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頭子想不開,我幹嗎了我,我又沒殺人,沒亂倫,該交的稅該上的供我也沒缺過,不就是不讓一個小郎官去從軍嗎?這就要殺我啊,講點道理好不好,我是皇帝堂叔啊,不講道理也要講人情吧。

  如果真講道理的話,嚴卡法律條文,劉安確實有罪,罪過還不輕。皇帝下令鼓勵從軍,劉安阻攔,這叫格詔,全稱廢格明詔,就是抗旨不遵,可以論死罪的。

  劉徹讓中尉段宏去淮南跑一趟,查案嘛,原告被告都要查,雷被從軍案,丞相案。段宏當年是田蚡他哥,劉徹大舅王信的人。劉徹的幾個舅舅都不被待見,段宏這種出身,竟然能爬到中尉這麼高,必定是很有手段一個人。段宏接到的命令是去淮南查案,不是去示威,也不是去敲打劉安,只有查案。人情世故,官場歷練,段宏非常老道,他自己很清楚應該怎麼查:低頭,內斂,讓劉安覺察不到危險。否則他自己會危險,淮南是劉安的地盤,不能挑釁地頭蛇。

  劉安聽到那個讓他死的消息後,真的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魚死網破,誰來殺他,他就要誰的命,反正也是死,不行就拼一回。

  段宏來了,一臉和氣,開口先聞三聲笑,不像來查案的,像求人幫忙的。

  老王爺好啊,老王爺坐鎮淮南,勞苦功高,皇帝讓我代為問候…

  老王爺先請…

  老王爺,我這次來,就是想……

  段宏的客氣讓劉安暫時放下了心,皇帝沒有要殺人的樣子嘛,魚死網破可以免了,好好配合調查就是了。劉安把事情經過給段宏講了一遍,雷被怎麼回事,丞相又是怎麼回事。當讓劉安肯定是站在自己角度上去講這個事情的,偏袒劉遷,給自己解脫是免不了的。不過這也無所謂,段宏又不是笨蛋。

  段宏一團和氣又走了,回長安報劉徹:劉安阻止雷被從軍,確有其事;狀告丞相,屬欲加之罪。

  劉徹在例行朝會上就淮南王阻止雷被從軍案,徵求所有在座人員的意見。

  長安朝堂上所有人都知道劉徹對諸侯是什麼態度,只要不是傻瓜,就不會去幫劉安說話。朝堂上當然沒傻瓜,大家要麼閉嘴不發表意見,要麼說一定要查辦劉安,抗旨不遵,殺。

  放到三十年前,猖狂如晁錯者,也不敢輕言殺人,充其量削你幾個縣,還引得劉濞造反。現在竟然不分級別官職隨口就是殺,果然是時代變了人也跟著變了。

  不過劉徹的想法卻和劉安差不多。人家淮南王幹嗎了,不就是不讓一個郎官從軍嗎,你們就要殺。知道我要打擊諸侯,也不用這麼會來事兒吧,合起伙來提醒我,給我上眼藥。還有十幾個王在一邊盯著呢,為這麼點事兒殺一個王爺,會引起眾怒的。殺什麼殺。

  那……要不廢了劉安的淮南王位?

  這跟殺他有什麼區別嗎?

  要不……削藩,這有的是先例,削五個縣?

  太狠了,削倆行了。

  最後定下來的結果就是削掉淮南國兩個縣,以示懲戒。

  段宏只好又跑一趟淮南宣貫長安的意見。

  可惜這個最終判決並沒有傳到劉安耳朵里。上次段宏走後,他以為這案子就結了,不了了之了。段宏到淮南國邊境時,劉安知道了消息:段宏又來了。

  這次不會是真來殺我的吧?拼了,魚死網破!

  2)不是流氓別造反

  劉安等來的又是段宏的笑臉。老王爺賀喜啦,皇帝只削了淮南兩個縣意思了一下,案子結了,沒事了。

  既然這樣,劉安又沒必要撕破臉了。

  段宏可是出了一身冷汗,他看出來了,在他附近站崗的王宮衛士,渾身都是殺氣,不可能是一般的衛士。

  確實不是,衛士都被替換了,這些人都是劉安養的武林高手。

  這就是劉安準備的魚死網破的計劃,一旦長安使者宣布要殺劉安或者廢王位等最壞的消息,這些假冒的衛士就把使者殺掉。

  其實這是劉遷的主意,這個人老大不小,還和青春期的孩子一樣躁動,拿殺人當兒戲。劉安是個沒什麼大主意的人,竟然也同意了劉遷胡鬧。

  好在這兩次段宏態度很好,判決也不重,劉安也沒有衝動。

  但是劉遷這個沒有實施的計劃,被他的親侄兒,也就是劉安的親孫子劉建知道了。劉建恨劉遷,因為他爸爸劉不害是劉安長子,卻是庶出,不能做淮南國太子。

  削掉兩個縣雖然不算多重的判決,但卻在劉安內心最黑暗的角落激起了波瀾,他又起了反心。

  為什麼說又呢,因為劉安藏著這個心思都有一輩子了。這和劉安的出身有關,前文提到過,劉安的父親是劉邦的幼子劉長,文皇帝時期因為謀反被流放巴蜀,中途自殺。仇恨代代相傳,何況到劉安這裡才一代人時間,而劉徹是文皇帝親孫,所以劉安對劉徹是很有成見的,同樣,劉徹對劉安亦如是。

  早在老太太死的那年,劉安判斷當時的局勢,認為劉徹很可能會被廢掉,轉而找其他的諸侯王即位,正好那一年天上來了一顆彗星,天生凶兆,劉安開始積攢力量,待大亂一起乘機攪渾水。

  但是劉安失算,劉徹的皇位坐得很安穩。雖然如此,劉安造反的心思一直沒斷,準備工作一直進行,當然都是在暗中,這事兒也就太子劉遷和幾個攛掇劉安的門客知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