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

  “袁茹部長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您處理,可見您一定有什麼過人之處,蔣某人寧願捨棄自己的性命,也會盡力幫您拖延時間,還希望您不管用什麼方法,都一定要找到這種早衰之症的病因,挽就這些無辜之人的性命。”蔣醫生說。

  “找出這種怪病的病因,於情於理都是我們的職責,不用你說我也會盡力而為,但是剛才你說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幫我爭取拖延時間,這是什麼意思?”我問。

  “你來看。”蔣醫生指了指身後的圖騰,“這是贔屓,也是上古時代象徵長壽的神獸,我用我自己的血作為祭祀,將現在醫院中的病患的生辰八字寫在上面,讓他們得以延續壽命,這種方法實為以命換命,並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等到本人血盡枯竭之時,就是我們的時間用盡之時。”蔣醫生說。

  “這怎麼可以?你怎麼可以使用這樣的禁術?”我說。

  “蔣某人一人的姓名不足為惜,只要能解救黎民蒼生,在所不惜。”

  “那些村民的命是命,你的命也是命,在我這裡全都一視同仁。”我說。

  “血盡枯竭而死?!我調查過你,你的父母,妻子,還有你未出生的孩子,全都是死於意外,但是卻都有血枯的跡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王娜姐問。

  “你們在調查我?”蔣醫生忽然提高了警覺。

  “您不必擔心,我是袁茹部長下屬的第十七局的顧問,也正是為了安全起見,我才會讓王娜姐調查一下您,畢竟您突然出現,對於我們也是個意外,不能不多加提防。”我說。

  “確實如此,您這樣說的話,我能夠理解。”蔣醫生說。

  “所以您現在是不是可以告知我們您的真是身份呢?我想您恐怕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心理醫生那麼簡單吧。”我問。

  “實不相瞞,不僅僅是我,我的父母,妻子,我們一家人,除了是這個現代社會的一員,我們還是上古大家的繼承人,我們全都是神農氏。”

  第四百七十三章 神農氏(下)

  “神農氏?!您是神農氏的後人?屬於神農家?”我問。

  “沒錯。”蔣醫生說。

  “陰陰,之前聽你說過諸子百家,裡面有農家,和神農家是一回事兒麼?”王娜姐問。

  “神農家屬於農家,但是和農家不同,他們是神農氏的後人,蔣醫生,您對神農氏應該不陌生吧,我就不要班門弄斧了,您給我們講講神農家吧。”我說。

  “好。”蔣醫生答應說,“神農氏是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作為五氏的最後一位神,他結束了一個饑荒的時代。因以農業為主,他的部落稱神農部落。中華大地經過三皇的辛勤努力,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人們的生活依然非常艱難。這時,偉大的各種神祇人物,應運而生。就在三皇之後,又經過漫長的若干年代,出現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可列入第三個級別神祇。神農氏,因為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見各種植物在肚子裡的反應。這樣能分辨什麼植物可以吃,什麼植物不可以吃,親嘗百草,以辨別藥物作用。並以此撰寫了人類最早的著作《神農本草經》、教人種植五穀、豢養家畜,使中國漢族農業社會結構完成。他是我國原始社會時期一位勤勞、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領,他是中華民族之祖、農業之祖、醫藥之祖、商貿之祖、音樂之祖等,對中華文明有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被後世尊稱為三皇之一。”蔣大夫說。

  “這個神農氏我也聽說過,他有很多的傳說呢。”王娜姐說。

  “沒錯,神農在漢族神話傳說中,一生下來就是個透明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見。他是神話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以及人類茶葉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由於之前神農氏嘗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什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神農氏因食用斷腸草不治而亡。”蔣醫生說。

  “不治身亡了?不是後來又被神仙救活了麼?”王娜姐問。

  “我只能說無從考證,雖然後來確實是有這樣的說法,但是畢竟神仙之說在我看來竟是無稽之談,不過神農祖先的影響我到覺得是真實存在的。神農對於中華文明的貢獻主要是:始作耒耜,以民利耕;始種五穀,以民為食;嘗遍百草,發明醫藥;日中為市。首倡交易;治麻為布,遮體避寒;制弧剡矢,以抵侵凌;作陶為器,以儲民用;首作琴瑟,娛樂民眾;首創煮鹽,強健體魄;創立天文,設立曆法。在我眼裡神農先祖就是神仙了,神仙也不過如此吧。”蔣大夫說。

  “不僅如此,現代還有很多的建築或者地名為了紀念神農而命名。比如神農氏殿宇,又稱為大顯殿。坐落於長坑鄉雲二村東北部,當地信眾於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奉神像巡境,二月十五日做佛生日。八月間,四方信眾到殿朝拜祈夢。還有神農架。相傳他在此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風雨,最後架木為壇,跨鶴升天。為了緬懷祖先。頌其偉業,林區人民政府於1997年開始在神農架主峰南麓小當陽興建神農祭壇一座,塑其雕像於群山之中,但見牛首人身的神農氏雙目微閉,似思似眠,神農塑像與千年古樸相擁而立,景致渾宏,氣宇不凡,蔚為壯觀。”我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