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鄂倫岱死後,佟家花園變賣與商賈劉氏,有佟府留下的奴僕在此,時而潛入張府,被瓦石碎塊砸了還予以還擊,您偽托狐妖一事瞞騙眾人,但此時眼看無法繼續隱瞞,便差人暗中掘開佟府地道,尋妓者從秘道潛入將劉氏之子害死以絕後患,於是狐妖害人之事使人信以為真,老宅從此也沒人敢搬進去居住。
幾天前,銀船被人取出,帶離時拋棄在院裡。在隱蔽處盜取銀船,其中必然有當年的知情者,我推斷那男僕也在術士一伙人當中。當年二十上下的男僕如今恐怕也有將近四十歲,術士那群人中年齡最大的正是術士本人。男僕打起銀船的主意可見他這些年在外混跡日漸慘澹,以手法愈加熟練來看,也許常混入豪門府宅演出趁機盜取財物為生。路過滄州時,男僕打起了銀船的主意,但只記得從書房秘道前去的道路,於是這名熟悉張府的男僕喬裝成術士演了一出‘御鬼搬運法’,正是要藉機換取書房門鎖鍵。那些人費盡心力換取書房門鎖鑰匙而不是廂房鑰匙有悖常理,所以之前一定做過,而且這次也有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進入書房,通過地道出口到達另一處地方。之所以故技重施,因為十幾年漂泊使男僕早已將書房鑰匙遺失。‘御鬼搬運法’表演有三個前提,一是他們了解‘書房’門鑰匙常人無法拿到這個前提,否則易讓人想到是否事先尋人打開門放好的魚膾,而尋張府僕人對房間嚴密程度順次詢問更加令人生疑,他們選擇‘書房’必是事先已經有所了解;二是搬運的物體是‘盛有魚膾的盤子’,這表演用的盤子或許就是從灶房裡盜出來的,三天時間裡比對著花紋樣式去買相同大小的盤子並不容易,而向廚子套出會有魚膾一事,也無法得知確切的魚膾擺盤的份量樣式,假如事先在數次壽誕上親眼所見,情況則完全不同,此系張府廚師更迭與廚師技藝差別之謬;三是趁機替換的‘相同樣式的鎖鍵’,這是他們表演的目的,也在事先準備的道具中。除了可以記下門鎖的細節,還需要記得鑰匙的大小樣式銘文位置,除非是親眼見過,或者是之前就做過同樣的事情,否則將導致整件事的失敗。三者相合,正應了我之前對此人曾在張府為仆的猜測。
范玉被狐妖所傷一事源於這夥人住進來的夜裡,其中一人在張府中其它地方尋找財物,正撞著巡夜的范玉,逆著月光,范玉卻只看見一個黑影。次日夜裡,范玉被狐妖所傷,顯然兇犯是衝著那死掉的狐狸去的,然而這件事必然是府上的人做的,外人莫說下藥,就連范玉睡在哪張床上也無法得知。賊人潛入某私密處的空房裡,無意將您苦心豢養的一隻黑狐放出,卻被范玉事先布下的獸夾捕獲。因為狐被獸夾擊傷發出慘叫,使聽慣了狐妖傳說的范玉誤認為是女聲,您必然也聽見了這聲慘叫,尾隨發現那狐被范玉捉了去,還以為范玉發現了藏狐處,若是此事傳開不禁令人生疑,於是您找了些生石灰,待眾人熟睡後,設法進入房間。
那門本是插閂的,但盡力推時仍可以打開一條細縫,如果先使一條拴銅錢的細線從門閂上丟進去,同時另一隻手牽著細線一端,待銅錢從門閂之後落下,使勾針鉤出復繞過門閂,幾次之後細線緊緊纏在門閂上,將此細線綁在手上。另外事先取一隻細薄嫩竹,切兩尺長,從中剖開,在竹片首端鑿孔將細線從孔中穿過並綁緊,在尾端兩寸處鑿孔引這條細線穿過,一手執竹片尾端,一手用力拉細線時,那竹片柔韌可成弓狀,鬆開細線又可彈回原樣。先鬆開細線將竹片從門縫送入,拉動絲線使竹片彎曲抵在門閂凸起處,鬆開細線以竹片伸展之力推動門閂從孔中移出,那門閂上綁有細線牽在手中,因此不至於掉落地上造出聲響,門打開時,您便可以走進屋去。在范玉床邊向其灑石灰澆水後,捏著嗓子在范玉耳邊悄悄耳語。我一直都在想那兇犯如何離去,最後的結論就是,那人當時並不曾離去。待李桂將燈點燃時,三人看見您站在那裡,還擺出不要做聲的手勢,幾人也不敢多言,隨後幾人被您私下喚去,合了口供。
之後夜裡,一路賊人潛入書房,從暗道中掘開臨院中的出口,並在廂房炕道內發現了銀船,廂房院子裡有幾株蒼耳,一人棉布衣服上因此掛上了幾個蒼耳。幾人由秘道返回張府鎖好書房,商議之後術士決定先背負銀船離開,術士擔心手下人帶著銀船跑了去,於是親自帶船正爬上屋檐,不料卻被巡夜的人發現,慌忙往上爬時,銀船拖贅得他要掉落下來,若被張府人發現必然要報官,弄不好還牽出十幾年前的命案,於是術士只得捨棄銀船獨自遁去。其餘幾人也慌亂不敢久留,擔心第二日張府上有人盤問,於是趁夜裡一同遁了去。
您取走黑狐,害瞎范玉雙眼,還要放出話說是什麼狐妖所為,這手段和那偽托縊鬼傳說的惡人又有什麼分別?
說到縊鬼,我曾聽一個巫儺說過,但凡自縊的人如果穿紅衣而死,則化鬼之後可以任意出入房門,中霤神也無法阻擋。但裝殮時卻不能著紅裝,因為紅為陽色象徵生魂。婦女對此深信不疑,含冤憤死的人多穿紅衣自盡以求能化作厲鬼復仇,我想那守園人吟唱的‘裙是水紅綾’中的紅綾正是指含冤自縊時的著衣。然而,古人祭五祀神,如今只祭灶神,剩下四神或祭或不祭,但是天下有一個灶神還是一城一鄉或是一家一灶各有一個灶神?假如天下只有一個灶神,如今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祭祀盛典,這與火神不同。假如一城一鄉各有一個灶神,那麼必定有專門供奉的祠堂,如城隍公,現在也沒見到各處都有專祠。那麼定然是一家一灶神,如此一來灶神便如恆河之砂一樣多,那麼這些灶神又是聽命於誰的呢?每日裡不斷的任免是什麼人做的決定呢?天下人家遷徙興衰無常,新增的灶神從何而來,賦閒的灶神又去往何方?由此可見灶神之說純屬虛妄,只是有人在假借神旨做事罷了。
幾天前,銀船被人取出,帶離時拋棄在院裡。在隱蔽處盜取銀船,其中必然有當年的知情者,我推斷那男僕也在術士一伙人當中。當年二十上下的男僕如今恐怕也有將近四十歲,術士那群人中年齡最大的正是術士本人。男僕打起銀船的主意可見他這些年在外混跡日漸慘澹,以手法愈加熟練來看,也許常混入豪門府宅演出趁機盜取財物為生。路過滄州時,男僕打起了銀船的主意,但只記得從書房秘道前去的道路,於是這名熟悉張府的男僕喬裝成術士演了一出‘御鬼搬運法’,正是要藉機換取書房門鎖鍵。那些人費盡心力換取書房門鎖鑰匙而不是廂房鑰匙有悖常理,所以之前一定做過,而且這次也有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進入書房,通過地道出口到達另一處地方。之所以故技重施,因為十幾年漂泊使男僕早已將書房鑰匙遺失。‘御鬼搬運法’表演有三個前提,一是他們了解‘書房’門鑰匙常人無法拿到這個前提,否則易讓人想到是否事先尋人打開門放好的魚膾,而尋張府僕人對房間嚴密程度順次詢問更加令人生疑,他們選擇‘書房’必是事先已經有所了解;二是搬運的物體是‘盛有魚膾的盤子’,這表演用的盤子或許就是從灶房裡盜出來的,三天時間裡比對著花紋樣式去買相同大小的盤子並不容易,而向廚子套出會有魚膾一事,也無法得知確切的魚膾擺盤的份量樣式,假如事先在數次壽誕上親眼所見,情況則完全不同,此系張府廚師更迭與廚師技藝差別之謬;三是趁機替換的‘相同樣式的鎖鍵’,這是他們表演的目的,也在事先準備的道具中。除了可以記下門鎖的細節,還需要記得鑰匙的大小樣式銘文位置,除非是親眼見過,或者是之前就做過同樣的事情,否則將導致整件事的失敗。三者相合,正應了我之前對此人曾在張府為仆的猜測。
范玉被狐妖所傷一事源於這夥人住進來的夜裡,其中一人在張府中其它地方尋找財物,正撞著巡夜的范玉,逆著月光,范玉卻只看見一個黑影。次日夜裡,范玉被狐妖所傷,顯然兇犯是衝著那死掉的狐狸去的,然而這件事必然是府上的人做的,外人莫說下藥,就連范玉睡在哪張床上也無法得知。賊人潛入某私密處的空房裡,無意將您苦心豢養的一隻黑狐放出,卻被范玉事先布下的獸夾捕獲。因為狐被獸夾擊傷發出慘叫,使聽慣了狐妖傳說的范玉誤認為是女聲,您必然也聽見了這聲慘叫,尾隨發現那狐被范玉捉了去,還以為范玉發現了藏狐處,若是此事傳開不禁令人生疑,於是您找了些生石灰,待眾人熟睡後,設法進入房間。
那門本是插閂的,但盡力推時仍可以打開一條細縫,如果先使一條拴銅錢的細線從門閂上丟進去,同時另一隻手牽著細線一端,待銅錢從門閂之後落下,使勾針鉤出復繞過門閂,幾次之後細線緊緊纏在門閂上,將此細線綁在手上。另外事先取一隻細薄嫩竹,切兩尺長,從中剖開,在竹片首端鑿孔將細線從孔中穿過並綁緊,在尾端兩寸處鑿孔引這條細線穿過,一手執竹片尾端,一手用力拉細線時,那竹片柔韌可成弓狀,鬆開細線又可彈回原樣。先鬆開細線將竹片從門縫送入,拉動絲線使竹片彎曲抵在門閂凸起處,鬆開細線以竹片伸展之力推動門閂從孔中移出,那門閂上綁有細線牽在手中,因此不至於掉落地上造出聲響,門打開時,您便可以走進屋去。在范玉床邊向其灑石灰澆水後,捏著嗓子在范玉耳邊悄悄耳語。我一直都在想那兇犯如何離去,最後的結論就是,那人當時並不曾離去。待李桂將燈點燃時,三人看見您站在那裡,還擺出不要做聲的手勢,幾人也不敢多言,隨後幾人被您私下喚去,合了口供。
之後夜裡,一路賊人潛入書房,從暗道中掘開臨院中的出口,並在廂房炕道內發現了銀船,廂房院子裡有幾株蒼耳,一人棉布衣服上因此掛上了幾個蒼耳。幾人由秘道返回張府鎖好書房,商議之後術士決定先背負銀船離開,術士擔心手下人帶著銀船跑了去,於是親自帶船正爬上屋檐,不料卻被巡夜的人發現,慌忙往上爬時,銀船拖贅得他要掉落下來,若被張府人發現必然要報官,弄不好還牽出十幾年前的命案,於是術士只得捨棄銀船獨自遁去。其餘幾人也慌亂不敢久留,擔心第二日張府上有人盤問,於是趁夜裡一同遁了去。
您取走黑狐,害瞎范玉雙眼,還要放出話說是什麼狐妖所為,這手段和那偽托縊鬼傳說的惡人又有什麼分別?
說到縊鬼,我曾聽一個巫儺說過,但凡自縊的人如果穿紅衣而死,則化鬼之後可以任意出入房門,中霤神也無法阻擋。但裝殮時卻不能著紅裝,因為紅為陽色象徵生魂。婦女對此深信不疑,含冤憤死的人多穿紅衣自盡以求能化作厲鬼復仇,我想那守園人吟唱的‘裙是水紅綾’中的紅綾正是指含冤自縊時的著衣。然而,古人祭五祀神,如今只祭灶神,剩下四神或祭或不祭,但是天下有一個灶神還是一城一鄉或是一家一灶各有一個灶神?假如天下只有一個灶神,如今卻沒有一個統一的祭祀盛典,這與火神不同。假如一城一鄉各有一個灶神,那麼必定有專門供奉的祠堂,如城隍公,現在也沒見到各處都有專祠。那麼定然是一家一灶神,如此一來灶神便如恆河之砂一樣多,那麼這些灶神又是聽命於誰的呢?每日裡不斷的任免是什麼人做的決定呢?天下人家遷徙興衰無常,新增的灶神從何而來,賦閒的灶神又去往何方?由此可見灶神之說純屬虛妄,只是有人在假借神旨做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