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暴勝之從長安一路殺到渤海郡(今天的渤海灣沿岸一代),死在他手上的大官小吏幾百上千,地方官聞暴勝之之名而色變。渤海郡有個叫雋不疑的知名帥老頭,點化了暴勝之一番,雋不疑讓暴勝之少殺人,恩威並施,十個人里殺一個,剩下九個給蘿蔔…諸如此類。暴勝之很上道,照做了,得心應手,很快名聲轉好,連劉徹都覺得這一堆繡衣使者里,暴勝之是工作最到位的一個——儘管也是殺人最多的一個。暴勝之回長安後即升任御史大夫。

  王賀祖上本來姓田,是齊國的王族,來頭相當大。大漢立國後,這個身份比較敏感,要改姓,王族嘛,就改姓王。王賀不喜歡殺人,無論地方官還是亂民,能放一馬的都放一馬,差不多有一萬人從他手底下撿得一條命。王賀後來當然就是被撤職了,工作不力,繡衣使者是殺人的,又不是讓你搞人道主義的。

  王賀很想得開,他跟人聊天,自我安慰,“人家說救一千個人,後世子孫會發達;我救了一萬多個吶,你說我的子孫們得發達到什麼程度?”

  他的後代里,有一個叫王莽。

  經過三番幾次的出動繡衣使者,亂民基本上被鎮壓下去了,這還要感謝老天幫忙,除了那次大旱,接下來的幾年都稱得上風調雨順,大家能種地,有飯吃了,當土匪自然就沒前途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掃尾清場,比如發布通緝令,抓在逃的亂民頭目。

  這些頭目在民間不可能稱自己是土匪,都叫大俠。有個陽陵大俠,叫朱安世的,便在通緝之列。

  誰也沒想到,一個毛賊成了大爆炸的導火線。

  2) 巫蠱案起(1)

  點燃這個導火線的是丞相公孫賀。

  公孫賀在劉徹是太子的時候就跟著他混,當年還跟著衛青打過仗,和公孫敖是同鄉。公孫賀老了後一直做太僕,交通部部長。前任丞相石慶死了,劉徹把公孫賀喊來,你,丞相,另外封你個侯。

  公孫賀撲通跪下,哇哇大哭。他這不是感動的,是嚇的。

  我們再簡單過一遍劉徹時期的眾位丞相。第一任,衛綰,撤職;第二任,竇嬰,引咎辭職,後死於非命;第三任,許昌,撤職;第四任,田蚡,得精神病自己把自己嚇死了;第五任,薛澤,上任後什麼話也不說,什麼事也不做,生怕招來殺頭之禍,後被免職,他算運氣好的;第六任,公孫弘,劉徹唯一欣賞的丞相,老死任上,這是個異數;第七任,莊青翟,卷進張湯案,被逼自殺;第八任,李蔡,水平不高,人品不好,被逼自殺;第九任,趙周,工作不力,被逼自殺……這都是丞相啊。第十任,石慶,就是前邊說過的神仙石家人,靠著家傳的作風,極度謹慎,極度小心,堅決聽皇帝話,挨罵聽著,挨打受著,憋死不還口…他最後竟然也是老死在任上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明言,莊青翟,李蔡,趙周,石慶等人,“丞相備員而已”,就是哪天沒丞相了,劉徹隨便從這些人里抓一個來充數。丞相職位雖然最高,但是在劉徹手底下,又是最不穩定的,風雨飄搖,隨時可能被劉徹抓來殺掉。

  這些或死或殘的丞相們,公孫賀全都認識。他很清楚,丞相這個高帽子一旦戴到頭上,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鬼門關。高帽子不好戴啊。

  所以面對劉徹的委任狀,公孫賀不顧形象大哭,無論如何不想做。

  劉徹在上邊看公孫賀哭了半天,一言不發,甩袖子走了。

  公孫賀只好接過遞來的丞相大印。然後磕了仨頭,抹著眼淚退下。出門後見了誰都說,我完了,我完了。

  接他的太僕一職的,是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公孫敬聲紈絝子弟出身,老爹堂堂丞相,母親又是當朝皇后衛子夫的姐姐,劉徹是他姨夫,皇親國戚,還怕誰,不把做官當回事。後來擅自挪用公款一千九百萬,被查出來了。國家這麼缺錢,他還敢搞這一套,找死也不看時候。劉徹一腳把公孫敬聲踹到監獄裡,等著死刑宣判。

  正好趕上通緝捉拿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趕緊去找劉徹說,我想申請抓朱安世,為公孫敬聲贖罪。

  劉徹說好啊,去抓吧。

  公孫賀動員一切能動員的力量,黑白兩道一起出動,真就把朱安世抓住了。

  公孫賀審朱安世,朱安世仰天大笑,只說了一句話:丞相大人等著全家一起死吧。

  然後公孫賀全家真的就被殺了。包括公孫賀公孫敬聲爺兒倆、公孫賀的夫人也就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姐劉徹的大姨子衛君孺。

  朱安世臨死前揭發了兩個秘密。一,公孫敬聲和劉徹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二,劉徹去甘泉宮避暑的時候,公孫敬聲在道路下面埋了人偶,詛咒皇帝。

  劉徹怒極,派人查。調查報告出來了,朱安世所講全部屬實,陽石公主認罪,御道上也挖出了詛咒用的人偶。

  於是不但公孫賀一家慘遭滅族,劉徹連自己的女兒陽石公主也殺了,受到牽連的還有劉徹的另外一個女兒諸邑公主、衛青的兒子長平侯衛伉、趙破奴將軍。都死了。

  如果說殺衛伉,殺趙破奴勉強還能接受,我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驅使劉徹殺掉自己的親生女兒。

  2) 巫蠱案起(2)

  這兩個女兒都是衛子夫生的。衛子夫只能痛苦地看著這一切發生,不敢說一句話。衛子夫的心已經死了,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就是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劉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