄沒了。

  所幸,這一路過來是有驚無險,除了兩起漏水和一起桅杆折斷事件外,就再沒有任何船隻的翻覆或是失散的記錄。

  然而接下來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雖然已經成功發現了海岸線,並且所有船隻上的建制基本完好,但是情況還是不見得樂觀,因為先首的船隻已經發現,在風浪的作用下,依靠似乎偏離了正常的航線了。

  因此……隨著船隻的靠近,隱約在海潮之中的嶙峋礁岩,和聳峙俏立被沖刷層層發白的海岸,都昭示著某種現實上的困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