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雨中火器固然是不好擊發,但也並不是不能擊發,數十隻三眼銃和短手炮,在十數步內出其不意的打出去,頓時讓對方人仰馬翻沖勢一滯。

  然後火器與兵器配合的陣列一成,那些敵軍就再也沖不動他們的陣腳了,勝負之勢就逐漸顛轉了過來。

  這些乘著雨水突襲的北兵,明顯擅長近距突擊格殺,但是缺乏長力和耐心,久戰不下就出現各種焦灼和惶急起來,然後被方臘瞅著一個機會,散開陣形反殺出去,就潰了勢頭不復故勇了。

  只可惜,最後還是跑了領頭的少部分人,主要是那一小隊掠陣的北朝騎兵,在旁虎視眈眈令人無法投入全力,敗退起來的時候,光靠兩條腿也是追之不及,卻有所忌憚。

  領頭的騎將射術很也有些厲害,就算是雨水也沒有遮擋住他的鷹射之技,幾乎是箭無虛發的連中數人,作為旗手的方寶,都差點被他給射死了。

  若不是作為旗手,在胸口額外加了片圓鐵護心,將箭頭滑開,只怕就不是貫穿肋下,那麼簡單了。

  不過,對於需要頭疼如何寫戰後歸結的方臘來說,他卻是隱約有所感觸和直覺。

  這場遭遇戰的反敗為勝,與其說是自己作為隊官的應對有方,不如說是日常操條和紀律訓練的大半功勞,雖然其中各種情形細緻繁複到,士卒具體的動作和舉止,讓人覺得有些失之呆板教條。

  但是對於普通將士來說,習慣了這些東西之後,就有各種自然而然的對敵反應,而讓帶隊的各級將官頗為省事省心,只需在應敵的大致目標和具體舉措上,臨陣略作調整便可。

  這恐怕也是,這隻新式軍隊和戰法的精髓和要義吧。

  當然,出於某種出身和眼界的局限性,他未能意識到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

  既然通過組織和紀律的系統訓練,而讓士卒對軍官們的依賴和期許,進一步有所降低,那也意味著傳統軍隊以部曲、親軍為核心的,各種人身依附,個人影響和控制力的進一步變相削弱。

  這也是方臘最初感覺有些違和和不協的根源,但他顯然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

  同樣在,行進的大隊人馬中。

  例行的戰情通報之後。

  「羅軍帥,標下有所感覺……」

  剛從前出序列里輪換下來的,還是滿身泥點的張憲對著我繼續道。

  「我部所接戰的北軍,似乎有所變弱了……」

  「是怎的情行,且說來看看……」

  我有些驚訝的問道。

  「雖然旗幟和配備,還是原來的番號……」

  他組織了下語言,方對我繼續道。

  「但是交手之時,卻令人覺得孱弱了許多……」

  按照他的說法,原本於我軍陸續接戰的北兵,還頗有些堅韌和頑強的鬥志,就算被一時打散分割,依舊會企圖在火氣的射程外,聚攏起來繼續做那抱團頑抗的努力。

  需要將其領頭的將官之屬,殺傷到一定比例,或是直接投入炮車強轟,才會徹底崩潰。

  但是現在前出索敵部隊所遭遇的北軍旗號下,雖然還是很有些血勇,也不乏戰鬥精神,但是在組織和配合上的軍事素養,就明顯差了許多。

  只要一被打散或是沖亂了序列,很容易就各種動搖和渙散,各种放了鴨子。甚至聞銃擊而紛紛後退,驚於炮響而爭相奔散奪路。

  就算躲在城壘堡寨里,一旦被炮團和擲彈兵,轟開足夠的缺口,就不免士氣大沮,而各種棄守逃竄。

  似乎是因為屢屢在火器面前,被擊潰打散敗得多了,被打垮了心志和氣魄,而變得有些不堪溺戰起來。

  反倒是戰後,為了追擊和俘虜這些逃散的北兵,先後所費的時間和氣力,比起之前攻打和戰鬥過程加起來,還要更多的多。

  我不禁陷入沉思。

  難道是因為敗戰吃的太多,訓練和組織度,都跟不上了麼。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我明明似有所感卻抓不住頭緒。

  第387章 戰雲(六)

  北朝興元四年,十月二十一,一份飛馳而來的急報被送進了洛都大內。

  南面行台所轄鎮京軍之一的匡衛軍和拱宸軍所部,為城下之敵所輕誘,乘夜聯袂出關襲營,而中了南軍的埋伏,舉部盡數潰滅不可收拾。

  領兵的匡衛中郎將秦宣節,並拱宸將軍張廣益以下,上百軍將皆死沒陣中,餘部死難者填滿溝壑。

  隨後,南軍混入潰兵,企圖衝進大谷關不果,受阻於城下而為炮石所擊盡數覆滅。

  但與此同時,南軍的一小部善攀山的死士,從關東的牛心山,以鐵錐壁,纏之以索,逐一緣崖而上,乘夜椎入關城。

  四下燒殺放火為掩護,以所攜火藥精油,毀壞門閘而洞開防要。

  距離洛都不過百里的南面門戶,大谷關自此被攻破,淪陷於南軍之手。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緊接而至的另一個消息是。

  南朝一直居於弘農郡,監視潼關和警戒陝州方面的西路兵馬,也突然動了起來,全力攻占了盧氏縣,沿著西洛水一路直上,連破高門關、松陽老關、松陽新關、莎柵鎮、鹿橋驛,直逼熊耳山下的永寧軍。

  至於南軍兵馬最眾,攻打最烈的東路防線,自然是除了壞消息,還是壞消息的讓人有些麻木不仁了,只是具體數量的多寡和早晚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