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陵一直在關注從中原傳來的消息。劉徹封賞了逃回去的四百戰士,李陵知道了,他覺得這是個好的徵兆,他應該逃回去。

  但是匈奴人看得很緊,他找不到機會。

  一年後,李陵聽說皇帝又發兵過來,且鞮侯去應戰了。再不久後且鞮侯回來,說漢軍被他們打跑了。

  然後又是沉默。

  再不久後,新消息傳來,李陵全家被皇帝殺了…晴天霹靂,李陵癱到地上。

  李陵全家之死,源自一個誤會。

  李陵投降後,匈奴人受到鼓勵,故技重施,來帝國邊境的雁門郡騷擾了一圈,搶走不少人和東西。劉徹依慣例還擊。兵發四路,一路十三萬,其中騎兵六萬,步兵七萬,當然是由我們的大舅哥李廣利領軍;一路一萬人,路博德領軍,配合李廣利作戰;一路三萬步兵,韓說領軍;一路三萬騎步混編,老將公孫敖領軍。

  李廣利路博德韓說的任務都是作戰,公孫敖的任務則是機密:救李陵回來。

  且鞮侯的情報工作做得很好,李廣利的行軍路線暴露了,匈奴人做好準備,嚴陣以待。李廣利沒占到任何先機,包括兵力方面,匈奴方組織十萬人的大軍抵抗,且鞮侯親自領軍。

  所以李廣利打得很累,交手十天後,李廣利失掉取勝的信心,他撤了,傷敵八百,自損一千,也不好說是失敗,算是拼了一個平局。

  韓說什麼敵人沒碰上,轉一圈兒回來了。

  7)李陵的悲劇(2)

  公孫敖遇上了匈奴左賢王,情形和李廣利一樣,打打打,捱不過。匈奴人這麼多年休養生息,實力快回來了。

  至於救李陵的任務,公孫敖已經不考慮了。

  他抓到一個俘虜,俘虜說,有個從漢朝投降過去的,姓李的人,教他們怎麼和漢朝打仗。

  姓李還知道怎麼打仗的,不就是李陵嘛。這仗不用打了,直接撤,說李陵做了漢奸,幫助匈奴對付漢朝。打敗仗的理由有了,李陵也不用救了,一舉兩得。

  於是公孫敖撤回去了,告訴劉徹,李陵做了漢奸為匈奴人出謀劃策對付漢朝云云。

  劉徹暴怒之下,下令處決李陵三族。

  天子一怒,流血漂櫓。

  隴西的世家大族宣布李家是隴西的恥辱,紛紛與其斷交。

  李陵欲哭無淚。後來有漢朝的外交使節來匈奴,李陵才有機會問問內情。

  使節說,你給匈奴人做軍師,當漢奸,殺你全家又怎樣!

  李陵腦袋嗡一下。很長時間意識才回復正常。

  李陵答道,給匈奴人做軍師的不是我,是李緒。

  李緒是以前投降過來的軍官,也是匈奴人的顧問。兩國交戰,投降叛變這種事太正常了。

  使節說我回去把你的冤情告訴皇帝。

  劉徹知道冤枉了李陵。知道又有何用,劉徹已經老了,沒精力再去想李陵。

  李陵找個機會把李緒刺殺了。

  且鞮侯的母親——匈奴人稱之為大閼氏,就是太后的意思——平時很賞識李緒,大閼氏要殺掉李陵為李緒報仇。

  且鞮侯對李陵說,你出去避一避吧。

  李陵跑到北海,和蘇武作伴去了。

  這倆人在中原的時候就是老朋友,如今又在遙遠而寒冷的北海碰面了,人生何處不相逢。

  李陵被路博德擺了一道,又被劉徹一腳踹到前線,全軍覆沒,被逼投降,又被公孫敖背後來了一刀——我很懷疑公孫敖就是故意的——以至全家被殺,殘存的一點自我救贖之心蕩然無存,行屍走肉般在匈奴遊蕩。

  我忽然覺得李陵很像林沖。

  李陵在後文可能還會出場,可能不會出場了,所以交待一下他的結局。

  數年後,漢朝政府派專使來匈奴,秘密會見李陵,準備接他回去。專使說,李先生,現在改天換地了,你可以回去了。

  李陵穿著一身匈奴人的正裝,說,算了吧,我還能回去嗎……

  你們就讓我安安穩穩做個漢奸吧。

  當年李廣為了不能封侯而苦悶終生,自殺身亡,後代比他更淒涼,兩個兒子早死,一個兒子被霍去病殺了,唯一成器的孫子李陵,投降了李廣最痛恨的敵人。

  史書中關於李家的記載,到李陵便終結了。

  李陵悲劇中,下手最狠的一個當然是劉徹,但是導致劉徹下狠手的是公孫敖。

  也許是報應,老得不能再老的公孫敖竟然晚節不保,被劉徹殺了。

  公孫敖的死只是一個預告片。更大規模的殺戮即將爆發,就像一頭猛獸在撕咬約束它的繩索。快出大事兒了。

  1)繡衣使者(1)

  公孫敖死並不是因為自己犯了什麼錯,而是因為他的夫人被牽扯進一樁巫蠱案件。巫蠱是邪教,劉徹對之深惡痛絕,幾十年前有過因為阿嬌皇后搞巫蠱,劉徹怒殺幾百人的先例。

  公孫敖是衛青的人,衛青早死多少年了——活著也沒用——公孫敖背後沒有大樹,現在朝中唯一的大樹,劉徹唯一刻意維護的人物,只有一個李廣利,公孫敖不是李廣利一黨的,資歷再老也沒用。

  後來巫蠱案被有意或無意、人為或自然地擴大化,演變成兩股勢力的終極決戰,最後引爆一顆大炸彈,幾乎把長安城變為人間地獄。

  巫蠱事件中,最活躍的一個人叫江充,他幾乎一手導演了巫蠱事件中最大的一場戲——至少看上去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