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對方似乎遭遇了對於女性來說,過於悽慘的事情,因此還有些明顯的應激反應,也是情理之中的。

  只能用日常之中,不計前嫌的溫存撫慰,潛移默化的平復和糾正過來。

  對於這個結果和現今的局面,孔吉吉也不覺得後悔。

  不知道是否是對,那出身另一支北洲大族,一貫和孔氏老爺子不對盤的母上,從小壓制和輸灌的某種反彈,他似乎對英武俏麗的女性,很容易懷有別樣的好感,只可惜這樣的女子實在太少了。

  他一輩子很少對女性動心和感興趣,但是一動起心思來,卻也是有些撞破南牆拉也拉不回來的執拗勁。

  哪怕這個女人可能具有敵國的嫌疑身份,哪怕是從別人手裡搶過來的……

  不然,他喜歡沉溺於自己的愛好和事業,不假外物也討厭人際酬應不假;但另一方面宅歸宅,僅憑他年紀輕輕,就已經隨軍轉戰各方的資歷,和總材官這個的軍中要職,多少好人家的女兒,怕不是等著他去挑選的。

  不過他更要感謝那位制帥,對於他一時衝動和率性的寬容與大度。畢竟,他雖然宅但是也不見得愚鈍無知,想他這種軍中重要職位的任務,是沒有什麼太多隱秘可言的。

  但據說這件事有人呈報上去之後,本想少不得一場風波和清理中的責罰,卻被那位羅制帥當面一句調笑「沒想到青羽你還是個悶騷宅。」就給輕描淡寫的給偈過去了。

  作為此事的餘波和迴響就是,他從此得了「宅總裁」「孔悶騷」的別號。

  然而第二天,他還是不免吃了一驚。

  「什麼,要我去曲埠做什麼?……」

  他突然被這個消息給驚呆了。

  「領頭祭祀至聖先師……重修孔府?」

  他們避居海外遠赴大洲的孔氏歷代先人的一腔遺願,居然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就在他身上應驗和實現了,孔吉吉的第一反應不是欣喜若款,而是某種錯亂和荒謬感。

  畢竟,這也太隨性跳脫了吧,難道國中的孔聖一脈,都已經淪落到了,隨便找個姓孔的來,就能繼承家業麼。

  當然了,這個時空的曲埠孔氏,沒有後世那麼多顯赫的光環與榮耀頭銜,只是驟然被抬高逼格的書香世家,與同時代的顏氏、管氏一起,號稱金堂玉馬之族的先賢余脈而已。

  要知道……貞觀年間以前,歷朝歷代都釋奠禮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太宗廢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顏淵配享。

  但到了唐太宗的貞觀年間,才改弦更張廢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顏淵配享,自此開創了後世尊孔之風。

  自高宗、武后、玄宗累世追加為宣父、太師、隆道公、文宣王,然後歷史在這裡,因為某個亂入的存在而拐了個大彎。

  被作為歷代地方勢力吃大戶的對象,而迅速敗落下來,以至於中原之地的族人流離喪亡,反而由此在嶺外等地發展出另一番局面來。

  ……

  與此同時……

  我正在青州忠良祠的開工儀式上,象徵性的致辭和奠基之禮,這裡的前身是祭祀姜尚為首的,十哲七十二將的益都武廟舊址。

  按照我的規劃,除了恢復起來的部分武廟建築外,日後這裡連同大片的山野,將變成某種類似國家墓地,兼烈士紀念園林之類的地方,以告慰將士們生前的精神世界,並滿足身後的寄託和哀思。

  因此,除了日常提供終年不惜的香火和日常定期祭拜的功能之外,還有專人修撰各種比較典型的人物誌和榜樣型的事跡,然後以壁畫或是碑刻的實行留存後世,作為某種類似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源頭,供人定期參拜與學習。

  此外,與這裡比鄰的台地上,還預留了相應的建築空間和場地,作為國人大眾所通常信奉的各種先賢神佛之屬,安置的禮拜場所。也為外來移民提供某種祖先神牌、靈位寄放的日常服務,暫時命名為普光祠,或是青祠。

  這樣那些前來上香膜拜的信眾,都必須經過忠賢祠的大墓地,而變相受一番潛移默化的薰陶和影響。

  而指派給孔吉吉的那個任務,當然不是心血來潮或是空穴來風,而是現實的需要和啟發。派人去祭孔是做給別人看的幌子,掩蓋的是另一些真實目的。

  作為正常的人,除了物質上的保障之外,精神領域也有相應的需求,有些東西,就像是後世的思想領域,你不去占領,就自然而然被別人乘虛而入給占領了。

  哪怕是放在這些看起來基本要求很低的古人身上,也是一樣不可避免的事情的。之前還可以用百廢待興下的軍官來解決這個個問題,但是隨著外部局勢的穩定和內部壓力的緩和,各種。

  起碼在某些移民聚落之中,已經有人開始私下以祭祖為名,暗中祭拜自己從家鄉帶來的一些鄉土神祇的零星報告。只是目前還是一家一戶的私下行為,並沒有沒有形成什麼群體行和代表性。神祇的類別也分散凌亂,主要是普羅大眾最多見的觀世音,媽祖。臨水夫人之類的保護神。

  但是這也給我提了個醒,歷史上那些層出不窮的邪教和地下結社,基本都是從這種家庭式的祭拜活動中,慢慢發展起來的。而許多被洗腦的狂信徒,最初也是從良善無害的普通人家,慢慢一步步發展轉變過來的。

  從最早奏響東漢葬歌的太平道,到南北朝時廣為流傳的五斗米教,再到後來糜爛東南的摩尼教、乃至有明終期一朝擾亂不斷的白蓮教、羅教、甚至是一度打進滿清紫禁城的天理教,林林總總的各種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痕跡的存在,莫不是如此相似的軌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