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在此之前因為各級官吏,幾乎都是外來選派,或是從收攏流民中選拔有所專長和學識之人,本鄉本土的反而因為某種緣故,沒有幾個。

  因此,這也造成了很長一段時間內,某種名為「不接地氣」的普遍問題。在粗暴簡單的軍管之下,尚且還沒有顯露出什麼問題。

  但不代表這種戰時的特殊體質,就能這麼天長地久的延續下去了。

  故而,建立一套通過學習和工作,自社會底層逐級向上爬的上進通道,就是任何一個有所發展前景的政權,所必須完成的事情。

  這一批人選,多少還有潛在的人為行政干涉的結果,而後面幾批選入的生員,則重點已經轉移到各大勞役營和礦山工場裡去,通過集體制度下足夠大的人口基數,來培養和選拔所需要的人才苗子,將成為日後的主流。

  而另外留有少量保薦入學的名額,則作為在各級主官手中的某種便宜手段和福利。但也要因此承擔相應的連帶干係。

  如今……我所留下的聯校體制,正在利用沒有大戰事的間隙,抓緊時間對六個直屬兵馬使,以及前沿的濟、兗、徐、惲,三個州兵馬使和一個州團練使所屬的,大多數新選、新晉中下級軍官和老士官,進行逐一批次的輪訓和再教育。

  這也是我留下的幾個重中之重的要務之一,哪怕為此有所削弱前線的戰鬥力和指揮效能,也在所不惜。

  一切草創的初期,是實踐和檢驗各種規劃與構想的最好時機,而當一切都因循成立時間長了之後,就不是那麼容易再改弦更張了。

  正所謂船小好調頭,相比同時代的那些城邦小國,體量過大的東方古國,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求新革變的聲音和努力,但是在規模更加龐大的傳統勢力和既得利益階層面前,各種改變現狀的努力和探索,總是很容易遭到扼殺和干擾,最終不得不伴隨著政治上的失勢,而最終破滅與流產的。

  但是對我來說,淮北這一隅的優勢和好處,雖然需要篳路藍縷的重新建設和經營,但也在於是在相對乾淨紙面上重新作畫,施展起我的抱負和理想、規劃來,可以儘可能減少擎制和干擾,更加隨心所欲的多。當然,這一切需要足夠的時間沉澱,才能見到效果和成就的。

  比如那些大興而起的場礦工坊,產生經濟效益和滿足民生需求,解決就業安置問題還在其次。

  我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足夠數量的初級產業工人,作為日後擴張軍隊潛在預備役。因為產業工人在生產生活中,養成協調與配合,對於紀律與集體的認知,卻不是傳統農民大眾,可以相提並論的。

  此外,就是某種社會實驗。

  我正在淮東嘗試的,所謂的生產建設兵團的東西,在南朝其實不算是什麼新鮮事物了,無論是唐人拓殖海外的早期,所組織的武裝屯墾團,或是大梁沿襲至今的屯邊制度,都可以找到部分原型和端倪。

  我不過是在這些既成的基礎上,結合後世的成功經驗,推陳出新的產物,其根本核心,是通過集體組織的勞動規劃和科學的分工協作,來充分利用和挖掘每一個人的勞動價值,提高生產效率的加成。

  進而在交公的份額之外,產生和積累相應的剩餘產品,在用這些剩餘產出,在內部的流通交換中,產生更多的價值,進而用這些增加的價值,在團體內供養起一批適齡的青壯年,維持脫產半脫產方式的中短期軍事基礎訓練,作為後備的預選兵役來源。

  一旦有需要的話,就可以像近代國家一樣的,獲得更高的動員效率和更大範圍暴兵的來源。

  將小農經濟下四散在鄉野里的,零散戶口青壯徵集起來,承當兵役和徭役的耗費與效率,與將整個工場礦山,國營農場的公認,重新組織和武裝起來的效率,根本不能與日而喻。

  這也是現有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發展程度下,我所能找到的最好方案了。哪怕為此犧牲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作為應有的代價。

  第582章 決意(七)

  回程的道路走的很快,也很方便。

  作為淮東治下的為數不多的幾條主幹道,都是用沙石灰漿,多層硬化過的複合路面,因此載重的馬車走起來,頗為穩妥。

  沿途的田野和山林里,到處都不乏正在忙碌勞作的身影。

  得益於南邊淮河水災,和西面的戰火不斷,造成無數人流離失所,而紛紛湧入鄰近海州等地的緣故和關係。

  因此原本青州南線相對單調乏味,甚至有些荒涼孤寂的景象,隨著視野中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安置聚落和用木柵圍起來的臨時據點,以及在原址上重建的新移民村邑,而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在我離開時,還是各種翻開的新鮮泥土,被暴露在空氣中,而引來成群飛鳥逐食的田地里,卻已經重新種滿了矮小的灰綠作物從列。

  兩淮作為南北交匯的緩衝過渡之地,在作物種類和環境氣候適應性上,顯然遠比其他地方更加豐富而多產的多。

  無論是稻穀、小麥、玉米、大豆、還是棉花、油菜,都可以在這裡很好的生長而共存著。

  因此,只要肯捨得投入肥力和人工,在幾條河谷流域的傳統農業區,大約十幾萬傾的新舊熟地上,通過不同作物的輪流套種,想要取得兩年三獲或是一年兩獲,卻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