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朱祁鈺來說痛失愛子已傷及到了元神,然接踵而來的立儲之爭又不斷煎熬消耗著他有限的精力。好不容易孫太后的出面使得爭端塵埃落定,朱祁鈺立馬又陷入一段桃色風潮,不可自拔。

  妖艷的麗姝吸乾了景皇帝的最後一絲精氣,就在朱祁鈺覺得力不從心之時,後‘宮又出了個李惜兒。當朱祁鈺將一切寄託放在李惜兒身上時,麗姝卻為了爭寵而將李惜兒毒殺。

  兒子沒了,摯愛死了,所有的希望接連破滅,朱祁鈺精疲力竭、萬念俱灰,繼而口吐鮮血,從此一病不起。

  長年臥床、重病纏身的朱祁鈺又迎來了新的一年,由於自己實在無力去主持什麼郊祀,他便下旨將于謙、石亨二人找召至跟前。

  二人到齊之後,朱祁鈺首先將正月祭天大典一事委託給于謙和石亨全權處理。這不過是件芝麻小事,並非正題。朱祁鈺接著將道出此番召于謙、石亨二人前來的真正目的。

  側臥於病榻上的朱祁鈺緩緩說道:“朕已病入膏肓,自知命不久矣!昨夜朕已將遺詔擬畢,現交由你二人妥善保管。一旦朕歸天而去,爾等便將此遺詔公布天下!”說著便從懷中掏出一卷黃紙,交付于謙手中。

  于謙接過捲紙打開一看,上面寫有一段文字,落款處並蓋有皇帝印信。文中大意是:當今太子朱見深過於年幼,根本無法承擔起儲君的重任,皇帝死後,由于謙、石亨二臣負責於各地藩王中擇一年富力強者,承迎入京稱帝!

  于謙、石亨閱後皆驚異萬分,當初立朱見深為皇儲那是孫老太后極力主張的結果,如今景皇帝頒下此詔,看來是死不認帳了。由此也可見朱祁鈺對其兄長的仇恨有多麼深,就是自己死了也不讓朱祁鎮的兒子繼位!

  看到二人面露訝異,朱祁鈺遂辯解道:“朕這都是為了江山社稷,並非出於私計。二位乃朕心腹之臣,此事朕便託付於爾等了,望二卿好生貫徹執行,莫負朕意,切記~切記~!”言畢,朱祁鈺便疲態盡露,隨即陷入昏睡之中。

  步出皇帝寢宮,石亨和于謙不由自主的互相討論起來。石亨始終覺得景帝此舉出爾反爾有違天子風範,而于謙卻提出了與之完全不同的見解。

  于謙對石亨說道:“暫且不談聖上與太上皇之間的恩怨是非,於某隻是覺得聖上此詔倒不失為利國利民之舉!”

  石亨聽罷驚駭道:“於大人何出此言?!”

  于謙回道:“當今太子尚處牙牙學語之際,毫無治國之能。若由其繼位,則大權必將旁落於他人之手。而最有可能篡掌皇權的便是司禮監,司禮監主事興安乃一貪得無厭的小人,到時閹黨之流勢將捲土重來。一旦朝政被權閹把持,國家將陷於何等境地?當初正統朝王振之禍,便是前車之鑑。你我也絕不能坐視大明重蹈覆轍吧!”

  石亨聽了不置可否,嗤道:“哼!無論怎麼說,當朝太子乃先皇長孫,於情於理都應該繼承大統,哪輪得到什麼外地藩王涉足皇位。於大人如此不懂人情世故,真是不可理喻!”

  于謙憤然說道:“於某向來只為社稷興亡考慮,從不知什麼人情世故!”

  “這麼說於大人是堅決要執行聖上遺詔?!”

  “正是!既然聖上將遺詔交由於某,於某理當遵照執行。聖上殯天后,於某即將此詔公諸於眾!”說罷,于謙便頭也不回的大步而去。

  望著于謙離去的背影,石亨暗道:“于謙吶于謙,總有一天你要為你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石亨的想法是:于謙曾一手扶持朱祁鈺登基,所以景泰皇帝才會對其青睞有加。若新任天子亦是由于謙遴選並扶上皇位,那于謙又必將成為新皇帝的心腹寵臣。如此一來,自己便永遠無法將其扳倒。然而,只要景泰皇帝遺詔不被執行,就于謙今日的言論,新任天子登基後便足以治他個謀反之罪!

  現在景泰皇帝就是個活死人,再也無力掌控時局,可以說此時此刻于謙的靠山已不復存在。自己等待多年的時機終於到來,石亨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個驚天的權謀計劃在石亨心中醞釀而生,那就是不等朱祁鈺駕崩,直接扶持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稱帝!

  要搞政變,就得有同謀協助,而最容易拉入伙的便是有共同利益之人。

  石亨內侄石彪,曾跟隨叔父參加過北京保衛戰,期間略建微功,遂被朝廷提拔為中級將領。後來石亨給景帝上書,要求加封石彪以高官厚祿,只因奏書中同時還牽扯上了石亨和于謙的親兒子,耿直的于謙極力反對此提案,以至石彪的飛黃美夢也一同破滅。為此,石彪對于謙是恨之入骨!加之他與石亨的叔侄關係,此番便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石亨權謀集團。石亨藉故將石彪所部徵調入京,並駐紮於皇城附近,意將石彪手下的部隊充當發動政變的主力。

  另有太常寺卿許彬及內侍太監曹吉祥,這兩個皆是喜好投機的勢利之徒。許彬素來與于謙不睦,曹吉祥則與司禮監主事興安頗有過結,于謙、興安都是景帝身邊紅人,此番權謀,這二人是必定須要剷除的。石亨瞅准這層因緣,便向許彬和曹吉祥透露了欲扶植朱祁鎮復辟的密謀,許彬、曹吉祥聞之自思既可藉此機會除掉異己,事成後還能賺個復辟功臣,加官晉爵一步登天,何樂不為?便毫不猶豫的加入了石亨集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