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兵臨城下 直搗黃龍指日可待(3)

  此時,蘇軍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根據紅軍官方的統計,截至目前至少有33000名軍人陣亡,大批人員在戰爭中失蹤。此外,還有743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摧毀。朱可夫考慮到兵力損失慘重,他的部隊又延期了兩天才完成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作戰目標。此外,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能夠占領柏林、搶得頭功。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他對原來的作戰方案進行了修改。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仍將作為主力突擊部隊作戰,共同向柏林推進。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自離開屈斯特林後一直在第二梯隊作戰,現在將被分成3個主要的軍:坦克第9軍將加入第47集團軍和近衛騎兵第7軍,橫掃柏林北部,然後沿哈弗爾河向下,阻擋那些企圖從西部接近柏林和準備逃出柏林的德軍;第1機械化軍和近衛坦克第12軍將向東北部郊區推進,為第3和第5突擊集團軍的步兵開闢道路。如今,柏林東、西、北部郊區均被占領,南部的德軍忙於應付科涅夫的部隊。第69、第33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預備隊快速向前推進,準備消滅德國第9集團軍的殘餘部隊。

  進攻仍在不停地進行。4月20日上午,就在希特勒準備向前來參加自己生日的貴賓們敬酒時,盟軍的轟炸機也給他送來了一份生日禮物———對柏林城的最後一輪空襲。同時,第3突擊集團軍步兵第79軍的遠程火炮開始對柏林城發起第一輪地面炮火突擊。第47集團軍步兵第125軍成功占領了柏林東北部15公里處的貝爾瑙,第3突擊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成功穿過德軍第三道防線的沼澤地帶。一到空曠地區,裝甲部隊就在步兵前面快速開路,向城市東北郊的拉登堡和澤普尼克衝去。與此同時,第5突擊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2軍和坦克第11軍部分兵力徹底突破德軍第三道防線,準備進攻施特勞斯貝格。

  4月20日晚20時許,朱可夫向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卡圖科夫和參謀長波皮爾拍發了一份電報,命令:卡圖科夫、波皮爾(卡圖科夫的參謀長)同志:現在賦予你部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一項重大歷史使命:第一個攻入柏林升起勝利的紅旗。我現在親自命令由你們具體負責組織和實施,從每個軍選出一個最精銳的旅攻入柏林,並命令他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4月21日凌晨4時前攻入柏林郊區。勝利後立即向史達林同志報告,並向報紙電台公布。

  朱可夫朱可夫希望蘇軍攻入柏林後儘快通知史達林,這是可以理解的。他擔心士兵們一進入德國首都,將會立刻受到媒體的關注,這將給疲倦的士兵們帶來很大心理壓力,而且還可能在部隊中造成一種爭奪柏林的氣氛。

  當然,並非只有朱可夫一人考慮到了這些問題。甚至早在朱可夫下達命令之前,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就已經通過電報向近衛坦克第3、4集團軍指揮官下達命令:雷巴爾科和列柳申科同志:命令你們今晚務必攻入柏林,隨時報告進展情況!

  科涅夫1945年4月20日19時40分科涅夫魯莽地命令他的坦克部隊指揮官們全力朝柏林進軍,完全不必考慮側翼的安全。多年後,科涅夫回首往事時認為,他的將軍們當時一定認為他失去了理智,“當時,我知道我的坦克指揮官們一定在想:你把我們逼到這一境地,在沒有側翼部隊的掩護下貿然進軍,難道不怕德軍切斷我們與其他部隊的聯繫,從後方攻擊我們嗎?”但這一策略還是奏效了。短短不到24小時之內,雷巴爾科和列柳申科就分別推進了61公里和45公里。臨近黃昏時分,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已經抵達措森展開戰鬥,此時距柏林僅有40公里。

  措森是德軍兩個最高指揮部———陸軍總參謀部和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所在地。但就在蘇軍抵達前,這兩個機構已經匆忙撤走了。其中,陸軍總參謀部的一支車隊在向南撤往巴伐利亞的途中,被納粹空軍誤認為是蘇聯部隊進行攻擊,最後在自己人手裡車翻人亡。此時,德軍防禦幾乎全線吃緊。海因里希將軍意識到,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可以避免全城遭到毀滅,那就是必須讓戰鬥在柏林城外進行。他清楚,逐條街道、逐間房屋的巷戰必將導致巨大災難:在數量上占有一定優勢的德軍坦克和火炮在巷戰中派不上用場,而柏林市民在城破後也將遭到殘酷的殺戮。在海因里希看來,能夠使戰鬥在城外進行的惟一辦法就是在巴斯的第9集團軍殘部被烏克蘭第1方面軍包圍以前,立即將其撤回。但希特勒卻命令第9集團軍繼續堅守奧得河陣地。海因里希試圖用最能使人信服的方式讓希特勒收回命令,仍然遭到斷然拒絕。他讓克萊勃斯傳話給希特勒:“這道命令根本不可能成功,無法付諸實施,因此我請求您解除我的指揮權,交給其他人。我願意作為一名“國民衝鋒隊”隊員,與敵人血戰到底。”克萊勃斯對此表示懷疑,但他表示願意代為轉達。過了一會兒,他打電話給海因里希,第9集團軍將繼續堅守陣地,所有可用部隊將部署到巴斯的第9集團軍和舍爾納的中央集團軍群之間的缺口。

  兵臨城下 直搗黃龍指日可待(4)

  此刻,海因里希清楚地意識到,柏林戰役已經註定要失敗了。當天夜間,他在巡視前沿陣地時發現所到之處都瀰漫著即將崩潰的氣氛,無論單個士兵還是殘餘部隊,都明顯地流露出撤退的念頭。“所有人都迫切要求後方迅速提供彈藥、油料或其他必需物資。”在柏林東北部的埃伯斯瓦爾德,情況更加混亂。海因里希發現,所有的部隊,甚至包括納粹黨衛軍在內,要麼在林子裡休息,要麼隨著難民一起撤退,根本沒有人組織和指揮他們。凌晨3時左右,希特勒召開的元首會議滑稽而又絕望地結束了。希特勒抱怨“所有困難都是由第4集團軍的背叛造成的”,這支部隊在科涅夫部隊進攻的第一天就遭到重創。來自外交部的沃爾特·海威爾是馮·里賓特洛甫的聯絡員,他謹慎地向希特勒建議應當立即在外交上採取主動攻勢。根據希特勒的一位官員回憶,希特勒轉過身,拖著疲憊、沉重的步子咕噥道,“政治?我與政治已沒有任何關係了,政治讓我感到厭惡!”他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轉過身對在場的所有人說:“我死後,你們就不得不忙於政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