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兄已陷末路中,幽囚深宮千萬重。端坐龍位心不足,痴戀皇嫂做春夢。皇嫂遙遙不可及,就把麗姝來幸弄。麗姝輕浮無才德,又尋惜兒施恩寵。宮闈寒,落花殘,紅顏相爭亦嗟嘆!江山闊,美人濃,皆是浮雲一場空!

  朱祁鈺感到世間萬物霎那間失去了意義,挫敗與迷茫登時籠罩心頭。忽又覺得血流沖腦,腹內一股熱流湧上喉頭,伴著一陣劇烈的咳嗽聲,朱祁鈺的口中隨之吐出一灘鮮紅的黏汁。

  第三十六回完,請看下回:權謀疑雲

  三十七、權謀疑雲

  話說原大同總兵石亨,當初被于謙慧眼識中徵調入京,並在京都保衛戰中立下蓋世奇功,從此便扶搖直上官運亨通。因其戰功顯赫,景帝朱祁鈺對其施以了最高的封賞,冊封石亨“武清侯”爵位!

  與石亨一道接受皇帝封賞的還有時任兵部尚書于謙,在保衛京師一役中正是由於他的出色指揮,才使得明軍以二十萬的兵力成功擊退了傾巢入侵的瓦剌大軍。事後,景泰皇帝封于謙“少保”頭銜。

  對石亨來說,若沒有當初于謙的慧眼識珠,自己也不可能有今日的榮華富貴,因此于謙對自己是有著知遇之恩的。起初石亨也對于謙很是感激,甚至一心想著要如何報答於大人的恩典。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石亨逐漸感受到于謙似乎是個只知天下興亡而不懂人情世故的怪異之徒,總而言之他就是個根本無法與之正常相處的人!

  早在強攻紫荊關一役中,石亨和于謙就曾因是否要顧忌太上皇的安全而爭得面紅耳赤。于謙堅持不惜冒太上皇葬身火海的風險也要炮轟紫荊關,石亨則對于謙這種冷麵無情的做法頗感訝異,心中就此對其產生了芥蒂。

  之後的一段歲月中,石亨、于謙二人同朝為官。石亨是個很懂官場規則的人,玉樹臨風八面玲瓏,因此在朝中人緣極佳,皇帝也對其頗為賞識。而于謙卻是不識人間煙火,鐵面無私剛直不阿,除王直、胡濙等極少數人外,朝中百官皆對其敬而遠之。

  由此可見,石亨和于謙根本就是兩條路上的人。但鑑於此二者同是保衛京師戰役中最大的功臣,景帝朱祁鈺對兩人皆器重有加,甚至宣稱:“于少保和石將軍乃是朕的左膀右臂,今後你二人一定要精誠合作,替國家效力!”

  有皇帝在其中斡旋撮合,石亨、于謙雖志不同道不合,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二人倒也相安無事。

  直到一個事件的爆發,使得石亨對于謙的不滿終於突破了臨界點,兩人之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

  此事的起因是石亨不滿足於僅僅是自己加官晉爵,還希望能蔭及子孫後代,讓內侄石彪以及自己的兒子也有機會入朝為官。

  當然石亨也考慮到要一碗水端平,若自家子弟能飛黃騰達,同樣功高蓋天的于謙也應享受到同等待遇。於是石亨便上書景帝,奏請天子施恩,加封石氏後生石彪等及于少保之子于冕官爵,併入京任用。

  景帝朱祁鈺閱看了石亨的奏摺,覺得石亨所求並不為過,便傾向於批准石亨所奏。因其中亦涉及到于謙之子于冕,於是朱祁鈺便將于謙請來一道商量具體的受封官銜。

  誰知于謙聞之此事後頓時怒不可遏,斥責石亨此舉是為徇私!

  于謙疾呼道:“犬子于冕不過一黃口小兒,無德無才,更無戰功,如何就能依仗父輩權勢而憑空踏入仕途!此先例一開,陛下又如何向全天下寒窗苦讀的士子們交代?!”

  朱祁鈺聽罷覺得于謙所言也頗有道理,若是石亨、于謙的兒子能不經科舉就當上官,那其他士紳子弟還有誰願意安心十年寒窗,不都急著傍權貴托關係去了,如此朝綱必將大亂。

  想到這,朱祁鈺頓然覺悟,並連聲稱讚于謙大義為公不徇私情,不愧為國之賢臣。遂駁回石亨所奏。

  消息傳到石亨耳中,失望之餘他不禁納悶,按說天子對自己如此賞識,皇帝不應該表現得這般小家子氣。而細問緣由後才得知,原來是于謙在從中作梗!

  失望至極的石亨再也難抑滿腔怒火,心想:“于謙匹夫不識好歹,辜負我的一番好意也就算了。你不讓自己的兒子當官,那也別來拆我石家的台啊!如今你擺出一副大公無私的姿態,卻硬生生的毀了我石家後輩的大好前程,到底居心何在?!”

  石亨越想越氣,遂狠狠發下重誓,此生與于謙不共戴天!

  然而想要扳倒于謙又談何容易。想當初瓦剌兵臨京都時,若不是于謙極力主張由代政王頂替皇位坐鎮京師,朱祁鈺也登不上這皇帝的寶座。可以說于謙就是景泰王朝的締造者,只要景泰皇帝在一天,于謙就得勢一天。

  理清了眼前形勢,石亨意識到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擊敗于謙,除非景帝朱祁鈺倒台!

  從此,為了迎候這看似遙遙無期的時機,石亨開始了漫漫等待。多年之後,轉機終於到來……

  景泰八年正月,按歷年朝規,皇帝要帶領群臣前往京郊行祭天大典。然而此時的朱祁鈺已是重病纏身,根本無力從事。

  要說皇帝的病根,那還得追溯到景泰四年懷獻太子朱見濟夭折之時。

  為了將親生子朱見濟扶上太子寶座,朱祁鈺可謂費了老鼻子勁,在使盡了一系列卑鄙手段之後,總算得以如願以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僅過了一年朱見濟就小腿一蹬一命嗚呼了,朱祁鈺最終白忙一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