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禁城之門白日查驗就非常嚴格,晚上更是仔細。宮門每天晚上都必須按時關門上鎖,宮中設有值宿的司鑰長,應鎖的宮門到時由該門的護軍參領負責上鎖,然後派護軍校將鑰匙統一交到景運門司鑰長那兒,再由司鑰長率領護軍依次驗看扃~(音jiōng jué,門上的鎖具),然後司鑰長還要將鑰匙複查一番,檢查完後統一裝進匣子裡再加鎖藏好,第二天天亮的時候由各門護軍校來司鑰長那兒領取鑰匙開啟大門。城垣的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的扃~分別由隆宗門、蒼震門、啟祥門、吉祥門的護軍參領驗查,查驗完畢後同樣委派護軍校將門鑰送到司鑰長那兒收存,這就是禁城的門鑰制度。

  如果在夜間城門關閉後有急要事務需要出宮門怎麼辦呢?合符制度有明確規定:必須持有合符方可開門放行。合符,清書中載為銅質(現存實物也見有木質的),外塗金色,分陰陽兩扇,里側分別鑄有嚴絲合縫的陰陽文“聖旨”兩字,平時陽文一扇藏於大內並要裝匣上鎖,陰文一扇存放在景運、隆宗、東華、西華、神武門等處。如果夜間奉旨差遣或遇有緊急軍務急需出門者,必須從大內取出陽文一半到經由之門,由該門護軍統領、參領取出陰文一半兩者合對,驗證無誤才可以放行並須在次日奏報皇帝。

  欲了解宮廷禁衛,傳籌制度不可不知。“傳籌”就是夜間值班護軍之間相互傳遞籌棒,以督察各汛(哨卡)值班情況,又相互傳遞平安信息的一種禁衛措施,形式類似於今日競技體育中的接力賽。紫禁城傳籌有內、外之分。紫禁城內,五籌遞傳,每天晚上自景運門發籌,西行過乾清門,出隆宗門,往北過啟祥門,往西過凝華門,再往北過中正殿後門,又往北至西北隅,往東過順貞門、吉祥門至東北隅,往南過蒼震門至東南隅,往西仍至景運門,傳籌一周總共經由十二汛。紫禁城外圍每夜傳遞八籌,自闕左門起繞城一周再回闕左門止。

  有關宮禁的制度還有許多,在皇帝言出法隨的封建社會,任何一個驚動皇帝的案例的處理結果,任何一種讓皇帝有感觸且開口評述的現象,或者是對王宮大臣奏報的批示等等,都將成為新的法例。

  第四部分

  第77節 事故頻發的紫禁城

  禁城堅如磐石又防守嚴密,宮禁面面俱到又處罰嚴厲,按理說就不該有什麼破禁之事發生。但事情總是比想像的複雜,禁城破禁之事屢禁不絕,宮廷違例情形時有發生。

  清朝建立之初,宮禁嚴明、護軍驍勇,禁城也較為安然,其原因是清政權早期對文人名士的招撫,對廣大百姓的安撫,當然還有對八旗人等的愛撫以及刑罰和牢獄的懾壓,可以說清朝前期基本上是政治穩定、吏制清明、社會發展、國勢日盛,歷史上所謂“康(雍)乾盛世”就是註腳。在這一時期破禁之事也少有發生,至少從清代宮廷現存檔案來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但是好景不長,乾隆朝後期社會秩序就大不如前,社會問題大量滋生;到了嘉慶皇帝當政的時候問題變得嚴重,甚至可以說嘉慶朝是個多事之秋。各種組織如雨後春筍,稀奇古怪的會道門迅速蔓延,教民鬧事此起彼伏,各種怪事也層出不窮,在這種政治背景下,代表清朝最高統治權力的紫禁城也失去了往日神聖的光環,破禁之事也就頻繁發生。

  1.饅頭小販、僧人偷入禁城

  先說件有趣的事兒。咸豐三年(1853年)三月二十三日這天,在靠近皇帝起居的養心殿的隆宗門外,一個正在賣饅頭的小販王庫兒被巡守人員捉住。這是怎麼回事呢?宮廷禁地豈能容商販叫賣?事情是這樣的——王庫兒,順天府宛平縣一個以做小買賣為生的民人,咸豐元年(1851)九月間,王庫兒在做生意時偶然撿到一塊宮裡用的腰牌,見利忘“義”的他隨即就戴上了這塊腰牌。從此以後王庫兒就成為紫禁城的常客,大大方方地出入宮廷大門,儼然宮中一役,在宮廷之中售賣饅頭餑餑等竟也平安無事,日子一久還與宮中不少人混得挺熟。就這樣冒用腰牌的他一直無人查問,直到咸豐二年(1852年)四月間,王庫兒出繼的哥哥張貴林聽說此事後又驚又喜,琢磨著這紫禁城警衛林立、水泄不通的,老百姓平時誰能進去?誰敢進去?做夢也不敢想——這等好機會怎能錯過?張貴林把自己想去大內做做這獨家買賣,瞅瞅那神秘皇宮的想法告訴了弟弟王庫兒。王庫兒倒也乾脆,當即就答應了,隨後將腰牌上原來的姓名“袁士棟”刮去改寫成張貴林。自此張貴林就接替王庫兒,開始了他原來做夢都不敢想的“大內擺攤”的生意。再說王庫兒本人也沒閒著,因為他在宮中售賣已有時日,出入禁門很有經驗又混得臉熟,還結識了不少宮中之人,所以仍然在宮中找到了活計。有一個叫張春成的宮內廚師,讓王庫兒幫他一起做飯並住在他那兒。就這樣,張貴林和王庫兒竟然在戒備森嚴的宮廷里“非法”找到了工作,而且兄弟倆都平安無事。過了一段時間,宮中稽查又嚴了起來,王庫兒就在咸豐三年(1853)三月初六日辭去工作向其兄張貴林要回腰牌想重操舊業。三月二十三日這天已在宮中混跡近兩年的王庫兒露餡了……這塊腰牌原是什麼人的?隨身佩戴的證件怎麼會丟呢?原來,這塊腰牌是鑾儀衛一個負責廚房事務的校尉袁士棟的,咸豐元年(1851)九月間,同在一處服役的翟二套出去買菜,拿錯了腰牌又不慎丟失,因怕受責罰不敢呈報,於是乎上文中的事情就發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