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這個人很不一般哦。”閔瀾說。

  “是我的一位學姐,我暗戀的對象。當時學長找了好多的助手,不是自己不幹了,就是被學長罵跑了,時間一長,學長就陷入了孤軍奮戰,學姐是學長的女朋友,不忍心看著他就這樣沉淪下去,所以來找我,當時我也是年級裡面的學霸,多少也有些興趣,再加上是學姐的拜託不好推辭,所以就答應了。”大哲說。

  “你這愛屋及烏做的可是有點過了啊。”閔瀾酸溜溜的說,“那你這個學長後來怎麼樣了?”

  “死了,準確的說現在還算是活著。”大哲說。

  “這是怎麼個說法。”雲希明問。

  “當時說道能量守恆,永動機不成立,我的學長就開始思考用不耗費能量的動力啟動永動機,於是就想到了,大腦。”大哲說。

  “大腦?!”我也嚇了一跳,“他還不會是要用自己做動力吧。”

  “正式如此,他做了人類歷史上最瘋狂的一次實驗,最後失敗了,這次付出的代價就是他的命。”

  第五百一十五章 依賴

  “那你的學姐沒有攔著他麼?”雲凝問。

  “攔不住的,他當時已經接近瘋狂了。”大哲說。

  “那後來呢?你的那位學姐現在怎麼樣了?”王娜姐問。

  “學長實驗失敗之後大腦皮層受損,現在處在植物人的狀態,師姐則一直未嫁,就這樣守著他。”大哲說。

  “這女孩倒是夠痴情的。”閔瀾說。

  “不是痴情,他們兩個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其實追求學姐的人不少,學姐也知道學長不是結婚的最佳人選,多次分手,但是又總是最後和好。”大哲說。

  “這是為什麼啊。”雲顯問。

  “因為一種病,一種叫做依賴症的病症,王娜姐,你應該知道吧?”大哲說。

  “依賴症?!那不是網上娛樂搞笑的麼?”雲顯說。

  “不是,依賴症,是一種疾病,屬於精神領域。”王娜姐說,“依賴症是指帶有強制性的渴求,追求與不間斷地使用某種或某些藥物或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應,並藉以避免戒斷是的戒斷綜合症的一種行為障礙。此外在各種精神物質中大麻是沒有軀體依賴的,無法戒掉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依賴。”

  “還真有這種病啊?”雲希明說。

  “當然,而且臨床表現還有很多種。”王娜姐開始給大家分發吃的,一邊講解,“比如手機依賴症,症狀表現、鈴聲不響左顧右盼、鈴聲一響條件反射、來電減少坐立不安等。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情況下。這些人通常會出現上述反應。這並不是什麼嚴重的病症,它只是人們經常使用手機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問題的關鍵在於白領女性要多愛惜自己,為自己營造這個年齡應有的綠色生活,如郊遊、健身、看書、聽音樂等,以此分散對手機的注意力,並適時給予自己,沒有手機打擾的日子真好。這樣的心理暗示。”

  “還有網絡依賴症。表現為沒電腦無法工作、不上網沒法安心睡覺等。由於這一患者群體較大的緣故,還可以細分為、網上衝浪依賴、網路遊戲依賴等等。在歐美,心理醫生已經開始高度重視這種由於網絡依賴症導致的憂鬱症等。這種網絡依賴症潛伏期很長。有時候網迷們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痛苦來自何處,所以很難對自己的病症有所察覺。要治癒網絡依賴症,必須找心理專家進行治療。另外,也可以和家人多溝通和交流。”王娜姐說。

  “依賴症這麼嚴重的?!”閔瀾問。

  “比你們想像的嚴重。還有工作依賴症和學習依賴症。工作依賴症的症狀表現、疲勞抑鬱、無法迫使自己停下手頭工作等。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很充實,他需要靠別人對其工作的評價來肯定自己。並且逐步會轉變成衡量自我價值的惟一標準。歸根到底,這是對周圍環境缺乏安全感和自己不自信的表現,患上工作依賴症的人往往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只有在工作上得到承認才有存在的價值。避免陷入這種工作依賴症的辦法。只有自己學會尋找工作之外的其他樂趣,工作可以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但絕不能是個人生活的全部。學習依賴症的症狀表現為壓抑、天天因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悶悶不樂。但如果發展成絲毫體會不到樂趣。只產生了非學習不可的自我強迫想法,就是依賴症的表現。這樣的人就算想改變每天乏味的生活,也不過口頭說說,最後還是會逃避現實。產生學習依賴症,首先可以藉助記日記方式,學會客觀審視自己的生活。其次是學會自誇,哪怕芝麻大一件事,都可以藉機表揚一下自己。最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為自己訂立明確的目標,這樣就會有實現的衝動。充實感,成就感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王娜姐說。

  “這樣的人活的得是多累啊。”雲顯說。

  “社會進步,工作壓力增大,這也很正常。”王娜姐說,“還有一種新型的,叫做食物依賴症人們的心情總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放鬆。然而,如果將暴飲暴食作為減壓的方法,每次都通過吃來解決煩惱,實際上是對煩惱的一種逃避。這樣一來,不僅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心理上還會對食物產生依賴,暴食症和厭食症也都是由此而來的。要學會轉移注意力,認識一些新朋友,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培養一些新的愛好等,幫助自己建立更多排解煩惱,獲得安全感的方法。甚至還有一種,新聞資料家電企業誕生的,政策依賴症。為期一年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即將結束。在市民商家搶搭政策末班車之際,如何依靠自身調整延續市場活力,成為患上政策依賴症的家電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的心態就不算是健康了,要有多少人等待所謂的政策,其實都不過是自欺欺人了。”王娜姐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