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完成原始積累所必需的初步階段,也容不下多餘的聖母情結和人道主義泛濫。

  作為軍事編管下的人口,大多數人往往要一天到晚起早摸黑的勞作,幹上至少十二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疲累的根本沒有心思去多想其他東西,只是相對還在饑寒里掙扎的普通人,有所足飽而已。

  我如此思慮著,背手踱步慢慢查看著,在臨沂新營造起來的軍械修造廠。沂水有足夠的流量和落差,帶動水力工坊所需的輪軸,又靠城區極近。

  因此,作為此處最顯眼的地標,就是交錯布列在河岸上,幾個大型水車般的高大轉輪,在嘩嘩作響的水上,帶著工坊里日夜不停息的轟隆轉動和叮咚敲擊聲。

  除了場地和建築是就地取材之外,其中的絕大多數設備和物料,都是從後方拆卸分裝運過來原樣照搬而成的。

  因此,雖然說是軍械修造場,其實主要功能還是相對單一和簡陋,主要在集中在甲械軍器的日常維護和修理,以及一些備換小零件的手工生產能力。

  比如利用水輪傳動,所積蓄的動能和反覆衝程,來進行沖鑽、打孔,鑄壓、消切、打磨一些矛頭,箭矢、刀劍,盾面乃至大小甲片,都已經不成問題了。

  而對於軍中正在使用的各色火銃來說,這裡就只能提供基本組裝和校準的後期生產,至於管身、簧輪機括等主要部件,還得從後方的本家工坊里製備,再海路迢迢的運過來。

  我看見架子上一排排閃著金屬光澤的管子,這就是槍管的粗坯,還需要進一步的橫向鑽孔、攜刻、開槽等加工步驟後,才能稱為火銃的新配件。

  「這便是閩鐵麼……」

  我拿起一隻,對著天光仔細端詳了起來。

  「感覺有些偏重了……」

  「這是因為閩鐵韌性和硬度雖佳……」

  隨行的材官司總正孔吉吉為我及時解釋道。

  「比起原本所用的天竺鐵,終究差了一些……」

  「只是勝在出量甚大,且略貴與廣鐵而已……」

  因為,這次除了標準化的工藝之外,還採取了新的材料來源,相比最大眾化的廣鐵,閩地所產的鐵料要貴上一些,但是相應的成色和均質,都更好一些。

  似乎是因為閩地鐵料的冶煉過程中,大量使用的是柴碳,而不是最常見煤炭的緣故,因此影響金屬韌性的硫化物等雜誌更少,再加上海陸輸送距離上的便利,暫時成了我們磨製和沖鑽銃管的新選擇。

  不過相比我們原本使用過,相對昂貴的天竺鐵,又差了一個層次,所以為了保證反覆發射的強度,不得不將壁管留得厚一些,分量上也更沉一些。

  這也是沒法的事情,因為銃管做的越長,對工藝和材料的要求就越高,但至少可以進入小批量產的程度了。

  相比之下,那些三眼銃,喇叭銃什麼的,加工工藝用料的要求就低得多,甚至用熟鐵鑄造也可以將就湊合一下。

  現如今,我名下的五團兩隊的直屬資序,也順勢以六州鎮撫牙兵和置制使虞侯軍的名義,大大擴充了起來。

  其中親直團被擴充成左右兩團;標兵團擴充成滿員大編的標兵營;教導隊的名頭不變,但變成三團制的教導大隊;

  張憲的特設車團也變成了車營;郭藥師和杜疏朗的炮團,也一分為三,重新擴充成一個重炮團和兩個野炮團;趙良嗣的獵騎營增擴為左中右三營;

  負責警哨探馬刺敵偵聞的捉生團,也被分成了捉生,游弋兩個大團。

  主要是從水師得到了大批火炮和炮手的補充,又從擊敗的胡馬藩軍那裡,繳獲了大批牲畜和坐騎。因此從我的直屬營團,到現有的八個半主戰營,都可以初步實現騾馬化。

  只是相應火器的生產和裝備,就沒有那麼容易跟得上了,這也是唯一能夠制約我擴充實力的現實狀況。

  因此,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指示他們先生產一批相對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的低端火器,作為上手和過渡。

  第二天,我又在朱武陪同下,查看了幾隻經他再訓過的散兵團操演。

  「這是?……」

  我驚訝的看著面前的像模像樣的列陣。居然給他搞出這種變體來。

  「這便是某用弩隊加上盾陣的機宜之法……」

  看起來清減了幾分的神機子朱武,為我解釋道。

  他現在是鎮撫府軍咨參謀兼訓備勾管官。

  「專給那些散兵,輔役之序的操行……」

  在徐州帥司的庫存里,所獲數萬具各種樣式的弩具,正好用來武裝這些次要軍序,繼續發揮下餘熱。而盾陣就更簡單了,各種大小牌,乃至臨時用車板改制的擋箭排,都可以勝任。

  這種列陣則是純粹重點強調防禦的守戰之陣,反正只要在他們遭遇接敵後,能夠憑陣就地堅持一段時間,等到後來來臨就夠了,並不額外強求攻擊性和機動力的情況下,就足夠用了。

  ……

  海州與沂州交界的羽山山區,山巒起伏之中的天烏堡。

  這裡也是海州境內,最後一處也是規模最大的一處,由地方武裝盤踞的鄔堡,經由了一個冬天的抵抗和堅持之後,也迎來了自己的終末之響。

  作為他們的底氣,是峽道而上盤山半腰的險要地勢,加上三面環崖的後山平頂之上,充沛水源與大片農田、果林,還是足食半年的儲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