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諸葛端雲卻深深望了她一眼,說道:“昱之一字,亦有‘新王’之意,此乃本王長子,亦為本王世子,故而取此一字為名。”
寧陽聞言望著諸葛端雲,心裡像被什麼擊打著,久久不能言。半晌,微微一笑,淺淺垂下眸去。
147風波
皇帝親命柳子軒為太子太傅的旨意沒幾日便下到了公主府,安陽和柳子軒跪著接了旨,待送走了傳旨的宮人,二人回了屋,安陽這才高興地問道:“父皇給軒哥哥升官職了?這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事?”
柳子軒聞言笑了笑,說道:“上回洵休之時,皇上便有此意思,只是聖旨未下,便未與安兒明言。”
安陽聽了點著腦袋,眼兒卻眯了起來,說道:“什麼未曾明言?軒哥哥根本就是什麼都沒說!那日軒哥哥從宮裡回來,我問父皇傳召有何事,軒哥哥還記得是怎麼說的不?”安陽清了清嗓子,在屋裡開始慢慢踱步,學著柳子軒的語氣慢聲說道,“無甚要緊之事,只是些朝事有些難斷,皇上傳召去看了些摺子,出出主意罷了。”說罷,還垂眸微微搖頭一嘆,輕輕拂了拂裙袖。那模樣,當真學的惟妙惟肖。
屋裡的宮女們見了皆垂著頭,拼命忍著笑。
安陽轉過身來,見柳子軒也是垂著眸,肩膀輕動,搖頭輕笑。他笑聲溫潤如泉,清清雅雅的,說不出的好聽。安陽一瞬間有些入神,卻是趕忙搖了搖頭,跺了跺腳說道:“軒哥哥根本就不是未曾明言,這是明擺著瞞著我呢!”說罷,她還嘴兒一撅,哼地一聲轉過臉去。
柳子軒見了又是輕笑一聲,緩緩走到她跟前,說道:“論年紀,我為太子之師確實年輕了些,朝中老臣怕是難以接受。因而聖旨未下之時是皇上叫暫且不言的。”
安陽聽得這話,才慢慢想通裡面令人在意的話,於是也顧不得使性子了,忙轉過臉來說道:“對了!太子之師!我說我剛剛接旨時覺得哪兒有些不對勁……父皇叫軒哥哥做太子的老師,那、那母后那裡……”
柳子軒聞言略微垂眸一笑,慢慢擁著安陽的肩將她帶到窗邊,說道:“母后自然明白父皇的用意。父皇雖是頗為忌憚朝中黨派爭鬥,想要我好生教導太子。然安兒畢竟與元老相國一族有著血脈之親,父皇此舉也有些安撫之意。母后為主中宮這麼多年,這些事自然明白。不過,安兒若是擔憂母后,回宮問問安也是好的。這些日子我只怕要忙著交接太常寺里的一些公務,能陪你的時間要少些。”
安陽聽了點點頭,也顧不得其他的,下午見柳子軒去了太常寺,她便乘了轎子去南街買了些點心帶著,再轉道兒往宮裡去了。
慈仁殿上,元皇后剛好午憩起身,見安陽提著食盒來了,馬上便猜出她的意圖來,因而未曾等她開口,便笑道:“行了,母后知道你那點小心思,你就別擔憂了。你父皇向來忌憚朝中黨爭,他命柳家的人教導太子也不難猜測。總歸有一件事叫母后欣慰,我們大周尚禮,自古就尊師重道,如今你的駙馬任了太子之師,日後便是帝師,你以後的日子也算是無憂了。”元皇后摸了摸安陽的發,說道,“昨兒你父皇還來與我說,要早些將你皇弟封王。若是如此,你姐弟二人日後的日子有了著落,母后也便無甚擔憂之處了。”
“母后……”安陽挽著母親的胳膊,問道,“若是皇弟封了王,會去封地住呢?還是像大哥哥他們那樣在帝都建府住?”弟弟從小就得母后的喜歡,他身子不好,母后對他更加疼愛,若是他要去封地,很少能回宮來,母后豈不是會難過?
元皇后聽了笑道:“你弟弟身子不好,自然是留在帝都的。他如今還未到出宮的年紀,你父皇的意思是且先封了王,叫他在宮裡多陪我幾年。”
安陽聽了這話才鬆了口氣,笑道:“其實父皇還是關心母后的!以後母后在父皇面前別老是提那些朝事和後宮之事的,母后也別老是那麼守禮,我瞧著都覺得怪生分的。母后可以多說說家常事,總之多與父皇說說笑笑,關係不就自然好了?”
元皇后聞言只是笑了笑,並不多言。皇帝要封謙兒的王,自然也有安撫元家的意思。說起來,他們夫妻相敬如賓了這麼多年,如今遇上事情,她也是直覺地便往那些制衡之術上想,已經難有純粹的時候了。
“你如今不必擔憂母后,有那功夫不如想想你那駙馬。他如今年紀輕輕便得了太子太傅的官職,朝中從一品的大員。那些老臣總要鬧騰一陣子,即便面兒上恭賀著,背地裡頭指不定有些難聽的話。這些事你若處置得妥當,你夫妻二人自然依舊甜蜜,若是失了分寸,只怕要貌合神離了。”元皇后拉著安陽坐下,訓誡道。
安陽沒聽明白,問道:“母后為何這麼說?這是父皇的旨意,朝中那些老臣沒爭上這些,心裡泛酸這也能理解。可是,他們背后里敢說什麼?”
“人心難測,你莫要以為有了你父皇的旨意別人就不敢背後言語了。你那駙馬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不假,可他畢竟如今是你的駙馬,跟咱們皇家沾著親。有些話若傳揚起來,畢竟是難聽了些。”元皇后拍著安陽的手說著話,卻終是笑嘆了一聲,“不過……依母后瞧著,你那駙馬與尋常的富貴子弟可不太一樣,他是個有本事的,那心性更是萬里挑一。朝中那些事他若應付不來,你父皇也不會如此器重他了。”
話雖是這樣說,安陽的心卻還是漸漸沉了下去,落下了心事。
出宮回公主府的路上,安陽坐在轎子裡,心裡不太好受。正當此時,轎子卻停了下來,禾兒過來報說:“稟公主,前頭遇上了賢王妃的轎子,她說約了幾位夫人去茶樓雅座喝茶,問公主可要去?”
安陽本就是心事重重,哪有心情去喝茶?她搖了搖頭,剛要推說不去,賢王妃便已經下了轎子走了過來,在轎子外頭笑道:“有些日子沒見公主了,可賞臉去喝茶?”
安陽聞言下了轎子,見賢王妃笑得誠懇,雖不好推脫,可她實在不想去,便說道:“嫂子去吧,我剛從母后那兒回來,有些累了。”
賢王妃瞧了安陽一眼,笑了起來,上前牽了她的手說道:“瞧公主的樣子,怕不是有心事吧?有何心事與我說說!我最會開導人了。今兒也沒約幾個人,不過是尚書左丞李大人府上的夫人和宗正劉大人府上的夫人,都是公主以前常見的。總歸此時時辰尚早,回了府中公主也是獨自一人,不如就與我們一道兒坐坐,閒話幾句時間過得也快。”
安陽聽了有點動搖,反正這時候軒哥哥也不在府上,她回去也不能馬上找他聊天說說事情,在府里等他,她定要覺得難熬,與賢王妃一道兒坐坐,打發了時間很快就可以回府了……
這般想著,安陽便點了頭。賢王妃笑著跟轎夫說了哪家茶莊,便回了自己的轎子,帶著安陽一道兒去了。
待下了轎子安陽才發現,那茶樓不是別家,正是年前那回廟會柳子軒帶自己來的地方,一時之間心事更重,低頭隨著賢王妃上了二樓。碰巧那雅間也正是上回兩人要的那間屋子,安陽瞧著那屋子緊閉的門,一時頓了頓腳步,有些失神。
正當此時,只聽屋裡傳來女子說話的聲音。
“那柳駙馬還不是靠著公主受皇上的寵?否則這般年紀,哪兒能位居從一品的大員?”
“正是這個理兒。同是公主,這受寵的和不受寵的,終究是天差地別。你瞧純公主府上的駙馬爺,年前兒雖升了官職,也不過就是個四品的尚書中司侍郎。從一品的職事官,哪個敢想?”
“就是。雖說柳駙馬向來受皇上器重,可是這也太過了些。”屋裡女子哼笑一聲,繼續說道,“朝中有多少老臣的學識威望不比年輕一輩兒的好?不說別人,便是左丞大人的年紀閱歷都好上太多了。”
“可別這麼說,要說學識,哪個也比不得宗正大人。”屋裡另一女子忙謙讓著笑道。
安陽在屋外聽得這些話,咬著唇,心下大怒。賢王妃不曾想那兩家的夫人早到,竟在屋裡說起這些,於是臉色也是青一陣兒白一陣兒,拉著安陽忙要安撫解釋,安陽已經甩開了她的手,推門就走了進去。
那兩位夫人以為是賢王妃來了,忙笑著起身相迎,卻轉身看見安陽怒氣沖沖的模樣,頓時白了臉色。兩人互望一眼,忙要給安陽行禮,安陽卻先聲奪人道:“不用行禮!裝那樣子做什麼?當面兒都有說有笑的,背後卻這樣論人是非!我才不稀罕你們行禮!”
兩人臉色更白,見賢王妃在後頭走進屋來,忙求救似地望向她。賢王妃看了兩人一眼,有些責怪之意,只垂了垂眸,也不知如何開口。
寧陽聞言望著諸葛端雲,心裡像被什麼擊打著,久久不能言。半晌,微微一笑,淺淺垂下眸去。
147風波
皇帝親命柳子軒為太子太傅的旨意沒幾日便下到了公主府,安陽和柳子軒跪著接了旨,待送走了傳旨的宮人,二人回了屋,安陽這才高興地問道:“父皇給軒哥哥升官職了?這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事?”
柳子軒聞言笑了笑,說道:“上回洵休之時,皇上便有此意思,只是聖旨未下,便未與安兒明言。”
安陽聽了點著腦袋,眼兒卻眯了起來,說道:“什麼未曾明言?軒哥哥根本就是什麼都沒說!那日軒哥哥從宮裡回來,我問父皇傳召有何事,軒哥哥還記得是怎麼說的不?”安陽清了清嗓子,在屋裡開始慢慢踱步,學著柳子軒的語氣慢聲說道,“無甚要緊之事,只是些朝事有些難斷,皇上傳召去看了些摺子,出出主意罷了。”說罷,還垂眸微微搖頭一嘆,輕輕拂了拂裙袖。那模樣,當真學的惟妙惟肖。
屋裡的宮女們見了皆垂著頭,拼命忍著笑。
安陽轉過身來,見柳子軒也是垂著眸,肩膀輕動,搖頭輕笑。他笑聲溫潤如泉,清清雅雅的,說不出的好聽。安陽一瞬間有些入神,卻是趕忙搖了搖頭,跺了跺腳說道:“軒哥哥根本就不是未曾明言,這是明擺著瞞著我呢!”說罷,她還嘴兒一撅,哼地一聲轉過臉去。
柳子軒見了又是輕笑一聲,緩緩走到她跟前,說道:“論年紀,我為太子之師確實年輕了些,朝中老臣怕是難以接受。因而聖旨未下之時是皇上叫暫且不言的。”
安陽聽得這話,才慢慢想通裡面令人在意的話,於是也顧不得使性子了,忙轉過臉來說道:“對了!太子之師!我說我剛剛接旨時覺得哪兒有些不對勁……父皇叫軒哥哥做太子的老師,那、那母后那裡……”
柳子軒聞言略微垂眸一笑,慢慢擁著安陽的肩將她帶到窗邊,說道:“母后自然明白父皇的用意。父皇雖是頗為忌憚朝中黨派爭鬥,想要我好生教導太子。然安兒畢竟與元老相國一族有著血脈之親,父皇此舉也有些安撫之意。母后為主中宮這麼多年,這些事自然明白。不過,安兒若是擔憂母后,回宮問問安也是好的。這些日子我只怕要忙著交接太常寺里的一些公務,能陪你的時間要少些。”
安陽聽了點點頭,也顧不得其他的,下午見柳子軒去了太常寺,她便乘了轎子去南街買了些點心帶著,再轉道兒往宮裡去了。
慈仁殿上,元皇后剛好午憩起身,見安陽提著食盒來了,馬上便猜出她的意圖來,因而未曾等她開口,便笑道:“行了,母后知道你那點小心思,你就別擔憂了。你父皇向來忌憚朝中黨爭,他命柳家的人教導太子也不難猜測。總歸有一件事叫母后欣慰,我們大周尚禮,自古就尊師重道,如今你的駙馬任了太子之師,日後便是帝師,你以後的日子也算是無憂了。”元皇后摸了摸安陽的發,說道,“昨兒你父皇還來與我說,要早些將你皇弟封王。若是如此,你姐弟二人日後的日子有了著落,母后也便無甚擔憂之處了。”
“母后……”安陽挽著母親的胳膊,問道,“若是皇弟封了王,會去封地住呢?還是像大哥哥他們那樣在帝都建府住?”弟弟從小就得母后的喜歡,他身子不好,母后對他更加疼愛,若是他要去封地,很少能回宮來,母后豈不是會難過?
元皇后聽了笑道:“你弟弟身子不好,自然是留在帝都的。他如今還未到出宮的年紀,你父皇的意思是且先封了王,叫他在宮裡多陪我幾年。”
安陽聽了這話才鬆了口氣,笑道:“其實父皇還是關心母后的!以後母后在父皇面前別老是提那些朝事和後宮之事的,母后也別老是那麼守禮,我瞧著都覺得怪生分的。母后可以多說說家常事,總之多與父皇說說笑笑,關係不就自然好了?”
元皇后聞言只是笑了笑,並不多言。皇帝要封謙兒的王,自然也有安撫元家的意思。說起來,他們夫妻相敬如賓了這麼多年,如今遇上事情,她也是直覺地便往那些制衡之術上想,已經難有純粹的時候了。
“你如今不必擔憂母后,有那功夫不如想想你那駙馬。他如今年紀輕輕便得了太子太傅的官職,朝中從一品的大員。那些老臣總要鬧騰一陣子,即便面兒上恭賀著,背地裡頭指不定有些難聽的話。這些事你若處置得妥當,你夫妻二人自然依舊甜蜜,若是失了分寸,只怕要貌合神離了。”元皇后拉著安陽坐下,訓誡道。
安陽沒聽明白,問道:“母后為何這麼說?這是父皇的旨意,朝中那些老臣沒爭上這些,心裡泛酸這也能理解。可是,他們背后里敢說什麼?”
“人心難測,你莫要以為有了你父皇的旨意別人就不敢背後言語了。你那駙馬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不假,可他畢竟如今是你的駙馬,跟咱們皇家沾著親。有些話若傳揚起來,畢竟是難聽了些。”元皇后拍著安陽的手說著話,卻終是笑嘆了一聲,“不過……依母后瞧著,你那駙馬與尋常的富貴子弟可不太一樣,他是個有本事的,那心性更是萬里挑一。朝中那些事他若應付不來,你父皇也不會如此器重他了。”
話雖是這樣說,安陽的心卻還是漸漸沉了下去,落下了心事。
出宮回公主府的路上,安陽坐在轎子裡,心裡不太好受。正當此時,轎子卻停了下來,禾兒過來報說:“稟公主,前頭遇上了賢王妃的轎子,她說約了幾位夫人去茶樓雅座喝茶,問公主可要去?”
安陽本就是心事重重,哪有心情去喝茶?她搖了搖頭,剛要推說不去,賢王妃便已經下了轎子走了過來,在轎子外頭笑道:“有些日子沒見公主了,可賞臉去喝茶?”
安陽聞言下了轎子,見賢王妃笑得誠懇,雖不好推脫,可她實在不想去,便說道:“嫂子去吧,我剛從母后那兒回來,有些累了。”
賢王妃瞧了安陽一眼,笑了起來,上前牽了她的手說道:“瞧公主的樣子,怕不是有心事吧?有何心事與我說說!我最會開導人了。今兒也沒約幾個人,不過是尚書左丞李大人府上的夫人和宗正劉大人府上的夫人,都是公主以前常見的。總歸此時時辰尚早,回了府中公主也是獨自一人,不如就與我們一道兒坐坐,閒話幾句時間過得也快。”
安陽聽了有點動搖,反正這時候軒哥哥也不在府上,她回去也不能馬上找他聊天說說事情,在府里等他,她定要覺得難熬,與賢王妃一道兒坐坐,打發了時間很快就可以回府了……
這般想著,安陽便點了頭。賢王妃笑著跟轎夫說了哪家茶莊,便回了自己的轎子,帶著安陽一道兒去了。
待下了轎子安陽才發現,那茶樓不是別家,正是年前那回廟會柳子軒帶自己來的地方,一時之間心事更重,低頭隨著賢王妃上了二樓。碰巧那雅間也正是上回兩人要的那間屋子,安陽瞧著那屋子緊閉的門,一時頓了頓腳步,有些失神。
正當此時,只聽屋裡傳來女子說話的聲音。
“那柳駙馬還不是靠著公主受皇上的寵?否則這般年紀,哪兒能位居從一品的大員?”
“正是這個理兒。同是公主,這受寵的和不受寵的,終究是天差地別。你瞧純公主府上的駙馬爺,年前兒雖升了官職,也不過就是個四品的尚書中司侍郎。從一品的職事官,哪個敢想?”
“就是。雖說柳駙馬向來受皇上器重,可是這也太過了些。”屋裡女子哼笑一聲,繼續說道,“朝中有多少老臣的學識威望不比年輕一輩兒的好?不說別人,便是左丞大人的年紀閱歷都好上太多了。”
“可別這麼說,要說學識,哪個也比不得宗正大人。”屋裡另一女子忙謙讓著笑道。
安陽在屋外聽得這些話,咬著唇,心下大怒。賢王妃不曾想那兩家的夫人早到,竟在屋裡說起這些,於是臉色也是青一陣兒白一陣兒,拉著安陽忙要安撫解釋,安陽已經甩開了她的手,推門就走了進去。
那兩位夫人以為是賢王妃來了,忙笑著起身相迎,卻轉身看見安陽怒氣沖沖的模樣,頓時白了臉色。兩人互望一眼,忙要給安陽行禮,安陽卻先聲奪人道:“不用行禮!裝那樣子做什麼?當面兒都有說有笑的,背後卻這樣論人是非!我才不稀罕你們行禮!”
兩人臉色更白,見賢王妃在後頭走進屋來,忙求救似地望向她。賢王妃看了兩人一眼,有些責怪之意,只垂了垂眸,也不知如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