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科涅夫最大的願望就是攻入國會大廈,他麾下的雷巴爾科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以機械化第9軍為先鋒,從施普倫貝格一路奮戰,渡過努特運河,向柏林外環公路殺去。當晚,他們攻入馬林菲爾德和蘭克維茨的南部郊區,抵達泰爾託運河,因遭到對岸德軍的猛烈炮擊而前進受阻。德軍已經摧毀了運河上的橋樑,沿岸工廠結實的鋼筋混凝土牆壁則構成了理想的防禦堡壘,幾乎堅不可摧。科涅夫命令雷巴爾科實施大規模炮火突擊,集中大約3000門火炮、自行火炮和迫擊炮對準一個地段開火,而後強渡運河。
同一天,近衛第3集團軍占領了科特布斯,最終包圍了德軍第9集團軍的“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殘餘力量。自4月19日在明謝貝格的最後一道防線崩潰以來,巴斯的第9集團軍被嚴重削弱,但他一直竭力保全北翼部隊。這時,其北翼部隊和法蘭克福衛戍部隊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堅決頂住蘇軍對菲爾斯滕瓦爾德的迅猛攻勢,堅守陣地到最後一兵一卒。根據最高統帥部下達的4月24日之前包圍德國第9集團軍的命令,科涅夫在4月21日就將雷巴爾科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的偵察部隊從北部調往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歸入崔可夫的部隊。
此時,蘇軍幾乎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但由於包圍圈拉得過大,蘇軍防禦力量薄弱,德軍很有可能從兩條路線突圍:向西朝著易北河方向逃竄,向西北渡過施普雷河逃竄。巴斯派出3個步兵師保護這些路線:部署在利岑的第156師、庫爾馬克和黨衛軍“尼德蘭”裝甲擲彈兵師的餘部。此外,黨衛軍第32裝甲擲彈兵師的部分兵力重新進行部署,保護施普雷河和奧得河—施普雷河運河沿線,從菲爾斯滕瓦爾德到穆傑爾塞的道路。
包圍圈內的德軍處境相當危急。數以萬計從東部逃來的德國難民和包圍圈內躲避戰爭的居民,與納粹國防軍一起擠在施普雷瓦爾德。食物還算充足,但平民和士兵混雜在一起,使得內部交通狀況愈加惡化。燃料和彈藥嚴重短缺。此外,這些德國人還遭到蘇聯空軍第2、16和18集團軍的24小時不間斷的轟炸和攻擊。
4月21日,被困德軍的炮彈消耗殆盡。海因里希獲悉消息後,立即建議巴斯將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扔到一邊,放棄奧德河上的陣地,想方設法突圍。第二天,他給克萊勃斯打電話強調指出,如果不允許第9集團軍立即撤退,他們在當天結束時就有可能被蘇軍包圍並分割為兩部分。幾小時後,克萊勃斯打來電話,只同意防守法蘭克福的部隊撤離陣地,加入到第9集團軍現在的陣地上來。
法蘭克福的德國守軍用了3天多的時間,直到4月25日,才成功突出重圍。此時,科涅夫派遣的第28集團軍餘部已經完成對包圍圈的封閉。同時,近衛第5和13集團軍在近衛坦克第4軍的支援下,封鎖了德軍企圖逃往易北河的道路。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3集團軍在托伊皮茨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第28集團軍連接起來。這樣,蘇軍就完成了對德國第9集團軍的包圍。直到此時,巴斯才終於決定採納海因里希的建議,準備於4月28日實施突圍。
四面楚歌 雙管齊下合圍柏林(4)
此刻,雷巴爾科的部隊距離崔可夫的近衛坦克第8集團軍最多只有11公里,列柳申科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距離第47集團軍也只有32公里。蘇軍幾乎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柏林很有可能被蘇軍這種鉗形攻勢分割成兩部分。這樣一來,雷巴爾科的部隊就會占據最佳進攻陣位,向國會大廈發起最後的突擊。凌晨1時左右,科涅夫接到最高統帥部下達的第11074號密令,通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他們的作戰區域將分別從呂本到托伊皮茨、米滕瓦爾德和馬林多夫,會合地點是柏林城內的安哈特車站。根據該命令,國會大廈這個被蘇軍視為戰利品的目標正好落在了朱可夫的作戰區域內,而科涅夫的作戰區域距離國會大廈僅有137米。
科涅夫,這位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儘管非常惱火,但還是立即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十分明確,他的部隊在攻克柏林的任務中仍將擔當重要角色。事實上,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已經做好了奪取國會大廈的準備。渡過泰爾託運河後,他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德軍的戰壕、機槍掩體和隱蔽的裝甲車輛了。科涅夫計劃藉助大規模的炮火攻擊渡過運河。就在一周前柏林戰役剛打響時,科涅夫和朱可夫都曾利用火炮轟擊德軍。而科涅夫這次動用的火炮數量遠遠超過戰役開始時的數量,在前沿陣地每1000米就部署了650門火炮,共計1420門火炮,計劃於4月24日上午6時20分開始對德軍陣地進行長達55分鐘的炮擊,希望藉此摧毀德軍防線。科涅夫部署的火炮密度很大,轟炸的目標也非常多。除了某些建築物和十字路口外,400門火炮同時向目標開火。炮擊結束後,雷巴爾科的3個軍接到命令強渡運河:右翼的機械化第9軍向巴科前進,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1方面軍取得接觸,協助他們渡過達默河。這時,來自各個坦克集團軍的聯絡官之間已經取得了聯繫。雷巴爾科指示機械化第9軍的第70和71旅向馬林迪爾德推進,掩護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的進攻。
同時,列柳申科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接到命令繼續向波茨坦前進,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47集團軍合力包圍柏林。臨近4月24日結束時,蘇軍對柏林的包圍圈僅剩下一個長24公里的缺口。近衛機械化第6軍攻占了波茨坦以西30公里處的布蘭登堡,成功奪取了大約24公里長的戰線,期間將德軍“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揚”師攔腰斬斷。
同一天,近衛第3集團軍占領了科特布斯,最終包圍了德軍第9集團軍的“法蘭克福—古本”集團的殘餘力量。自4月19日在明謝貝格的最後一道防線崩潰以來,巴斯的第9集團軍被嚴重削弱,但他一直竭力保全北翼部隊。這時,其北翼部隊和法蘭克福衛戍部隊接到希特勒的命令,要堅決頂住蘇軍對菲爾斯滕瓦爾德的迅猛攻勢,堅守陣地到最後一兵一卒。根據最高統帥部下達的4月24日之前包圍德國第9集團軍的命令,科涅夫在4月21日就將雷巴爾科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的偵察部隊從北部調往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歸入崔可夫的部隊。
此時,蘇軍幾乎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但由於包圍圈拉得過大,蘇軍防禦力量薄弱,德軍很有可能從兩條路線突圍:向西朝著易北河方向逃竄,向西北渡過施普雷河逃竄。巴斯派出3個步兵師保護這些路線:部署在利岑的第156師、庫爾馬克和黨衛軍“尼德蘭”裝甲擲彈兵師的餘部。此外,黨衛軍第32裝甲擲彈兵師的部分兵力重新進行部署,保護施普雷河和奧得河—施普雷河運河沿線,從菲爾斯滕瓦爾德到穆傑爾塞的道路。
包圍圈內的德軍處境相當危急。數以萬計從東部逃來的德國難民和包圍圈內躲避戰爭的居民,與納粹國防軍一起擠在施普雷瓦爾德。食物還算充足,但平民和士兵混雜在一起,使得內部交通狀況愈加惡化。燃料和彈藥嚴重短缺。此外,這些德國人還遭到蘇聯空軍第2、16和18集團軍的24小時不間斷的轟炸和攻擊。
4月21日,被困德軍的炮彈消耗殆盡。海因里希獲悉消息後,立即建議巴斯將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扔到一邊,放棄奧德河上的陣地,想方設法突圍。第二天,他給克萊勃斯打電話強調指出,如果不允許第9集團軍立即撤退,他們在當天結束時就有可能被蘇軍包圍並分割為兩部分。幾小時後,克萊勃斯打來電話,只同意防守法蘭克福的部隊撤離陣地,加入到第9集團軍現在的陣地上來。
法蘭克福的德國守軍用了3天多的時間,直到4月25日,才成功突出重圍。此時,科涅夫派遣的第28集團軍餘部已經完成對包圍圈的封閉。同時,近衛第5和13集團軍在近衛坦克第4軍的支援下,封鎖了德軍企圖逃往易北河的道路。4月24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3集團軍在托伊皮茨與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第28集團軍連接起來。這樣,蘇軍就完成了對德國第9集團軍的包圍。直到此時,巴斯才終於決定採納海因里希的建議,準備於4月28日實施突圍。
四面楚歌 雙管齊下合圍柏林(4)
此刻,雷巴爾科的部隊距離崔可夫的近衛坦克第8集團軍最多只有11公里,列柳申科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距離第47集團軍也只有32公里。蘇軍幾乎完成了對柏林的包圍。柏林很有可能被蘇軍這種鉗形攻勢分割成兩部分。這樣一來,雷巴爾科的部隊就會占據最佳進攻陣位,向國會大廈發起最後的突擊。凌晨1時左右,科涅夫接到最高統帥部下達的第11074號密令,通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和烏克蘭第1方面軍,他們的作戰區域將分別從呂本到托伊皮茨、米滕瓦爾德和馬林多夫,會合地點是柏林城內的安哈特車站。根據該命令,國會大廈這個被蘇軍視為戰利品的目標正好落在了朱可夫的作戰區域內,而科涅夫的作戰區域距離國會大廈僅有137米。
科涅夫,這位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儘管非常惱火,但還是立即不折不扣地執行命令。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十分明確,他的部隊在攻克柏林的任務中仍將擔當重要角色。事實上,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已經做好了奪取國會大廈的準備。渡過泰爾託運河後,他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德軍的戰壕、機槍掩體和隱蔽的裝甲車輛了。科涅夫計劃藉助大規模的炮火攻擊渡過運河。就在一周前柏林戰役剛打響時,科涅夫和朱可夫都曾利用火炮轟擊德軍。而科涅夫這次動用的火炮數量遠遠超過戰役開始時的數量,在前沿陣地每1000米就部署了650門火炮,共計1420門火炮,計劃於4月24日上午6時20分開始對德軍陣地進行長達55分鐘的炮擊,希望藉此摧毀德軍防線。科涅夫部署的火炮密度很大,轟炸的目標也非常多。除了某些建築物和十字路口外,400門火炮同時向目標開火。炮擊結束後,雷巴爾科的3個軍接到命令強渡運河:右翼的機械化第9軍向巴科前進,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1方面軍取得接觸,協助他們渡過達默河。這時,來自各個坦克集團軍的聯絡官之間已經取得了聯繫。雷巴爾科指示機械化第9軍的第70和71旅向馬林迪爾德推進,掩護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的進攻。
同時,列柳申科的近衛坦克第4集團軍接到命令繼續向波茨坦前進,與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47集團軍合力包圍柏林。臨近4月24日結束時,蘇軍對柏林的包圍圈僅剩下一個長24公里的缺口。近衛機械化第6軍攻占了波茨坦以西30公里處的布蘭登堡,成功奪取了大約24公里長的戰線,期間將德軍“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揚”師攔腰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