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3年前,劉徹剛剛即位時,有一些匈奴投降過來的官員,曾向他提到一樁舊聞,數十年前,冒頓的兒子老上稽粥單于,曾經滅掉西邊一個叫月氏(讀“肉之”)的鄰國,並將月氏王的頭骨做成酒具使用,致使月氏國人恨匈奴入骨。後月氏國人被逼西遷,但具體遷到哪裡去了不清楚。

  這番話讓劉徹產生一個想法,能不能聯絡到月氏國,和漢帝國一起夾擊匈奴呢?縱使不夾擊,月氏在西邊牽制匈奴的兵力也足夠了。不要把什麼中西文化交流這樣的大帽子扣到劉徹頭上,他聯絡月氏純粹為了打仗,毫無感性成分可言。

  劉徹在長安招募人才出西域尋找月氏國,漢中張騫應徵。漢中就是今天的陝西漢中市,當年劉邦發家之地。張騫當時在長安擔任一個小郎官。經過各方面考核後,張騫合格。劉徹給他組織了一百多人的隊伍,同行的還有一個匈奴人,甘父,父就是大叔的意思。甘父是嚮導和翻譯,因為向西必然要經過匈奴國土。

  張騫一行人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出了帝國隴西郡,便進入了匈奴領土,張騫這是非法越境。饒是甘父熟悉匈奴地形,碰上匈奴的巡邏兵就沒辦法了,張騫的隊伍全部被逮捕。

  匈奴人注意到張騫身材高大,談吐不凡,氣度超人,知道這是一個有來頭的大人物,於是將一干人等悉數送到單于處,當時還是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知道張騫的身份和出行目的後,不但沒動怒,反而開了一句玩笑,“去月氏國肯定要過我匈奴國土,你們中原的皇帝也真敢想,我還想派人出使南越呢,你們的皇帝會答應嗎?”

  張騫這個人性格非常痛快,很對軍臣單于的胃口,和張騫接觸過的匈奴人,都很欣賞他。軍臣單于乃一國之君,行事自有王者風範,他沒殺張騫,而是留了下來,給女人給牛羊。但是張騫想走,基本是不可能了。軍臣單于希望張騫能像當年的宦官中行樂一般,留在他身邊,給他出謀劃策,畢竟能遇到一個熟悉帝國高層的人很不容易。但是軍臣單于每次派說客來勸降,張騫總是把帝國節杖拿出來,向來者表明立場:我張騫,是大漢使者!勸降者只好掃興而回,時間長了,軍臣單于也不再派人去了,他知道沒什麼用。

  張騫便在匈奴住了下來,一年兩年三年…馬邑伏擊戰,張騫聽說了;四路大軍進攻匈奴,張騫聽說了;衛青,張騫聽說了;衛青收復河套,張騫聽說了……每次戰爭後,軍臣單于都會和張騫聊聊,似乎他要把張騫當做匈奴與漢帝國交戰的見證者,他始終希望這個倔強的漢人能軟下來,但是大漢的節杖,張騫始終不離手。

  1)出西域(2)

  張騫在匈奴滯留了十年時間,除了天生的中原人相貌,張騫已經完全是一個匈奴人了,吃肉喝酒喝馬奶,身穿粗糙的皮袍,一口匈奴話,臉膛被風沙吹成了紫紅色。張騫和軍臣單于給他的匈奴女人,還生了幾個孩子,匈奴人已經基本把張騫當成自己族人,對他的監視寬鬆了許多。

  張騫喜歡走到高處,遙望遠方,甘父忠誠地跟在他身邊-

  公子,皇帝……是不是已經把你忘了?-

  我不知道他忘沒忘,但是我沒有忘記為什麼出來-

  你說我們還能不能回去?-

  一定能-

  為什麼?-

  因為我們必須回去-

  可是中原在南方,你為什麼總是遙望西方?-

  是啊,西方……那是我們回家的路-

  月氏國,到底有多遠?-

  月氏國不遠,就在我心裡-

  公子,其實我想告訴你,今天我們可以逃了-

  ……

  張騫和他的匈奴老婆孩子,還有甘父,以及當年一百多隨從所有活下來的,逃了出去,脫離匈奴控制。他們可以選擇南下回中原,但是張騫還是義無反顧地向西行去。月氏國在哪裡還是不知道,只知道在西邊,那就一路向西吧,走到哪裡算哪裡,死在半路上就死在半路上,何處青山不埋骨。既然出來了,就要有個結果再回去。

  西行的道路非常陌生且荒涼,大部分地段環境惡劣。好在這一路上並非完全沒有人煙,走一段子就會遇到一個國家——或者稱部落更合適,這些國家的人口還不如漢帝國一個縣。補給充足後,繼續向西,幾個月後,來到一個比較大的國家。

  我們不知道張騫一行人是如何跟語言不通的當地人溝通的,但是張騫從當地人口中得知,這個國家叫大宛,而且大宛人知道張騫等人的身份後,喜出望外,因為大宛人早就對漢帝國有耳聞,無奈千山萬水,還有匈奴橫於中間,想建交通商都難。既有如此想法,他們對張騫這個漢帝國使者自然非常客氣,吃喝住行都是國賓級待遇,張騫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

  張騫在大宛見到一個優秀的馬種,在中原和匈奴都不曾目睹。身高體壯,比中原的馬幾乎要高出一個馬頭,四肢修長,奔跑如飛,耐力長久。大宛人稱之為汗血馬,說它們的祖先是天馬。張騫記下了,如果有一天能把這種馬引入中原,匈奴騎兵何懼。

  大宛王和張騫閒聊,問到張騫此次為何西來。張騫實話實說,他是為了尋找月氏國。大宛王說月氏國他知道,由大宛向西到鄰國康居,再南下便是月氏國。張騫當即要求大宛王派嚮導和翻譯幫他到月氏國,並且許諾,他返回中原,一定有厚報。這種舉手之勞成人之美的事情,大宛王很乾脆地答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