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部沒名沒分,且能力有限,實在擔待不起什麼重任的……唯力所能及爾……」

  「凡事好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他似乎就在等我這句話。

  「其實我打算委派你部,專門監守糧台或是武庫重地之一……」

  「畢竟你部方從天南直接差遣而來,與地方上毫無牽扯,受到軍中的干擾和擎制也少,更加可靠……」

  他話鋒一轉,變得嚴肅起來。

  「當然,若能夠替我暗中留意查訪一些可疑情跡……那就更好了……」

  「我一直懷疑軍中有人與叛黨暗通曲款……才至屢屢尾大不掉,剿而不力……」

  「經此昨夜事後,我可以愈加確定,而且不在少數。」

  「卻沒想到,連唯一支持官軍的諾藩當主身邊人,也難以倖免……」

  「然而,我只是初掌全權,軍中尚有不服者……手中能夠調遣的幾隻力量,又各有牽扯……」

  「明白了……」

  話說到了這一步,我已經沒有辦法推脫。

  「自當盡力而為……」

  於是我出來之後,就多了一個「寄借火器都知、後軍行糧院兼武庫監押」的新頭銜,和相應新制的牌印,這已經是我兼領的第六個臨時頭銜了。

  於是我們在一片憂喜參半的情緒中,開始大車小車的更換駐地,從城郊的臨時兵營,直接搬到了位於內城的前兵仗廳,現今沿用的戰地武庫的所在,從某種程度上說,我還真是和輜重庫房頗有緣分的。

  這是一個占地和容積都頗廣的建築群落,我們連帶夫役、輔助人員和車馬牲口在內,兩三千人駐紮進去,絲毫不顯得擁擠。

  而且,為了方便管理和監造,旁邊就是五金局和甲器署,雖然所屬匠人和工役,不是逃散就是被軍隊徵發走,但是留下來的各種工具、設備和場所,雖然被抄的亂七八糟,還算是大致完好。

  安遠州以前侯藩馬氏為首的叛亂各藩,在裹挾著大量人口,棄城而走的時候,將沒法帶走的錢庫和物料庫,都放了一把火燒起來,也就是這裡因為相對不這麼重要,反而得以保存下來。

  這種布局和設置,主要還是因為某種當地歷史淵源,丹戎大洲自古以來就以富產礦物著稱,其歷史可以上溯到扶南國的統治時期,進貢給南海都督府的日常大項里,就包括大宗的精煉礦產。

  其中以相當高產的錫沙和紅銅錠最為著稱,因此丹戎大洲南部和對岸的柔佛洲,也是國朝流通最多的青小錢,所需的主要鑄料來源。因此國朝在安遠州設置了好幾處錢監和相應的鑄印分局。

  其次就是鐵,當地具有多處已於開採淺層鐵礦,其中包括含量成分不同的赤鐵山和褐鐵山,甚至還有伴生磁石出產,再加上半島南端和東鄰的天南還產優質煤。

  而這些產地,想但部分就位於安遠州境內。

  因此,當地各種鐵山礦冶相當發達,同樣也設立了隸屬於軍器監的分坊,以就近調撥輸供西海道諸戰事所需,第一路前來武裝捉拿馬擴的官軍,在州城被圍攻覆沒後,連帶州成立的儲備在內,至少有十數萬件各色兵器,因此失去控制流入地方,武裝了那些叛藩。

  然後當地的河流上游還產金沙和礦金,以及一些鉛、鋅、硼砂、雲母等伴生礦物出產,除了主要的官辦礦冶之外,當地的大小藩領,亦有不少以礦業致富者,因此頗有身家和儲積,並且多少擁有一隻熟悉山林的私人武裝。

  再加上他們現今,還擁有自備武裝,或者輸入武器的渠道,因此一旦反亂起來,就演變成與官軍糾纏不休的長期拉鋸的局面。

  但不管怎麼樣,這種環境和條件,對於有手工和研發癖好的我來說,就是一個現成的試驗場和大型工房,而且器材和原料都是現成的。

  作為慶功宴上中毒事件,帶來的餘波和後續,還在持續的震盪著。除了宴會下毒最直接的責任人,諾藩當主被監禁待罪,身邊所有人等,都被拿下逐一拷問深挖內情之外。

  軍中的追查還在繼續,至少牽涉三隻部隊,六七個下屬機構,數十個責任人等,被牽扯出來,官軍內部的問題看起來比想像的嚴重,前期積累下來各種缺額和弊情,也發現了了不少,因此讓高高缺席了一大票將領軍官的官軍中,充斥著一種風聲鶴唳的味道。

  當然,這其中也不排除,那位頗有進取心的高經制,乘勢剪除異己抓權專斷的手段和策劃。因為私下流傳的,發酵出來的不安和焦慮,甚至有整火的官兵,在執勤時突然脫離之首,集體逃亡。

  然後沒走出多遠,就被執法的虞侯都和憲軍隊給抓捕回來,領頭者斬首示眾,餘下皆編入苦役服刑。然後相關責任人等,自隊正、團官、營頭,本軍別將和都尉,及相應官佐、武吏在內,十數人被降職活免任另用。

  其行事大刀闊斧的手段激烈,卻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若是這時叛軍大舉來襲,他們或許就會發現所要面對的,已經是人心浮動戰鬥力大減,而孱弱不堪的官軍,只可惜的是,那些叛黨似乎在前番的戰事受創過重。

  因此除了一些州境內的邊遠山地村邑,有小股出沒的蹤跡和傳聞外,就在沒有什麼像樣的舉動了。

  但不管這麼樣,那位新上位的經制大人,給於我的條件和承諾,不打折扣實現的很乾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