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我軍陣中的野戰長炮,也開始進行校準性質的試射準備了,在郭藥師的指揮下,二十餘架炮車依次排開,從輪輻和尾架,被堆埋的土石固定住。豎起防護的釘板大排,分置好藥車和彈台。

  然後,檢查內膛和照門,依次從旋出的後膛,填入定量計稱的藥餅若干和鑄鐵球彈,旋栓閉實,插入藥線和發火管,轉動架上的軸盤,微微調整方向和射界,然後拴緊鎖實、拉下引繩。

  只覺得稍稍的延遲,劇烈的震動與反座之後,通通的噴射轟鳴聲中,拖出細細白煙軌跡的灼熱彈丸,沿著肉眼難以捕捉的淡淡弧線,斜落在關城的牆面上,砰砰震響著打出蛛網密布的若干淺坑來。

  這個結果,讓人看的不由感嘆起來。

  果然是雄關名城,和那些臨時改建起來的軍寨城壘,就是沒法相提並論的。據說這些雄關名城,在建築和修繕的過程中,都是不惜代價加入,大量的米汁和動物血,作為增加粘合度的成分和配方。

  據說在前朝的梁公手上,還發明了加固城防和直道所用的灰漿,因此,哪怕歷經百年歲月,依舊彌久而堅。就算是火炮,也僅能橋下一些牆皮而已。

  不過,這個結果,似乎已經足以鼓勵振奮那些友軍了,他們愈加熱切的吼叫和歡呼著,向著城上攀附蔓爬而去,就像是黏附在糕餅之上的密密麻麻的蟻團。

  炮組們正在重新調整射界,友軍陣營中就地組裝和展開的重型器械,也逐一開始發威了,只聽得沉悶的機括和嗡鳴聲,傳統的石炮和車弩,將眾多石彈和弩槍遠遠的拋射而出,稀里嘩啦的大多打在了城牆下部,濺起大片的塵土和少許崩碎。

  顯然,無論準頭還是散布,卻是比起炮擊的效果,又弱上幾分,若不是直接命中的話,估計殺傷也是相當有限的。

  但頭幾波,同樣是用來標定射界和射程的,直到確定了大多數彈著點,在關城上下之後,才換成了南朝特有的大型火油彈和中空的碎陶彈。

  每擊中一枚,就有一大蓬烈火在城牆上升騰起來,燒的那些躲閃不及的倒霉鬼,慘叫哀呼著就像是一隻只人形火炬,失足從城上奔投而下,或是被同伴刺殺砍倒,帶著餘燼推下城去,那場面猶是慘烈。

  而碎陶彈顧名思義,就是用撞擊崩碎四濺的碎片,來製造殺傷的效果。不過,若是打在建築物上,就效果不彰了。這些特殊彈藥的存在,也是南朝雖然擁有大多數火器的傳承,卻始終無法用火炮,取代其他大型攻城器械的緣故。

  而作為守軍的一方,他們顯然對於南軍的火器,已經甚有所心得了。

  然後,就見一桶桶水自內而外的被澆潑在牆面上,頓時將牆面和垛口變得滑溜溜的掛不住手腳,也有些扼制了投射的燃燒物擴散。

  也只有我軍持續不斷的發炮,能夠不斷的製造著穩定傷亡和破壞。從崩落碎裂的大磚條石下,可以清楚的看出,內裏白色夯土的牆坯,就算彈丸直接打上去,也就是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坑點而已。

  因此,不多久的試射幾輪之後,炮團的目標和角度,都集中到了關城的牆頭之上,重點針對人員的殺傷和壓制了。偶爾數發就有一發射穿關城垛口,彈跳飛舞的彈丸,頓時在關城內濺起一片片血浪和殘肢斷體。

  只是,因為斜角過高,而且是梯面馬牆的外構,就算是我的火銃隊上前去,能夠打到的射高和仰角也相當有限,反到還不如那些手持弓弩對著城上,抵近拋射和掩護的射生隊,因此只能有些鬱悶的暫且淪為戰場中的看客了。

  後方的投射支援逐漸加強,前方的登城戰鬥,亦是如火如荼。

  高舉著手牌掩護著自己和同袍,頂矢冒雨湧上去的先登步卒,很快就或死或傷的,變成梯形牆面上血肉狼藉的裝點之一。僅僅是短短的幾刻之內,就吞噬了至少兩三千人的生命,並製造出同樣數量的輕重傷員來。

  從牆根之下到城頭之間,數丈距離的短短死亡之路,很快被鮮血淋漓的屍骸和骨肉所填滿。生者踩著屍體作為踮腳而不停的向上攀爬,然後被擊中或是射殺過半,變成後人新的墊腳石。

  還有一些人,被己方打擊城頭而崩碎的物體所誤傷,一聲不響的倒墜下去,又被更多的人頂上來。或死或傷的人體,幾乎在第一時間越堆越高。

  有了足夠的墊高之後,雨點一般的飛鉤被拋投在城頭上,然後有被忙不住的守軍紛紛斬斷,但還是有不少人緣繩而上,咬著短兵,跳進垛口裡,雖然這些零星的突破點,很快被砍殺或是被叉矛頂戳著推投出來,但也為其他人創造了更多登城撲入的機會。

  隨著雲梯不斷的搭上,又被破壞和推倒之後,十多具高聳的登城車,也滿載著弓手和甲士,在敢死力士的推進下,緩緩的逼近關城。

  又有移動板屋一般,包著數層牛皮刷滿泥漿的大型衝車,帶著精鐵的撞頭,沿著那些陣前軍役,清理和鋪設出來的通道,堅定的衝到城門之下,將城上投下的石塊、火把和其他燃燒物,向著兩邊滾開滑落開來。

  外掛泥袋的轒轀車、裝滿填土驢頭車,居高臨下觀望和攢射的巢車,掩護士卒突進的板排車……

  一時之間,各種五花八門的古典攻城器械,就像是猙獰的巨獸一般,林立呲比的出現在城下攻堅的序列中。

  而作為戰場的停歇和間隙,在高懸空中的浮舟(載人熱氣球)指引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