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錯,當時我也是這麼跟學長說的。但是學長堅信。只要能夠解決能量之間的消耗和補充的關係,就可以只要出永動機。”大哲說。

  “事實上,不管是職業技師。還是業餘愛好者,很多人都想利用已有的科學技術成果,試圖在永動機上有所突破,從浮力、水流、毛細現象、熱能、光能、磁力、電力、到化學反應等各個方面。都有人探尋過永動機的原理和設計,提出的方案先後不下幾百種。在這各式各樣的永動機中。可以大致劃分為兩種類型,有一種就叫做無中生有的永動機。”雲希明說。

  “沒錯,就是叫這個名字,無中生有的永動機。這類永動機的設計者是想從根本上不供給任何一點能量,全靠機器本身永動做功。早在中世紀時就有人依照這種思路設計過永動機,在輪子的邊緣上裝著許多活動的短杆。杆的一端裝一個鐵球。無論輪子轉到什麼位置,右邊的各個鐵球總比左邊的各個鐵球離軸遠一些。根據槓桿原理。右邊的這些球一定會壓著輪子沿箭頭指示方向轉動。在以後各時刻,輪子上鐵球的分布一直會保持初始狀態,右邊的鐵球給輪子的壓力會始終存在,輪子也就會永遠地旋轉下去。到了19世紀初葉,有人又提出了改良方案。短杆改用一些只可以向左而不能向右彎曲的長臂,每個長臂末端可以容納一個能夠自由滾動的球。當一個長臂到達甲處的時候,它的末端所容納的球恰好掉下來,然後沿著一個固定的斜面滾到乙處,恰好此時這同一長臂也轉到乙處,並仍由它接住從斜面上滾下的球。那些處在輪子右邊的球離軸都比較遠,它們會壓著中間的輪子轉動,周而復始,永不停止。以小易大的永動機這類永動機的共同特徵是先供給機器少許能量,然後就可不間斷地利用它做功。還有一種按照這種思路設計的永動機,其中甲輪上帶有多個相聯結的水斗。先由人力轉動甲輪,並通過水斗將水提上來。當提上的水到達丙管時,就經由丙管流出,衝擊乙輪。用皮帶把甲、乙兩輪連起來,一旦乙輪開始轉動,就可以帶動甲輪。以後就不用人再去轉動甲輪,它自己就會轉動下去。衝擊水輪後的水可用於灌溉,為人類造福。”大哲說,“你們可能不會相信,這所有的實驗,我都陪著我這位學長做過了,但是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

  “你們竟然真的做了實驗?!每一個都試過了?”雲希明驚訝的說。

  “是啊,那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好學的時候了。”大哲說,“還有一種形式的永動機,叫風動摩托車,當時我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頗費了一些周折。車的行李架上安裝一部空氣壓縮機,先供給一些能量讓空氣壓縮機壓縮一些空氣,利用這種壓縮空氣開動風動摩托車。由於摩托車的後輪通過鏈條可帶動空氣壓縮機進一步壓縮空氣,這部分壓縮空氣又繼續用於開動風動發動機,風動摩托車就會不停地運動下去。”

  “可是你們早就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形形色色的永動機都是不可能的幾個世紀以來,儘管人們一直幻想發明永動機,但這樣的機器始終無法製造成功,因為它是違反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不能違背。”王娜姐說。

  “我可沒研究過你們人類的物理學,什麼是能量守恆啊?”阿羅問。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是19世紀上半葉的重大發現之一,是由好幾位科學家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英國的焦耳從想製造永動機開始,研究了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關係,發現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做一定的功,其產生的熱量必然是一定的;反過來,一定的熱量也必然能做一定的功,不可能多,也不可能少。德國醫生邁爾從熱帶地方人的靜脈血鮮紅領悟出能量守恆的道理。卡諾通過熱機的研究接近了能量守恆。1847年亥姆霍茲通過數學方法論證了能量守恆;1850年,克勞修斯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同時指出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去作有用的功,並且只有從高溫熱源取熱給低溫熱源來獲得機械能。能量守恆定律是支配自然界的最根本的客觀規律,它無孔不入,無論是發生什麼樣的事物間的變化,都要遵守能量守恆定律。既然能量是守恆的,不管過程如何變化,變來變去,到最終能量也不可能多出一些。顯然無中生有的永動機和以小易大的永動機都是違反能量守恆的,因而都是不可能的。摩擦力是永遠消除不了的。摩擦力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真實力,長期以來,人們為了克服它,想盡了各種辦法,車輪的發明,滾動的應用,以及將接觸面變得光滑等等,都是為了減少摩擦力。但摩擦力只能減少,永遠無法完全消除,因為一旦完全消除了摩擦力,人將寸步難行,世界也不再有高低之別。同樣的道理,物體運動時空氣阻力也是無法完全消除的。這樣物體運動時,由於摩擦力和空氣阻力的存在,必然不斷地消耗能量。在缺乏能量供應的情況下,永動機自然也就不可能了。”雲希明說。

  “我有一點不太明白。”閔瀾問,“你既然什麼都知道,為什麼你當時不阻攔你的這個學長呢,還陪著他做各種各樣的實驗?”

  “其實我這位學長沒有什麼情商,我最初和他也並不相識,我之所以幫助他,是因為我有一個人拜託我幫助他。”大哲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