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之前不久,劉徹去長安市郊的建章宮療養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劉徹忽然看到,有個挎劍的人晃晃悠悠進了建章宮,侍衛們趕緊去抓,此人扔掉劍跑了,沒追上。劉徹把建章宮門侯殺了,宮殿的防衛也太鬆懈了。隨即劉徹命人展開大規模搜索,關閉長安城門,宣布戒嚴。一直折騰了十一天戒嚴令才解除。人沒抓住,但是史書明文記載,從這一天開始,巫蠱案起。公孫賀一案便是在這個陰沉的背景下發生的。

  巫蠱,又見巫蠱。長安城最邪惡的字眼。自當年阿嬌一案,潛伏了四十年重新浮出水面。

  長安什麼時候變這麼邪惡了?

  免不了還要從劉徹身上著落。劉徹信神。真正追根究底的話,還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問題。當時信神的大有人在,這是事實,史書就這麼寫的,很多出土文物上都有證據,沒法遮掩。這倒不是說他們真的有嚴肅的神仙信仰,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當時的人是偏向於相信的。鬼神這種事情本來就很難講,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子同時還說敬神如神在,敬鬼神而遠之等等。

  劉徹身邊有一群這樣的人,一幫弄臣,不參與政治,負責聯絡鬼神,藥物研發,與外星人溝通等高技術含量的工作。既然皇帝有這個需求,全國各地的高人們自然蜂擁而至長安。

  這些人當然也分三六九等。最高級的是神仙,可是神仙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比如對此刻本人來講,那些大口吃榴槤而面不改色的人就是神仙。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神仙到處都是,神仙多了就沒了神仙。

  次一級的是半仙。劉徹想念死去的李夫人,於是有個叫齊少翁的方士說他可以招來李夫人的魂魄。一番煙霧繚繞後,李夫人的魂魄來了,還和劉徹進行了兩句對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們堅持認為這叫小孔成像,這是中國科技領先世界兩千年的證據,於是編到教科書里去了,小朋友們民族自豪感大增。齊少翁這類人可以稱之為半仙,至少他們能鼓搗點東西出來,不管是不是小孔成像。

  神仙沒有,半仙寥寥,剩下的就不好分類了。稱之為江湖騙子有失尊重,稱為此道中人吧。此道中人才是大多數。他們沒資格見皇帝,但是一樣能生存下去,因為除了皇帝,還有公務員們,還有皇親國戚們,還有錢多沒處花的…長安的市場大得很。

  劉徹找他們是想多活幾年,想和神靈對話,總體而言,出發點還算光明。皇帝以外的人就不好說了,天知道他們想做什麼,在做什麼。凡事就怕等而下之,巫蠱便在這麼一個環境下滋生了。

  劉徹即位初期,竇老太太說有什麼事先報給她再報給皇帝,劉徹非常不滿,他想自己說了算,他要的,是控制;

  老太太死後,王太后又開始干政,劉徹還是受不了,後來變相斷絕母子關係,王太后再也影響不到他,他要的還是控制;

  劉徹麾下的三大將,衛青,霍去病,李廣利,全是外戚。軍隊交給外戚,更放心,更容易控制。還是控制;

  劉徹同意主父偃的推恩令,高效率滅掉諸侯,他想把更多的國土握在自己手裡,控制;

  劉徹違背列侯擔任丞相的傳統,提拔一個平民出身毫無根基的公孫弘做丞相,因為公孫弘非常聽他的話,控制;

  劉徹繞過丞相莊青翟,讓拼命賣力的張湯負責大小適宜,少一道關卡,便於控制;

  劉徹讓張湯以及繼任者們制訂了成堆的法律條文,幾乎趕超秦始皇時的規模,這是最直接的控制;

  劉徹放一群繡衣使者出去,直接調兵剿匪,大肆誅殺工作不力的地方官,依舊是控制;

  ……

  劉徹的一生就是控制的一生。可是他現在老了,六十多歲,按照當時的壽命標準,已經是很老很老。劉徹的精力大不如前,一年到頭都出去療養,很多事情力不從心。大人物向來多疑——我不喜歡這個說法,稱之為敏感更準確。不敏感坐不穩高位。劉徹覺得有人用巫蠱對他不利從而不惜殺人,其實就是對控制感的逐漸喪失,和敏感的思維攪在一起形成的邪惡事物。

  如果說求神仙,煉丹藥,想多活幾年,是光明的一面,巫蠱便是陰暗的另一面,這兩個東西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個老人對宿命的抗爭,他想把命運完全抓在自己手裡,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控制。

  只不過,死在巫蠱上的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存心對劉徹不利,是不是劉徹真想殺的,很難講。威震天很強壯,霸天虎都聽他的,可是他變成槍後,是握在紅蜘蛛手裡的,超誰開火,要看紅蜘蛛把槍口指向誰了。

  回到公孫賀一案。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亂倫,也許這是真的,陽石公主是他的表妹,一來二去熟了,大有私通的可能;可是公孫敬聲詛咒皇帝…這需要多大的膽量,或者抽風要抽到什麼程度才會這麼做?

  也許是有人存心對公孫敬聲不利。更有可能,目標不是公孫敬聲,而是公孫賀,丞相公孫賀。或者,不僅僅是公孫父子。

  在本案之前,第一個死於巫蠱的大人物是公孫敖,衛青最好的朋友,救過衛青的命,衛青發達後一直刻意關照他;

  本案中死的幾個,公孫賀的夫人是衛君孺,他是衛青的姐夫;衛伉,衛青的長子;趙破奴將軍,當年是霍去病的司馬,霍去病和衛青是一家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