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理論上西海道的勢力範圍,從印度半島一直到波斯海——紅海沿岸,乃至在外崑崙海的南部善洲(東非沿岸),擁有自己的殖民港口和貿易據點,更別說作為長期滲透和經營的重要藩屬,南部膳洲的東南大島——馬佳洲,以及長期往來的南崑崙諸國。

  而本土七道,則構成了以梁氏幕府、朝廷二元化為主的,南朝核心政治力量的基本盤,也是制御兩海道諸藩外屬,附國臣庸的根本所在。

  南朝號稱八十萬駐屯軍,其中近半歸於兩海道,其中又側重於西海道,很有些知名善戰的勁旅番號,擁有五路招討行司之一的西崑侖總管路,以及相對應的西洲都護府。

  大司徒馬擴及其族人,便是這些西海路中諸多政治派系的主要代表和重要領頭人物,只是大梁開國百多年來,西海道雖然出過一些桀驁不馴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騷動變亂,但是作為前任朝廷重臣,公然拉起反旗對抗大梁中樞,卻還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不由人不得不疑慮紛紛,傳言四起。

  更別說這些人精一般的軍使、鎮將們,所謂上躥下跳各逞其能的撇清手段,所謂眾所一心,就算是身為五軍正帥的劉紹能,亦是無法獨善其身,因此最後採用了一個折中妥協到各方都能勉強接受的提案。

  就是從現有的三衛五鎮,及各部州郡兵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員額,然後從一堆具有相應資格,卻紛紛各種「水土不服」生起病來,或是「感染時疫」「傷勢惡化」的軍頭中,選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倒霉蛋,眾望所歸的特輟兩級,組成一支先遣討擊軍,趕赴大沙港城,穩定局面,兼打探消息和接應當地官軍的殘部。

  當然體制外也有體制外的好處,那些經略。軍使、鎮將們,再沒有節操和不要臉皮,也不可能明目張胆的放著眾多官軍不用,拿我這隻還是雜流編制的團練去頂缸湊數。

  儘管如此,我還是被這場外部意外大事件,引發的內部危機和紛爭,給殃及池魚的波及到了,居然有人居心叵測的建議按照戰地提拔的特進之例,給我直接增晉三階為司階郎將,然後將這隻戰鬥力可觀,且「頗有建樹」的龍州團左,編入官軍的二路後援序列中。

  當然我這邊也不是孤軍奮戰、任人宰割的,有人不懷好意的贊成自有據理力爭的反對,直接在主帥劉紹能面前打開了口舌官司,雖然最後這個提議就像是無數次爭吵一樣無果而終。

  但作為最直接的後果是,我們這隊人馬回程的期限,給拖延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因為我們先前的表現和運氣,給了主帥劉紹能一個相當直觀的基本印象,於是乎,在朝廷派來足夠的官僚體系,重建起天南諸州的行政機構之前,我們也有幸成為了所謂天南善後留守別部,兼討擊軍後方糧台的一份子。

  而這個職權不明的善後留守的主官,正是卸任的前沿都指揮魏晨,也算是某種酬勞酬功的隱喻,善留副使則是原來的糧台大使甘權,也算是我的老熟人;另一位副使,則是三監軍中的那位御史里行杜某人兼任,三使之下孔目官則是一位本地出身的老官僚,堅州長史兼頭頓港的市舶司。

  這幾個人也構成廣大官軍,在天南戰後的利益維持和善後工作的基本格局,比如抓緊處理和分銷那些來歷不明的斬獲,以善後調配為首。清點各地的府庫積余,象徵性的賑濟下那些因為斬獲流離失所的居民百姓,乃至將滯留在冠軍影帝里的婦女什麼的清理不淨。等等林林總總。

  再下來,我得到了一個善後留守糧台,權行軍判官的頭銜,算是排位第五的人物,因為手中有兵,也有足夠的執行力,要做點什麼,也比那位糧台大使,或是杜里行,要更加方便的多。

  魏晨主動促使中軍給我補兵,未嘗沒有扶持我部,與另外那幾位令別苗頭的意味,只要有兵的兩位上下配合起來,足以將大多數執行權,給架空起來。

  當然我想了想,又對著魏晨建議,把糧台大使甘權給拉了過來,他手上有人手勞役,也有後勤物資的調撥體系,配合我們的執行能力,或者說破壞力,算是更加妥善不漏。

  當然具體操作還要好好合計一番,在此之前,我還要解決一些問題。

  我先是賞賜為由召集所有部屬好好撫慰了一番,然後宣布了需要延期的消息,果然得到了一片抱怨和哀嘆聲如潮,連辛稼軒她們也不免露出某種失望和失落,但至少還在我的語氣中,也沒有什麼過繼的反應和表現,然後我趁熱打鐵宣布了我自行買單的補償方案:

  雖然需要延期駐留,但我替他們爭取到至少有一百名先行歸還的名額,讓他們按照各隊的人頭自行內部推選,有家室,牽掛多的人有限。而剩下來的人,將在駐留期間得到加倍勤務津貼和額外收入的補償,還可以指定將這些錢由婆羅洲會館,預支給他們的家人或是指定對象,算是免費的內部金融服務。

  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威望和理念,讓他們去無視和克服這些問題和困難,就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方面,給於變相的調劑。

  於是人心惶惶初定下來,就算是推舉歸還的名額,最後也沒有足數過半,然後我又包下當地最好的酒家,到營中做了一頓大宴,與諸位軍官會商前路,順便暗示了一番前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酒酣耳熱之際,令其來取自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