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進而在百年北地喪亂動盪之後,成為當世碩果僅存的氣學淵源之一了。能夠在一隅之地,重新嶄露頭角,無疑是他從小被家族輸灌的夙願之一。

  ……

  千里之外的夷州,新就任的軍前糧台副使,兼夷州籌辦鄭艇,為首的一行商團,也剛剛登上桃山港的土地,感受這當地撲面而來的熏熱與潮濕。

  作為一個從漁村小港,擴張起來的全新港區,還帶有某種某種城區規劃,與增長速度不相稱,而帶來的雜亂無章和不協調感。但至少所有的人看起來,都是繁忙不息而活力十足的。

  而附近不遠處就是雞籠山所在的半島地區,經他手轉賣和發運的許多人口,其中大都輾轉到了這裡,又在沿海開闢了許多的田莊和種植園,就此以附奴庸民的身份安生下來。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裡也是他日後,長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了。

  雖然那位身份益隆的羅鎮撫,謝絕了他覲見陳情的要求,卻又將他指派到這個相當重要的外海中轉要害來,顯然是讓他用具體的表現,來挽回過往的機會。

  雖然有下屬私下建議,乾脆就此分出去單幹好了,憑藉他手中這些資源和人脈,就算找不到更好的投附對象,難道還不能自立門戶麼。

  然後,出這個餿主意的人,也被他綁上石頭丟進了海里,起碼他再怎麼不忿和頭腦發熱,也還有那麼一點自知之明,一旦離開了羅氏的淵源和蔭蔽,他這個區區外來商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就算手中再多的財富和渠道,在南方缺乏根基的他,也始終是別人覬覦和侵奪的對象,而難以長久保全了。

  要是他始終是個幹著骯髒行當的人販子,那倒未必有人會在意這麼一個螻蟻,可是他已經走到了這一步,一切都不一樣,也絕不可能再退回去了。

  而作為人販子的世業,固然是他傳家的根基,但始終是上不台面的身份,怎麼比得上做官和經營正行,更加風光和舒坦呢。

  而隨著時事近遷,他作為追隨者的位置和作用,也已經不是那麼不可取代,但至少對方還願意給他這個機會不是?

  因此,他也只能把惆悵和失落的情緒,暫時按下心底,努力在最快的時間內做出些成績來才是。

  與他同行前來,還有平將門統帶下,來自前沿的三團巡院兵,事實上,作為最靠近陸地的海藩大島,夷州的糧台根本用不上這麼多護衛力量。

  因此,他們只是暫寄在桃山糧台的名下,而另有任務在身而已。就連鄭艇也無法過問,而只能為之善後和掩護。

  第512章 根本(八)

  濰州,海滄鎮,下鋪小港,隸屬於昌邑勞役營的外海捕撈船隊,正在獵獵海風中歸航靠岸。

  整個冬天下來,通過鎮撫府撿括沿海港口所得,的各色大小海船也有三四百條,其中大多數都是不適宜遠航的近岸漁船,因此被按照沿海的傳統港口和漁區的分布,重新組建了十幾隻專門近海捕撈團和相應船隊,在一些當地人士的指引下,出海尋找魚訊而開展作業。

  顯然這一次的收穫還算不錯,或者說,因為長久沿海的動亂與外來侵襲,讓近海漁業荒廢了許久,因此,當重新開漁的時候,經過最初幾次不熟環境和判斷錯誤而拉空網之後,就可謂是魚訊如潮所得頗豐。

  因此,相比陸上那些還要好些日子才有所收成的農業生產團隊,他們和附近的鹽場作業團隊一起,無疑是在六州鎮撫府主導下,以自給自足為目標的生產運動中,見效最快也最早實現初步自足,並有所出入盈餘的部分團隊。

  在火辣辣的日頭炙烤下,這些赤著膀子被海風吹得皮膚發黑,臉色泛紅的精壯漢子,開始從大海船上搬下來成筐成筐,猶是活蹦亂跳的漁獲。

  其中一些較小雜魚被留下來之外,作為當地勞役團的佐食和補充,又有少數較為完好的漁獲,被小心的放進挖好的海水池裡,等待裝車送往益都的鮮貨之外。

  其餘魚貝魷蝦蟹的漁獲,都馬上送到附近的鹽場去,抓緊時間進行剖殺、清理、醃製、烘烤、晾曬,等長期貯存的處理,然後送到益都等地去,作為各地駐軍和勞役團的重要輔食和營養的補充。

  而夾雜在這些精壯漢子之中,尚有不少穿戴整齊統一的人士,都是被扣留下來的前海兵隊的成員,與水師船上那些成分繁雜的操手、役丁不同,滯留在北地沿海港口的這數千名海兵隊成員,主要來自一些偏遠州縣、島洲的沿海地區,吃苦耐勞的漁家子弟。

  雖然對於被友軍強行扣留羈押的事實,很是有過一番反彈和牴觸,但是隨著來自後方大本營的敕令,確認了新設的淮東置制路和六州鎮撫,對於海陸地方的領導與權威,也不得不接受了現實,作為國朝劃撥在淮東置制路下的補充兵員,歸入了當地駐軍的支配序列。

  又全額給補發了一批積欠的軍餉,並給與了相應的配給和基本待遇之後,就算是再有所不滿的人,也不得不噤聲下來,考慮其自己在這個新集體裡的前程來。

  當然了,對位某位上官來說,這些兼顧了一定水面和陸地作戰能力的海兵隊,拿去直接做補充兵員有些太浪費了,因此,格外選拔健銳兩千人,編做三個水營,直接隸屬於鎮撫府的下轄,以依舊扣留在手中的幾條水師戰船為基礎,負責沿海地區的巡邏與治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