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相比之下,我搞起來的那點南北貨物走私,以及淮東現有的多級供需體系,實在不值得一提。就算是婆羅洲——夷州的商團聯合,也依舊年輕的很。

  北伐失利之後,許多人的投資也因此落了空而損失慘重,為了謀求止虧補損的渠道,並不是沒有人動過淮東,這片朝廷掌控下北方飛地的心思。

  雖然通過目前戰時為名的軍管制度,最大限度的壓縮日常經濟循環的需求,可以有效的將他們影響和滲透,給防堵在外。

  但軍管的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的,為日後長治久安計,一個可以掌控而架構健康,運做良好,能夠抵禦相應風險的經濟循環體系,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雖然我還可以用刀劍代表的武力手段,或是地方政權初步成型的權威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種東西同樣也是一柄雙刃劍,卻不是輕易可以隨便使用的。

  用的多了也很容易損害到自身的信用和威望。實在沒辦法的話,我也只能諸害取其輕的,引入相對親善的勢力,比如阿姐陳夫人和寧總管背後的浙東系,或是顏公密切相關的海商們,或是龍雀園陸氏的故舊。

  讓他們相互擎制和競爭,來確保本家婆羅洲——夷州體系的主導地位,避免經濟命脈上淪手他人。

  第581章 決意(六)

  隨著我向益都前進,又有更多的消息匯聚過來。其中包括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淮東置制副使王貴負責的西南戰線,在邙煬山以南,單州的單父縣境內,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敗戰。

  當時,前軍新補充完成的第五營,外加一個防戍營,正在邙煬山一側的緩衝地帶執行,某種例行的驅逐和掃蕩任務。

  卻遇到了大規模逃亡過來的流民潮,遂分出一部人馬加以收攏和引導,讓他們轉道去徐州。

  卻未料到這是北朝的淮西節度使楊可世,因勢利導所設的一個陷阱。

  因此,分出來的這部人馬在很近的距離內,遭到了藏在流民潮中的北兵突襲,結果火力列陣的優勢,都還沒能發揮出來,就被突入近身,陷入了肉搏的苦戰之中。

  而那些驚駭的四散奔逃的流民,也成了衝擊擾亂本陣的遮護,一時之間分不清楚那些事流民哪些是敵人,只能就地結陣一併加以擊殺。

  而暫時無暇援護陷入苦戰的那部人馬,然後尾隨在流民潮後的北朝騎兵,也乘勢發起突擊。

  最終從蕭縣白土鎮趕過來的獵騎營,結果是就地待援的第五營已經損失過半,而協同的防戍營被整建制的擊潰,丟失了一半以上的裝備器械。

  雖然這個損失對本軍現有的規模來說,已經並不影響大舉了,但是前軍第五營的正將董平、副將李政皆戰死,只剩下備將劉厚在繼續指揮戰鬥。到了正將這個級別的戰沒,在軍中卻是已經不多見了,也好似頗為震動的。

  因此,事後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痛定思痛的追究相應失職與臨陣對應不力,卻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和爭端。

  趙隆負責的軍法系統,堅持追究相應將官節外生枝,超出職責作為導致損失的責任,懲前毖後以儆效尤。

  但是陸務觀領導下的各級參佐系統,則不少人都為之求情,主張人死為大,既然已經戰死了就不宜再做追執。

  而作為前軍統制兼戰線指揮的王貴,則主動避嫌不做表態。

  最終捅到了主持軍中日常的副帥辛稼軒那裡,卻又被置留了下來,決定等我回去裁斷。

  相比之下。

  另一個好消息就是,第一批真正意義上脫產的吏務短訓班成員,已經正式學成結業了。

  這一批結業的生員大概三百多人,從成員結構和比例上說,還是相當具有針對性的:

  最主要的核心,還是我帶出來的羅藩子弟和婆羅洲的國人,實際上他們在南方追隨我的時候,就已經參與各種事務和行業管理的經歷,因此轉換了職責和角色後,上收起來也比別人要快一些;

  然後才是潤州——江寧背景的生員,這些地方文風鼎盛而民間的學識基礎,普遍高過江南的其他地方,徵募起來也比其他地方容易的多。因為大多數人的晉身之途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被嶺外湧來的各種背景人士,給搶占了……

  其次是徐州人,因為作為淮北道的首府兼青徐鎮的治所,這裡已經數十年不聞兵戈了,因此民間的文化底蘊還是相當不錯的。因此,在那十幾萬強制遷徙到淮東的人口中,挑選出一些有潛力的對象來,作為多數人激勵和榜樣,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和手段。

  以及少量的鄆州人士,卻是來自獎賞性的特批出身名額,鄆州的文風不算鼎盛,但是象徵性的選出十幾個身家清白,而粗通文墨的年輕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青兗六州治下的人,則一個都沒有。而且這些生員的具體要求是,社會關係簡單,足夠年輕且有一定文字基礎就夠了。

  目前,已然經過鎮撫府下六行在內的人事系統選調和支派,充實到各個基層崗位上實習去了。

  這也是鎮撫府建章立制後的一個硬性規定,任何政務系統的正任職位,必須有在基層服務一定年限,的相應強制前提,同時也是考核和升遷的優先條件。

  這也算是新生未久的淮東體制下,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自己人。雖然他們還要面對各種新生事物的挑戰,以及傳統殘餘的影響和慣性。但總算是一個好的開端和起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