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風雲再起

  聶壹的初衷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利益驅動,想發一筆戰爭橫財;也許是愛國主義情節高漲,要為萬民請命;也許是匈奴人殺了他的親人,他要復仇。聶壹是雁門郡馬邑縣的一方豪客,他和大行令王恢有來往。我們也不知道是聶壹主動找的王恢,還是王恢把聶壹作為發聲筒,聶壹通過王恢向劉徹遞交了一份文件,內容如平地起驚雷:進攻匈奴!

  聶壹在裡面提到,匈奴人無論是武裝入侵邊境還是提出和親,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財物,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既然如此,以財物誘之前來,我軍在路上埋伏,必可破之!

  劉徹的心臟在瘋狂跳動。民間都有人說要打匈奴了,至少證明不止他一個人這麼想,民心可用。隨即劉徹召開會議,探討聶壹這一提議的可行性。

  會場氣氛非常緊張。話題太大,更改一項奉行了幾十年的國策,並且要與強敵匈奴開戰端。主戰派和保守派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這場會議的兩個主角,還是王恢和韓安國。

  “幾百年前,周朝諸侯代國還在之時,北鄰胡人,南接中原,但是猶得以存國,胡人不敢貿然入侵。如今堂堂大漢天下,陛下威加四海,匈奴人卻年年來,有恃無恐,為什麼?因為我們太軟弱!所以必須給匈奴人一個教訓。一定要打!”發言的是大行令王恢,依舊慷慨激昂的語調。

  “當年高皇帝被圍於平城七天七夜,解圍之後,高皇帝無一絲一毫憤怒之心,這是聖人之心,以天下為度,不以私怨而傷天下,是故高皇帝遣劉敬與匈奴和親。和親之利,已經讓我大漢享七十年和平。難道我們後人要將之破壞掉嗎?臣以為,匈奴,不能打。”反駁的是韓安國。

  “高皇帝當年不打匈奴,不是沒實力,而是考慮到天下人的休養生息。匈奴人天天來,我們邊境上的士卒們死傷無數,你出去看看大道上走的都是什麼車!是運棺材的!以後還要這麼繼續下去嗎?匈奴必須打!”王恢步步緊逼。

  “用兵者,以飽待飢,以治待亂,以逸待勞,戰必全殲,攻必破城。一旦對匈奴開戰,勢必千里行軍,深入敵方腹地,後勤肯定跟不上,到時人缺糧,馬疲憊,這種仗還用得著打嗎?必敗。臣依舊認為,不可與匈奴開戰。”韓安國的語氣似乎有些鬆懈,話題轉移到戰術問題上去了。

  “我們今天說的也不是行軍千里之戰啊。匈奴單于不是喜歡我們的東西嗎,我們就用東西把他引過來,我軍選擇險要地形,四面設伏,左右兩翼包抄,正面交戰,再一支軍隊斷絕其後路,萬無一失,匈奴單于必定手到擒來!”王恢都有些激動了,血氣上沖,嗓門高了許多。

  韓安國看了王恢幾眼,不再說話了。也沒有別人再發言。

  會議進入了拍板前的沉默期,安靜的連呼吸都聽得見,所有人臉色都非常凝重,包括劉徹。

  匈奴不是兩越,匈奴人太可怕。

  打。

  劉徹做出了決定,打!所有人都抬起了頭,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其實這個結論在會前就已經被劉徹確定了。

  前133年六月,劉徹即皇帝位後第八年,邊城馬邑,縣監獄。

  聶壹提了一個判死刑的囚犯出來。囚犯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已命喪聶壹刀下,隨即被斬下人頭。聶壹把人頭掛在了馬邑城城牆之上。城下某個隱蔽的角落,有個人看到人頭後,迅速向北行去,很快消失在視線中。

  (註:代國確實存在過,並未滅於胡人之手,春秋末期被晉國大夫趙襄子滅國。)

  4)李廣的空城計

  劉徹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調動軍隊,組織後勤,研究作戰規劃,甄選將領。

  真的要與匈奴開戰了,上至劉徹下至普通士兵都在興奮和緊張,尤其主戰派的官員。劉徹最後決定的此戰最高指揮官,卻是一直主張和平的韓安國。韓安國是目前唯一一個經歷過大戰的高級指揮官。也許不想要戰爭的將軍才是真正會打仗的將軍。

  韓安國麾下,王恢,李息,公孫賀,李廣。李息是景皇帝留下來的,從基層慢慢升遷,現任太中大夫;公孫賀算是世家出身,父親曾任隴西太守,劉徹做太子時公孫賀就是太子舍人,也可以說是劉徹的老部下。

  李廣,我們知道,當年吳楚七國之亂後,出任上郡太守,上郡在今天陝西和甘肅交界處一帶。李廣任職期間,景皇帝派了一個宦官跟著李廣一起整訓邊防,這算是一種激勵和督促。這個宦官叫什麼名不知道,不過他(?)從喧鬧的長安來到邊地,一切都很新鮮,喜歡縱馬馳騁。有一次不留神跑得太遠,遇到匈奴人——三個匈奴人。宦官太想表現自己,領著二十幾個隨從騎兵就要上前殺之。

  沒想到這位宦官遇到的是三個神射手,他自己中了一箭,二十幾個隨從轉眼間一多半已經中箭墜馬。宦官帶著傷狼狽逃回李廣軍營。李廣聽完宦官的描述,淡淡地說了一句,這三個一定是匈奴射鵰的人。神射手相當於今天的狙擊手,屬於優先級非常高的一類,一旦發現蹤跡,必須消滅,否則損失難以估計。於是李廣親自帶著一百名騎士,追殺匈奴人。

  這三個匈奴人沒騎馬,李廣的騎兵很快追上,並將其包圍。

  匈奴人亂了陣腳,漢兵人數眾多,不知道該射殺哪一個。就在他們猶豫的這一點點間隙,李廣搭弓發箭,一個匈奴人應聲而倒;其餘兩個正在詫異,眨眼間又被射倒一個,都是被射中要害當場死亡;最後的一個不敢做任何抵抗,舉手投降,被李廣活捉。一審問,果然是射鵰者。李廣如神助一般的箭法讓士兵們驚駭不已,大為佩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