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廣帶上俘虜正準備回營,忽然感覺地面震動,由北方衝過來大群匈奴騎兵,看人數至少上千。匈奴騎兵在距離李廣一段距離時,止步不前,並開始布置陣形。

  李廣的騎兵們面如死灰,下意識調轉馬頭就要回撤。李廣忽然下令,不准回撤,所有人向敵軍方向前進!

  匈奴人不來進攻原因很簡單,就是怕李廣這支小隊伍是擔任誘敵任務的,後面有大軍埋伏。李廣也非常清楚,他們現在離自己的大營有幾十里地,如果調轉馬頭,明顯就是在露竊,匈奴人很有可能追擊。李廣這一百人離大本營太遠,而匈奴騎兵數量眾多,匈奴人的馬天生優良,速度極快,一旦他們追擊,漢兵必死無疑。

  這就是那種電光石火的時刻,用來做決定的時間太少,指揮官水平的高低在這種時候會完全展露。

  李廣指揮騎兵們前進到離匈奴大軍二里左右的距離停下來,不到一千米,雙方的一舉一動都看得清清楚楚。李廣忽然又下令,所有人,下馬,解鞍!

  5) 那一箭的風情

  騎士們驚恐萬分,將軍這是什麼意思?下馬就下馬吧,解鞍做什麼?萬一匈奴人真來追的話,豈不是跑都跑不得?

  李廣說,匈奴人怕我們是來誘敵的,所以和我們保持距離。既然他們以為我們在誘敵,那我們就誘給他們看,誘到底。下馬解鞍休息,就當匈奴人不存在。

  基本上來說,當下的情形,演戲給匈奴看不一定能全身而退,但是不演戲卻很可能會被對方踩成肉醬。

  騎士們聽令下馬。匈奴人依舊沒反應,遠遠觀察這百十來個漢軍騎士。一個騎白馬的匈奴人前行到己方陣形的最前面,看樣子是一位高級軍官。來隊伍最前可能是觀察漢軍,或者維持己方士兵的秩序。

  這位軍官為什麼騎白馬不得而知,不過這一點深色背景下的亮色在李廣眼裡已經變成了絕好的目標。李廣決定獵殺這位白馬軍官。李廣膽氣沖天,他覺得有必要冒這個險。必須在心理上壓制住匈奴人指揮官,否則他這一百兄弟必死無疑。

  李廣有條不紊整鞍上馬,點了十幾位騎士跟著他,向白馬軍官的方向前行,等對方進入弓箭射程範圍內時止步。匈奴人還是擔心漢軍有埋伏,沒有什麼動作。

  李廣搭箭,引弓,瞄準,調勻呼吸,人與弓合一,蒼茫天地間只剩白馬軍官和他。李廣發箭,箭身在夕陽下劃出一道凌厲的弧線。白馬軍官聽到箭羽破空的聲音時已經來不及了,中箭墜馬,匈奴軍中產生一陣騷動。

  李廣冷笑了一下,頭也不回領著小隊回來了。漢軍騎士們的恐懼和擔心又加深了一層,匈奴人會不會惱羞成怒來報仇?

  匈奴人沒動靜,雙方就這麼對峙。匈奴人始終不敢進攻李廣,一直從傍晚對峙到後半夜。快天亮的時候,這上千匈奴騎兵向北撤退了。李廣領著毫髮無損的一百多騎士回到大營。大營里也是亂作一團,因為大家都知道李廣去抓匈奴神射手了,可是一直未回,於是四處派斥候找,等到都安然無恙回來才鬆了一口氣。這一百騎兵談起剛剛的經歷,都是眉飛色舞,緊張加刺激。

  匈奴人不敢碰李廣,也是左右衡量的結果。漢軍就一百來人,滅掉了也沒有太大意義,萬一真的有埋伏,損失就大了,掂量了一番也就撤了。漢軍的鎮定,以及當場射殺白馬軍官的膽略,更加重了匈奴人的擔心。也許李廣的表演有些過,也許吧,但是匈奴人買帳了。他們不知道漢軍的指揮官是李廣,如果知道的話,恐怕干冒風險也要來活捉了,因為李廣在匈奴那邊名聲非常響亮,是令人尊敬的對手。

  但是李廣因為這一戰威震整個上郡,從士兵到百姓。很快傳遍了整個邊境,也傳到了匈奴人耳朵里。一箭逼退上千匈奴騎兵,說起來都豪情萬丈,李廣在戍邊將士們的心裡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匈奴單于也發布命令,不論誰遭遇李廣,務必活捉!

  6)馬邑設伏

  鑑於李廣的聲威和出色表現,景皇帝時期,李廣在邊地頻繁調動,先後擔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郡的太守,基本上是哪裡需要到哪裡去,哪有匈奴人哪安家。

  同一時期與李廣一樣輾轉於邊地的名將,還有一位程不識將軍。程不識是非常認真細緻的一個人,做事喜歡講原則,為人很硬氣。他算是文職出身,曾在長安任職太中大夫。景皇帝覺得他這種性格反而比較適合領兵,於是調往邊地。程不識的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稱得上保障有力,匈奴人是不太喜歡騷擾程不識的。李廣帶兵的風格和程不識相反,畢竟兩個人出身不一樣。李廣是純正的行伍出身,大仗小仗打了幾十年,他清楚士兵們需要什麼。李廣軍中沒有嚴格的等級,平時也不抓訓練,人人自便。外人看上去這支軍隊不像堂堂帝國正規軍,倒像是一群土匪。然而匈奴人從來不敢打這支土匪軍的主意,因為李廣把他的士兵們當成自己兄弟,士兵們甘願捨棄生命,為他們的將軍,也是他們的大哥李廣,衝鋒陷陣。

  當時邊境士兵的最一大心愿,就是在服役期間能分派到李广部;第二大心愿就是不分派到程不識部,在他帳下當兵太累。後來這個說法流傳得很廣泛,程不識自覺臉上無光,公開發表了一番言論,當然是為了抬高自己。程不識說,李將軍治軍太簡略,敵人突襲他肯定擋不住;不過呢,李將軍的士卒都樂於為他赴死,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地;本人治軍雖然有些繁瑣,但是敵人從來不敢進攻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