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皇帝看了眼身旁的宮人,小林子忙從身後的宮人手裡接過另一道聖旨,念道:“革除蒙闊鎮國大將軍之職,暫押天牢,秋後問斬!蒙家族人發配邊關,族中男丁永不得入朝!”
“果然是蒙老將軍?!”百官低呼,皇帝卻道:“眾位愛卿平身吧。”百官紛紛謝恩起身,皇帝又道:“jian惡已除,伐戎戰事有功之將,朕自該論功行賞。”
小林子自身後宮人手中又換過一道聖旨,高聲念道:“輔政總領大臣、伐戎大將軍諸葛端雲、雲麾將軍雲風、親勛翊衛統領安泰、寧遠將軍趙離,接旨!”
幾人聞言上前跪道:“臣,接旨!”
“輔政總領大臣、伐戎大將軍諸葛端雲親斬老扈巴王父子,率軍有功,賞金銀萬兩,賜良田百頃!雲麾將軍雲風隨伐戎大將軍一路調兵,戴罪立功,朕特赦其之前殿上不敬之罪,封懷化大將軍;親勛翊衛統領安泰於前鋒營帳禦敵有功,封冠軍大將軍,勛上護軍;寧遠將軍趙離,調兵除佞,滅戎有功,封明威將軍,掌帝都外大軍。欽此——”
“臣等謝主隆恩!”幾人領了旨,皆叩謝垂首退到一旁。
皇帝見封賞皆過,這才往御座旁歪了歪身子,略微露出些不羈之態,只鳳眸微微從孟茹身上略過,笑道:“朕心中另有兩樁喜事要宣布,只是今日論功罰過,有所殺伐,不宜宣布喜事。不如待上元之時,再另旨宣告天下。”
孟茹聞言眼皮忽的一跳,不知為何,皇帝方才的笑意叫她心裡有些發毛。她兀自垂眸蹙眉,安泰卻笑著暗暗捶了雲風一拳,雲風只閒適地一笑,垂下眼去,心中猜度那另一樁喜事為何。
文武百官對此喜事也略有猜度,雖議論紛紛但未有一致的結論,只得笑著先賀喜,齊聲道:“上元乃是好日子,此日最宜宣告喜事。”
大殿之上笑聲朗朗,百官齊賀諸葛端雲等人,皇帝笑道:“既然如此,今日朝事便到此處吧,諸位愛卿退……”
退朝之話未及說完,忽聽殿外一聲長報:“承和公主端親王妃到——”
作者有話要說:先更一萬字,這章字數太多了,我拆開了發,晚上有二更,還是小寧的章節
149歸去(下)
百官聞言皆愣,諸葛端雲和雲風等人齊齊轉身望向殿外,只見得一女子身披大紅金繡雲霞鳳紋朝服,頭戴九翟銜珠冠,金鳳簪、珠翠牡丹花、梅花四珠釵環,腰掛金墜,腳踏青羅履,手執玉古圭,穩步而來。
百官驚呼低語,不知出了何事。諸葛端雲卻是微微蹙眉,眸卻鎖著慢慢步上大殿來的寧陽,不知她意欲何為。
“胡鬧!此乃金殿大朝,你來此作甚!”
對於諸葛端雲的低喝,寧陽只是看他一眼,回以安心的微笑。她慢慢走到殿前玉階之下,所到之處,百官紛紛讓路,這景象倒是讓眾人覺得有些眼熟。
寧陽止步於玉階之下,手執玉古圭緩緩跪下,言語平靜道:“臣妾端親王妃長孫氏,今日朝服面聖,乃為一事奏請皇命,本無意擾亂大朝,若有唐突之處,臣妾甘願領罪!”說罷,她緩緩叩首,額頭貼在冰涼的玉石磚上,久久不起。
半晌,皇帝似是瞧夠了,半眯著鳳目笑看一眼諸葛端雲的黑臉,對他眼底的擔憂甚是感興趣,卻裝作輕咳一聲,說道:“皇嬸盛裝朝服而來,想來必有要緊之事,朕方才正要退朝,皇嬸來得也是時候,雖不算擾亂大朝,然而若未有要緊之事,朕可是要依律處置的。”
諸葛端雲聞言臉上難得地現出焦慮神色,寧陽卻跪得沉穩,垂眸緩緩答道:“臣妾明白。”
“那皇嬸有何事請奏,講來吧。”皇帝眯著眼睛笑道。
“臣妾謝皇上!”寧陽說罷,緩緩抬起眼來望著御座之上的皇帝,高聲慢道,“臣妾今日來此殿上,乃為夫請命!請皇上還臣妾夫君一個天理公道!”
此話一出,百官低呼,有些已經略微猜到是何事,不禁相互看看,皆白了臉色。
皇帝不著痕跡地看了眼殿上臣子,淡笑道:“皇嬸請講。”
“謝皇上!”寧陽直直望著皇帝,一字一句,高聲訴道,“數月前,臣妾之夫端親王爺為解邊關局勢回北關調兵,雖發信報與聖上,朝中對王爺仍多有猜測。臣妾身為婦人,自是明白女子不得干政之理,朝事不容婦人置喙,因而今日臣妾前來只為說說市井乃至後宮謠傳王爺心存謀逆之事!三月前,臣妾出席長公主生辰宮宴,其間宮中上至娘娘下至命婦,皆視王爺為謀逆罪臣!臣妾未護夫君名譽,曾於殿上力駁。然臣妾一力終是單薄,而今臣妾知夫君不顧箭傷數月兼程調兵急救邊關,力斬老扈巴王父子,乃至如今邊關大捷、北戎來朝、百姓稱頌、天下同賀。而夫君至今身上仍留有與蠻戎死戰時所負的箭傷刀傷,不曾痊癒!自從凱旋還朝,夫君對曾有過的謠言誣衊之詞皆半句不談。臣妾雖為女子,也知男兒所謂名節,不過精忠報國四字!被人誣衊心存謀逆,堪為忠君為國之男兒此生奇恥大辱!”
寧陽聲聲激憤,話卻說得沉穩緩慢,高聲灼灼於金殿之上,字字鏗鏘,震人心神。她緩緩回頭看了眼垂首而立、不發一言卻面色難看的滿朝文武,慢慢垂下眼去,緩了語氣,溫聲說道:“寧陽自是明白諸位大人有此猜疑也是一心忠君,為聖上思慮。寧陽心裡也自然是敬佩諸位大人的忠君之心的。”
她語調柔緩,面色誠懇,文武百官聞言臉色皆緩和了不少,鬆了口氣之餘,皆紛紛點頭稱是。
寧陽見了語調再緩,問道:“既然諸位大人都是忠臣良將,將心比心,若是諸位大人一心為國,卻被人誣衊為心懷不軌有心謀逆的罪臣,不知心中有無大痛?”
百官聞言紛紛垂首,默默不言。寧陽看了他們一圈,又回過頭來望向皇帝,誠懇道:“臣妾深知皇上乃聖明之君,夫君受盡謠言之時,皇上非但未曾懷疑過王府,還常賜醫賜物,隆恩浩蕩。因而臣妾今日斗膽朝服面聖,只懇求皇上為臣妾夫君正名!還他一個公道!臣妾在此叩謝皇上!”寧陽狠狠磕下頭去,額頭撞著玉磚,大殿之上鏗鏗作響。
皇帝半眯著眼望著寧陽,半晌,看好戲似的笑看向諸葛端雲,只見他垂眸望著寧陽,神情難得一見的專注柔情。雲風和安泰互望一眼,略微有些擔憂,趙離和孟茹卻是臉上略有佩服之色。
寧陽頭磕在地上,皇帝不答話,她便不敢抬起頭來。卻在此時,感覺有人跪在了自己身旁,說道:“啟稟皇上,微臣御妻無方,今日之事還請皇上莫要怪罪。”
皇帝聞言笑了起來,說道:“皇叔,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皇嬸一心為你,寧願冒此擾亂朝堂之罪也要在朕面前為你請命,且句句肺腑,朕聽了都有所動容。有妻如此,實乃大幸啊!”皇帝嘆了口氣,模樣竟有些幽怨,“唉!朕都有些羨慕皇叔了。”
孟茹聞言眉頭微蹙,不知這不著調的皇帝又存了哪般心思,他幽怨也就罷了,看自己又是為何?
正當孟茹垂眸不解時,只聽皇帝又道:“皇叔皇嬸快些平身吧。那日長公主宴上之事朕也有所耳聞,這賢妃確實是不懂事了些,且不提朕從來不曾懷疑過皇叔忠君體國之心,皇嬸乃是長輩,當著滿殿命婦給皇嬸難堪,此事若朕不處置,實難正後宮之風。”說話間,皇帝略歪頭看向面色慘白的林國公,商量似的說道:“林愛卿啊,教女當以婦德為首,賢妃這般婦德愧為四妃啊!朕將她降為昭儀,罰俸一年,以示懲戒,愛卿不會怪朕吧?”
林國公哪敢說半個不字?今日皇上處置了齊家,他若敢言不,下一個就是林家!林國公忙跪地惶恐說道:“老臣教女無方!無顏面對聖上,實在是羞愧難當!皇上懲戒本就是小女應得,老臣心服口服!”說罷,便對寧陽道,“王妃,小女自小被老夫寵壞了,若有得罪之處,還望王妃海量汪涵!”
寧陽聞言頷首說道:“既是皇上做主,寧陽自是無話可說。說來今日寧陽只是為夫請命,對事不對人,若有得罪之處,還望老國公寬宥海涵。”
林國公氣得快要一口血噴出來,他明明記得寧陽擺明了說什麼“上至宮妃下至命婦”的話,命婦朝中多的是,皇上不可能都處置了,宮妃如今就他女兒一家獨大,皇帝自是拿她當靶子了!
林國公磨了磨牙,臉上卻得裝出一副誠心和好的笑意來,說道:“王妃多慮了,王妃為夫請命,堪為女子楷模,小女要向王妃學習之處甚多,叫她長長記性也是應當的。”
寧陽聞言忙說:“國公謬讚了。”
兩人一番寒暄推讓,只聽皇帝笑了笑,說道:“朕明日便下旨昭告天下,為皇叔正名。請皇嬸放心。”
“果然是蒙老將軍?!”百官低呼,皇帝卻道:“眾位愛卿平身吧。”百官紛紛謝恩起身,皇帝又道:“jian惡已除,伐戎戰事有功之將,朕自該論功行賞。”
小林子自身後宮人手中又換過一道聖旨,高聲念道:“輔政總領大臣、伐戎大將軍諸葛端雲、雲麾將軍雲風、親勛翊衛統領安泰、寧遠將軍趙離,接旨!”
幾人聞言上前跪道:“臣,接旨!”
“輔政總領大臣、伐戎大將軍諸葛端雲親斬老扈巴王父子,率軍有功,賞金銀萬兩,賜良田百頃!雲麾將軍雲風隨伐戎大將軍一路調兵,戴罪立功,朕特赦其之前殿上不敬之罪,封懷化大將軍;親勛翊衛統領安泰於前鋒營帳禦敵有功,封冠軍大將軍,勛上護軍;寧遠將軍趙離,調兵除佞,滅戎有功,封明威將軍,掌帝都外大軍。欽此——”
“臣等謝主隆恩!”幾人領了旨,皆叩謝垂首退到一旁。
皇帝見封賞皆過,這才往御座旁歪了歪身子,略微露出些不羈之態,只鳳眸微微從孟茹身上略過,笑道:“朕心中另有兩樁喜事要宣布,只是今日論功罰過,有所殺伐,不宜宣布喜事。不如待上元之時,再另旨宣告天下。”
孟茹聞言眼皮忽的一跳,不知為何,皇帝方才的笑意叫她心裡有些發毛。她兀自垂眸蹙眉,安泰卻笑著暗暗捶了雲風一拳,雲風只閒適地一笑,垂下眼去,心中猜度那另一樁喜事為何。
文武百官對此喜事也略有猜度,雖議論紛紛但未有一致的結論,只得笑著先賀喜,齊聲道:“上元乃是好日子,此日最宜宣告喜事。”
大殿之上笑聲朗朗,百官齊賀諸葛端雲等人,皇帝笑道:“既然如此,今日朝事便到此處吧,諸位愛卿退……”
退朝之話未及說完,忽聽殿外一聲長報:“承和公主端親王妃到——”
作者有話要說:先更一萬字,這章字數太多了,我拆開了發,晚上有二更,還是小寧的章節
149歸去(下)
百官聞言皆愣,諸葛端雲和雲風等人齊齊轉身望向殿外,只見得一女子身披大紅金繡雲霞鳳紋朝服,頭戴九翟銜珠冠,金鳳簪、珠翠牡丹花、梅花四珠釵環,腰掛金墜,腳踏青羅履,手執玉古圭,穩步而來。
百官驚呼低語,不知出了何事。諸葛端雲卻是微微蹙眉,眸卻鎖著慢慢步上大殿來的寧陽,不知她意欲何為。
“胡鬧!此乃金殿大朝,你來此作甚!”
對於諸葛端雲的低喝,寧陽只是看他一眼,回以安心的微笑。她慢慢走到殿前玉階之下,所到之處,百官紛紛讓路,這景象倒是讓眾人覺得有些眼熟。
寧陽止步於玉階之下,手執玉古圭緩緩跪下,言語平靜道:“臣妾端親王妃長孫氏,今日朝服面聖,乃為一事奏請皇命,本無意擾亂大朝,若有唐突之處,臣妾甘願領罪!”說罷,她緩緩叩首,額頭貼在冰涼的玉石磚上,久久不起。
半晌,皇帝似是瞧夠了,半眯著鳳目笑看一眼諸葛端雲的黑臉,對他眼底的擔憂甚是感興趣,卻裝作輕咳一聲,說道:“皇嬸盛裝朝服而來,想來必有要緊之事,朕方才正要退朝,皇嬸來得也是時候,雖不算擾亂大朝,然而若未有要緊之事,朕可是要依律處置的。”
諸葛端雲聞言臉上難得地現出焦慮神色,寧陽卻跪得沉穩,垂眸緩緩答道:“臣妾明白。”
“那皇嬸有何事請奏,講來吧。”皇帝眯著眼睛笑道。
“臣妾謝皇上!”寧陽說罷,緩緩抬起眼來望著御座之上的皇帝,高聲慢道,“臣妾今日來此殿上,乃為夫請命!請皇上還臣妾夫君一個天理公道!”
此話一出,百官低呼,有些已經略微猜到是何事,不禁相互看看,皆白了臉色。
皇帝不著痕跡地看了眼殿上臣子,淡笑道:“皇嬸請講。”
“謝皇上!”寧陽直直望著皇帝,一字一句,高聲訴道,“數月前,臣妾之夫端親王爺為解邊關局勢回北關調兵,雖發信報與聖上,朝中對王爺仍多有猜測。臣妾身為婦人,自是明白女子不得干政之理,朝事不容婦人置喙,因而今日臣妾前來只為說說市井乃至後宮謠傳王爺心存謀逆之事!三月前,臣妾出席長公主生辰宮宴,其間宮中上至娘娘下至命婦,皆視王爺為謀逆罪臣!臣妾未護夫君名譽,曾於殿上力駁。然臣妾一力終是單薄,而今臣妾知夫君不顧箭傷數月兼程調兵急救邊關,力斬老扈巴王父子,乃至如今邊關大捷、北戎來朝、百姓稱頌、天下同賀。而夫君至今身上仍留有與蠻戎死戰時所負的箭傷刀傷,不曾痊癒!自從凱旋還朝,夫君對曾有過的謠言誣衊之詞皆半句不談。臣妾雖為女子,也知男兒所謂名節,不過精忠報國四字!被人誣衊心存謀逆,堪為忠君為國之男兒此生奇恥大辱!”
寧陽聲聲激憤,話卻說得沉穩緩慢,高聲灼灼於金殿之上,字字鏗鏘,震人心神。她緩緩回頭看了眼垂首而立、不發一言卻面色難看的滿朝文武,慢慢垂下眼去,緩了語氣,溫聲說道:“寧陽自是明白諸位大人有此猜疑也是一心忠君,為聖上思慮。寧陽心裡也自然是敬佩諸位大人的忠君之心的。”
她語調柔緩,面色誠懇,文武百官聞言臉色皆緩和了不少,鬆了口氣之餘,皆紛紛點頭稱是。
寧陽見了語調再緩,問道:“既然諸位大人都是忠臣良將,將心比心,若是諸位大人一心為國,卻被人誣衊為心懷不軌有心謀逆的罪臣,不知心中有無大痛?”
百官聞言紛紛垂首,默默不言。寧陽看了他們一圈,又回過頭來望向皇帝,誠懇道:“臣妾深知皇上乃聖明之君,夫君受盡謠言之時,皇上非但未曾懷疑過王府,還常賜醫賜物,隆恩浩蕩。因而臣妾今日斗膽朝服面聖,只懇求皇上為臣妾夫君正名!還他一個公道!臣妾在此叩謝皇上!”寧陽狠狠磕下頭去,額頭撞著玉磚,大殿之上鏗鏗作響。
皇帝半眯著眼望著寧陽,半晌,看好戲似的笑看向諸葛端雲,只見他垂眸望著寧陽,神情難得一見的專注柔情。雲風和安泰互望一眼,略微有些擔憂,趙離和孟茹卻是臉上略有佩服之色。
寧陽頭磕在地上,皇帝不答話,她便不敢抬起頭來。卻在此時,感覺有人跪在了自己身旁,說道:“啟稟皇上,微臣御妻無方,今日之事還請皇上莫要怪罪。”
皇帝聞言笑了起來,說道:“皇叔,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皇嬸一心為你,寧願冒此擾亂朝堂之罪也要在朕面前為你請命,且句句肺腑,朕聽了都有所動容。有妻如此,實乃大幸啊!”皇帝嘆了口氣,模樣竟有些幽怨,“唉!朕都有些羨慕皇叔了。”
孟茹聞言眉頭微蹙,不知這不著調的皇帝又存了哪般心思,他幽怨也就罷了,看自己又是為何?
正當孟茹垂眸不解時,只聽皇帝又道:“皇叔皇嬸快些平身吧。那日長公主宴上之事朕也有所耳聞,這賢妃確實是不懂事了些,且不提朕從來不曾懷疑過皇叔忠君體國之心,皇嬸乃是長輩,當著滿殿命婦給皇嬸難堪,此事若朕不處置,實難正後宮之風。”說話間,皇帝略歪頭看向面色慘白的林國公,商量似的說道:“林愛卿啊,教女當以婦德為首,賢妃這般婦德愧為四妃啊!朕將她降為昭儀,罰俸一年,以示懲戒,愛卿不會怪朕吧?”
林國公哪敢說半個不字?今日皇上處置了齊家,他若敢言不,下一個就是林家!林國公忙跪地惶恐說道:“老臣教女無方!無顏面對聖上,實在是羞愧難當!皇上懲戒本就是小女應得,老臣心服口服!”說罷,便對寧陽道,“王妃,小女自小被老夫寵壞了,若有得罪之處,還望王妃海量汪涵!”
寧陽聞言頷首說道:“既是皇上做主,寧陽自是無話可說。說來今日寧陽只是為夫請命,對事不對人,若有得罪之處,還望老國公寬宥海涵。”
林國公氣得快要一口血噴出來,他明明記得寧陽擺明了說什麼“上至宮妃下至命婦”的話,命婦朝中多的是,皇上不可能都處置了,宮妃如今就他女兒一家獨大,皇帝自是拿她當靶子了!
林國公磨了磨牙,臉上卻得裝出一副誠心和好的笑意來,說道:“王妃多慮了,王妃為夫請命,堪為女子楷模,小女要向王妃學習之處甚多,叫她長長記性也是應當的。”
寧陽聞言忙說:“國公謬讚了。”
兩人一番寒暄推讓,只聽皇帝笑了笑,說道:“朕明日便下旨昭告天下,為皇叔正名。請皇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