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而,那些原本半死不活的相關工坊、場所,都因此起死回生,或是有了新的指望……」

  「卻是不肯再按照舊約行事了……哪怕加倍出價也不干……」

  她有些無奈的道。

  「倒是還有些想乘機反悔的……」

  「只是被本家拿契書給壓下去了……」

  「因此在既定的目標里,本家目前只有約八成簽訂正式的契書。」

  「其中有隻有六成,基本完成人員場地器械的過戶轉移。」

  「還有兩成停在書面上,尚待執行,不過只怕要橫生枝節的……」

  「不要怕他們生什麼枝節……」

  謎樣生物微微蹩眉道。

  「本家現在最不怕告官或是私下手段了,反倒是他們拖不起才是……」

  「倒是因為再開戰事的消息。」

  習慣性的扶了扶金邊鏡框後,崔綰婷又繼續道。

  「本家抄底的那些債單,倒是小漲了一筆……」

  「此外就是匯源號,在外地增設的分號和兌換點……業務量已經增長了數倍之多……」

  「因為,本家是唯一得以在北地開號兌換的。」

  「故而有好些老字號的飛錢莊和票號,希望能夠參股入資,或是交換業務……」

  「參股入資就算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他們乘機吞掉了……」

  謎樣生物當即有所決定。

  「不過可以訂立一些交換業務的通兌協議……」

  「只是要注意尺度和比例,匯源號本身的根基淺盤子小,一不小心就很容做了人家的陪襯了……」

  「是……」

  「阿璐,婆羅洲會館那裡交涉的怎麼樣了……」

  謎樣生物又問道。

  「大宗的集資和借款,差不多都到帳了……」

  正在一邊,愁眉苦臉的看著帳簿,昏昏欲睡的羅璐璐,聞聲急忙撐起精神回答道。

  「餘下的人等都表示,此番定然唯本家馬首是瞻,共同進退……」

  「絕不敢再有異動和節外生枝了……」

  「希望是如此,不過也要有所準備……」

  謎樣生物點點頭到。

  「現在的一切重點,就是將幾個比較敏感的產業核心和關要部門,都儘量轉到擎制更少的北邊去……」

  「其他相關事業的錢財,人員和技術,也要慢慢轉移出去……」

  「隨著本家生意的擴張,覬覦的人定然是少不了的……」

  「錯過了這次,不代表他們下次依舊還會輕易放手……」

  「廣府這邊,只要留下基本的運作架子和鋪開的渠道,就好了……」

  「在此之前,我希望能夠稍微解決一下夷州的問題……」

  第519章 兵戎(四)

  夷州大島,曾經蠻瘴之地,土夷生聚的外島,作為梁公身後的兩大采邑之一,經過數百年的經營與開拓,也是另一番面貌。

  除了在來自對岸的捕奴大潮中,遠避島中深山辟穀,苟延殘喘的土蠻氏社之外,沿著橫貫島中的數條大溪大河,已經是遍布城邑與村落,人煙稠密而雞犬相聞。

  而在夷洲的治下,如今設五府十六州,但其實質上除了國朝直管的五府,并州城及近郊外,其餘大部分平原和丘陵之地,都分散在數十姓大小藩家手中,故而又稱夷州藩,以澄海公一脈,世系代行管領之責。

  而在公室之下,其中又以五府的地理形勢,各自以八葉之一薛氏為代表的五大世臣馬首是瞻,自開國歷代幾乎鮮有變化。

  直到三代前的廢澄海公,掀起的治平之亂,幾乎欲劃東南半壁而自立之,別號東梁,而欲以北朝和解,互通往來。

  好容易才被匆匆回師的大軍,給鎮壓和討平下來,但是治平年間乘著北國內亂,已經打到淮河邊上的北伐事業,也因此功虧一簣。就連守淮望江的勝型之勢,也最終沒能保住。

  然後一一清剿退縮閩地的叛黨,再以閩中沿海為跳板,輸送大軍登襲夷州,陸陸續續的有打了三年多,才在山中擒獲廢澄海公及親黨,梟首太廟。

  期間島中死者數十萬,民間損失不可勝數,至今部分地方猶未完全恢復過來。而國朝耗用數以億計,此後的財政虧空,足足用了一代人的勵精圖治才彌補過來。

  因此,當時的幕府大政,為了永絕其患,開始將這個距離統治中心的分藩地,一邊從政治權利圈裡逐步邊緣化,一邊又強力推行郡縣化。

  澄海公領下的三十餘姓藩領,也因此牽連甚廣,被燒成白地或是搶掠一空,又被廢並和裁撤的足足二十多家,又從僅存藩家的保留地中,強行分家五到十支,自此式微下去一瘸不振。

  以至於原本處於國藩中流,而偏居島東近海一隅的依蘭州,蘭溪之地的宇文氏,依靠及時輸軍助餉,協力平定島亂,乘勢崛起而成為夷州屈指可數的大勢力,不但擁有練兵備蠻的便宜之利,甚至還將影響拓展到了扶桑等地去。

  但在國府大多是勛貴眼中,以礦冶起家而投機得勢的宇文氏,在家世底蘊上,終究還是遠不及所謂的「五脈八葉」老牌世臣顯貴,而被人視作驟起旋滅的暴發戶之流。

  雖然厚有地方之利,但在朝堂中樞之中,卻現有發展的餘地和足夠分量的代言人,連載宗藩院裡的代表都沒有,這也是宇文氏歷代家主向努力改變的境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