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讓盤踞在這裡的數千地方武裝,在主導權數易其手之後,成為了對拒外來軍馬,而抵抗到最後的地方勢力和標杆。

  此時,負責剿匪的青州守捉軍一部,也在副守捉羅膘騎的帶領下,抵達了山腳紮下營來,與負責監視的部隊會合作一處。

  事實上如此的山勢勝型,令參與攻打這處據點的梁山舊部們,不免有些似曾相識的唏噓,只是攻守雙方的位置被掉了個。

  難道這淮北兩河的大地上,還有比他們更能打的山寨麼。他們既是坎坷,又是有些自信的如此想著。

  而對軍中上層的少數梁山故舊來說,這則是梁山部眾的第一次初陣表現,多少代表了在這個新集體的投名狀和地位判定,決不允許有絲毫紕漏,也覺不能打的過於難看,須得以較少的代價,漂漂亮亮的拿下來才是正理。

  在羅驃騎的示意下,隆隆的炮響聲中,拋射的火巢車與車弩、旋風炮彈射而出的火罐,像是雨點一般掃落在碎石壘就的寨牆之上,拉開了一輪攻戰的序幕。

  而在山後的崖壁上,梁山老營里的上百善緣能攀之士,也身著短衣口銜著短刀,手腳抵憑著,一點點的緣縫抓隙,挪如壁虎貼崖而上。

  最後才在滿身大汗之中,將數隻抓鉤,扣實在了山石和粗樹之間,然後是更多輕裝短刃的敢死之士,循著這幾條拋下的結繩為梯,逐一登上了平頂的邊緣。

  其中惟一的損失,就是有數人脫力失足而已,他們重整隊伍,又從崖下拉上來弓箭和刀劍盾牌之後,就沖向了前山那些老弱婦孺藏身的位置。

  當堡寨中的人們,發現自己已是腹背受敵,前後皆是喊殺與火光,又見到了成群結隊來自後山,被刀劍驅趕上前哭喊不停的老弱婦孺之後。

  殘餘的鬥志和士氣,也就像是這消融的冰雪一般,經歷了短暫的嘈雜與混亂後,就化作了開寨而出乞降的人流。

  「罪人李顯忠,乞求寬憫……」

  領頭的一人滿臉苦澀高聲道,然後帶頭跪在了滿是殘雪和泥濘的地面上。

  第506章 根本(二)

  在後世的魯中,並魯東南的部分地區。

  沿著沂水、沐水、淄水、小清河和膠河流域,散步著被零散丘陵所分隔開來的大小平原,就是如今六州鎮撫治下,最主要的農業產區了。

  至於靠近黃淮平原的兗州、徐州,以及靠近河北的濱州、隸州一帶,因為尚未完全肅清,也無法杜絕外部滲透侵襲的地理劣勢,故而無法作為穩定的農業產區來經營。

  作為兩淮之一淮北的一大特色,就是作為南北折衝,作物種植的多樣性,其中既有南方特色的油菜、棉花、水稻,亦有北地獨有的大小麥、豆類、高粱,乃至種植了數百年,而南北皆宜的土豆、紅薯、玉米等舶來物。

  因此,在經歷了整個冬日的初步摸底考察和規劃之後,仍舊沿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傳統結構,只是在布局上有所調整。

  比如,由軍事編管下勞役營轉換成的大小農墾團,計劃將在灌溉水量充足的沿河地區,種植喜水多的稻子和玉米;而在距離河流較遠的熟地上種植旱生的大小麥,同時套種與苜蓿和豆科植物,以兩年三熟進行輪作;

  再者在肥力比較貧瘠的山地、坡田,以及新開的生地上,種植需求少適應性好的土豆、紅薯,還有少量的高粱、栗米,作為補充。

  此外,利用丘陵地區不連片的零雜碎地,間隔種植以芝麻、苧麻、油菜、菸草、花生等少量經濟作物,以及桑樹、核桃、柿子、烏桕、油桐等果木,以滿足日常民生所需的少許生活原料。

  說穿了還是計劃經濟的那一套東西,其主要目的是,以相對科學的總體生產規劃,儘量利用土地的肥力與產量,重點集中資源來解決糧食自足為第一優先。

  這也關係到我們能否真的在青州之地,徹底站穩腳跟,而不是長期寄人籬下的存亡根本。

  只是,在春耕的開犁之前,還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傳統儀式,就是鞭春牛。

  也是通過這種頗具鄉土氣息和傳統特色的方式,來昭示和表明本軍為首的地方新政權,在淮東之地長治久安立足下去的決心與姿態。

  同樣也是為了安定治下的人心,如今在我的麾下的治下人口,可謂是頗為成分複雜。既有來自徐州彭城一代的百姓,亦有來自濱州的梁山部眾,乃至兗州到鄆州一代,被搜括過來的青壯勞力。反倒是以青州為首的本地人口,變成了相對的少數。

  正所謂故土難離,離鄉人濺的情節,同樣也發生在這些自願或者不自願追隨而來的移民身上。

  因此,雖然是在嚴冬殘酷的外部環境,和橫行肆虐的亂兵胡馬的威脅下,哪怕有嚴格的軍管和殘酷的懲罰措施,但在整個冬天裡,還是不可不免的出現過一些,私下逃亡和離開指定範圍的事件。

  因此,通過這種群體性的鄉土儀式,也可以多少令剩下的人安下心來,而對於在新家園的新生活,而有所期盼和指望。

  所謂的春牛,其實就是在每年的立春之日前,用采自四野之郊的泥土,捏成的碩大牛塑,再披上青色的綢緞裝飾,就是名為春牛的特殊圖騰和象徵物。

  用以祭奠上古的青木之神,也是司春之主的句芒神。其淵源據說上溯到三皇五帝的時代,由上古先賢帶頭倡導的勸農興業的儀式云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