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大爭不止的亂世,飽受流離之苦命如草芥的時代,無意則成為了這些地下宗教勢力,迅猛發展的樂土。

  往往只要很小的代價和付出,比如號稱能治病其實帶有安慰劑性質的符水,或是一些看似神異的騙人小把戲,乃至一點點的額糧食和藥物,甚至是預演上到額蔚籍和心理暗示;都很容易成為久苦世間的底層大眾,別無選擇或是胡亂抓住的救命稻草,而在短時間內就大行其道。

  只要有現實的不滿和環境的差異,這種最初呈現為尋求心靈上抱團取暖的行為,就是永遠沒法禁絕的,哪怕後世號稱物質達豐富的現代社會,也總有各種奇葩的大師、教主、活佛之類的騙徒,層出不窮而屢試不爽。

  而在這個這個時代也沒有例外,世間可還有個大雲光明教在繼續流傳,如今正把南方數道搞的烽煙四起。我可不想讓我辛辛苦苦營造起來的基業,一不小心就給人做了嫁衣,這可是最讓人憋屈和鬱悶的事情了。

  與其讓他們在不明里就的情況下,偷偷摸摸的發展,還不如放到方便監督和控制的公眾場合中,在某種相對透明而光明正大的情況下,進行監控和疏導。

  雖然還有一些社會資源上的浪費和糜耗,但相比未來的風險預期和隱憂,這樣也算是諸害取其輕了。

  根據後世的經驗教訓,寺觀什麼的宗教場所,雖然被人詬病的很多,但是長久下來也有一定存在的合理性,提供某種心靈蔚籍和寄託的,所謂有利於統治的精神麻痹效應。

  用文明系列的經營遊戲或是全站系列的策略遊戲,相對簡而數據化的方式來表達,就是除了教育、娛樂和醫藥衛生的設施之外,宗教建築也可以給居民帶來,某種愉悅度和文化認同感上的加成。特別是在科教文化不乏到的古典時期。

  關鍵是在統治者的立場上,能否掌握足夠語話權和具體解釋上的主導地位,而在現有政權的管控下,維持和限制在相對良性的範疇之內。

  比如,按照我腦中的預想,除了在高端保持少數吉祥物式的個例之外,將來淮東所有的在地僧道之流,必須從官方辦理相應機構的培訓出來,並且底層參與過一定時限的社會服務和實習,才可以在相應場所里執業掛單,不然永遠都是不合法,也無法公開活動的遊方僧道。

  然後再按照商業化的模式,對相應的宗教場所進行幕後運營,以類似心理輔導的形式,實現間接的影響。緊接著進一步,將真正的修行者和鬧市的宗教從業人員區分開來,組織相應的委員會,進行相互之間的溝通和自上而下的管理。

  這就是後世被馴服的宗教團體相對成熟的管理經驗,雖然被人詬病於有失出家人心靈清淨初衷,過於銅臭的重重不堪,對我來說也有很多值得借鑑之處。

  至少大多數民眾,都是難免衣冠取人注重外在形象的俗流,而更在意寺院禪林的規模大不大,歷史悠久與否,香火繁盛不,往往越是富華隆重宏偉巍峨,就也就越是心生敬畏和虔誠憧憬。

  也只有後世那些吃飽了閒得慌的小清新,才會去葉公好龍式的追求什麼心靈上的平靜,然後被遇到稍微艱苦點的環境,就喊爹叫娘的逃回來。

  綜上所言,這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將治下大多數軍民百姓的生老病死,都納入淮東政權體系的重要一環。

  第601章 期新(六)

  嶺外交界的大山腳下,南雄州境內。

  同樣鼻青臉腫,衣服上還帶著明顯污漬和腳印的金求德,被裹挾在一大群灰頭土臉的人流之中,坐在一輛滋呀作響且顛簸不斷的獨輪車上,慢慢思索著自己的未來出路和眼下的脫困之道。

  因為驟然遭遇的大雲教襲擊。

  除了比較機靈的那個黑籍裝死逃過一劫之外,其他幾個追隨者也在追逐的意外衝突中不幸損失掉了。那一車鹹魚干,聯通裡面的些許財物,刀兵,也自然成了這些大雲教徒的戰利品。

  卻也因此,被當成了鹽梟、私販之類,長久與廣府相抗的法外之徒,而讓他在那些大雲教徒里被高看了一眼。裝模作樣的跟著重複幾句《大雲經》捷子,就算是入伙的過程了。事實上,其中大半數人都是這麼來的。

  儘管如此,他還是充分利用了這個新鮮出爐的「鹽梟」身份,通過自己多年在隱秘戰線的行事心得,以及見多識廣的閱歷和三寸不爛之舌,見縫插針營造出某種高深莫測的跡象,而迅速重新蠱惑或者說,哄騙了一批年輕力壯人手。

  讓他們聚集在自己身邊,口口聲聲請教著,卻在無形間也成了他的遮掩和屏護,甚至提供了某種微薄而有限的優待。有專門的人手輪流給他推車,而不用自己勞動腳力。

  事實上,對他來說,這些既毫無主見,也缺乏主動思考能力,很容易病急亂投醫的所謂被挾民眾,都不過是可以可以暫且利用一時的羔羊、豬狗之類。只是能雙腳走路,做那發聲之語而已。

  唯一的價值,就是成為他金秋德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繼續向上攀爬的墊腳石,或是追逐權勢過程中起風造勢的柴薪而已。

  雖然這些人的能耐和力量,還是如此的微薄與無力,但正所謂萬里征程始於足下,百世基業也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他當初的地位與權勢,也是從底下一點一滴日常經營和運籌的積累起來的,期間鋪滿了那些部下和對手的屍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