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只是,正當我躊躇滿志的規劃將來之時,隨著新抵達的一批船團補給,卻帶來江寧方面的最新通令。

  卻希望我的人馬,能夠在淮北有所大動作,而配合國朝從長江沿線發起的夏季攻勢。

  對那些散布、盤踞在兩淮、中原廣大地區,卻正當困頓在暑熱疲弊之中的番胡部眾,進行全面反推和驅逐的作戰。

  而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機會,他們初來乍到正當水土不服之際,又是他們最不喜歡的夏季,而對於習慣了嶺內濕熱的軍隊來說,中原的夏天,則是某種相對溫宜的主場天氣。

  一加一減的戰鬥力對比,自然在勝算和信心都有所加成的,而一旦時間拖得久了,等來年他們逐步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那再次攻打起來又不一樣了。

  並且,考慮到我麾下如今「兵力不足」的現狀,不日還有新的軍隊,從海路增援而來,以協助我的作戰。

  好吧,來自國朝的便宜和便利,看起來也是沒有那麼容易坐享的。

  第517章 兵戎(二)

  隨著第一批收成的新麥和豆薯,車水馬龍的從各地匯集而來,相繼入庫的盛況,這讓從上到下苦苦煎熬了一個冬天,又經歷了春夏青黃不接的軍民百姓,無疑變得安心和踏實了許多。

  而在臨沂城的街口上,豎立起來的最新榜文前,一個聲音正在郎朗宣讀著什麼。

  「虞城大捷。」

  「所獲牛馬數萬。」

  「望有意者前來領養寄附。」

  「先到先選。」

  幾個關鍵字眼,頓時吸引了好些人,七嘴八舌的相互詢問著。

  關老七有些得色的看著這些,表情殷切而躍躍欲試的面容。

  他是兼職的讀抄人,相比那些茶館酒肆里,喝著免費的茶水就著點心,慢條斯理的吊著人胃口,最後還有錢財分成的各色說書人和講古先生,站在露天負責給人一遍遍宣讀告示的他,無疑要低端的多。

  也就嗓門夠大,能夠字正腔圓的將告示和官帖上的內容,一字不差的給原樣念出來的兼職。

  但至少,每月可以從當地的驛所那裡,領到兩石粗脫殼的穀子和一匹素布,足以讓讓為數不多的家人,吃個肚皮渾圓。還有剩餘拿出來交換些日用雜務,因此很是珍惜這個差事。

  只是新一張告貼,又隨著一個匆匆的身影,帶著新鮮的漿糊味道,出現在了木榜上。關老七理性的高聲念道。

  「徵募夫役隨軍……」

  「按日給結錢糧……」

  「擇優者補入軍中……」

  人群中再次騷動起來,卻是更多嘆息聲,這才安生多久,卻又要打戰了……

  不過最後一條,擇優補入軍中,卻有著莫名的吸引力,如今六州鎮撫的治下,待遇最好的無疑就是這些軍人了。

  畢竟,光是靠給他們提供各種服務和販售物品,已經造就了一批小有身家的本地人士。

  而在臨沂城外,一隻又一隻的人馬,卻已經正在過境,向著前沿的徐州境內集結著,作為對於正當蜜月期江寧方面的響應,就是第一次啟動我軍在淮東各州,初步建立起來動員體系。

  這次出動了御左四營,右護三個營,外加前沿候命的前軍三個營,還有建生軍的六個工程、輜重營。

  地方上除重點區域外,全部轉為防戍營(州)和守備團(縣)的戰時體制。

  作為某種重視的姿態和表示,我再次戎裝披掛,前呼後擁的策馬在了親自出陣的道路上。

  在追逐功名與權勢的道路上,平靜安逸的生活總是轉瞬即逝,而不見得長久的,就連原本的公務亢繁與四處巡遊的奔波勞碌,也變成了一種獨特的感悟與享受了。

  而在這個紛亂世道之中,想要安心下來暴兵種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經過這大半年時間的休養生息和積聚實力,情況已經有所改觀了。

  如今,御營右軍給編十二營人馬,實編九個半營;行營右護軍給編十營,暫編六個營;前軍給編十營,暫編七營,而青州守捉軍下,則暫編三個主戰營和十一各防戍營。

  當然這些多出來的差額,並不是被我按照慣例給吃空餉了,事實上就算被我吃了,也沒有人會覺得奇怪。

  按照國朝舊例,從前沿到二三線,乃至後方駐軍的戰備兵員比例,能夠保持七八成的日常在編,已經算得上是一方精銳了,而在後方有五六成算是比較良心的上官了。

  至於剩下的差額,對於那些將帥來說,完全可以在開拔出戰前,就地解決和補充的。延邊地區有的是流亡的北人。

  而我的麾下,則屬於另一種情況,是因為裝備和人員訓練都還沒有跟上,因此我寧遠保持都寧缺毋濫的空架子狀態。

  至於這些這些多出來的配給錢糧,也不是落袋為安,連同我自己掏腰包額外給出的勤務津貼和戰地補助,傷亡撫恤;都是作為加強軍隊建設和地方屯墾的後續投入,給馬上用掉了。

  畢竟,地方上雖然開始收稅,但是在地方上缺乏足夠消費市場,大量人口都處於軍管的體制下,實際所得甚為微薄,形同杯水車薪。

  所以只能靠儘可能的在外部開流,增加收入,除了重開海貿之外。通過控制規模的持續出戰,鍛鍊部隊臨陣經驗的同時,奪取那些胡馬兒所擄獲的資源和人口,也是一種變相的補充手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