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好,我正要等著與他們決戰哩。”翼王從容笑道,“曾國藩既然來了,他們的陸師也就快到了,好戲快開場了。趁這個空隙當口,衛天侯,請你派個承宣官趕快渡過鄱陽湖,換上快馬,去把林啟容找來開個軍事會議,限他明天巳時初刻(上午九時)趕到!”

  大綱道:“這個地方我熟悉,從縣城渡過湖去,對岸就是梅家洲。這洲原來是一片沙洲,後來和陸地連在一起,好像老鷹守在鄱陽湖西口。老鷹身子在九江,頸脖子在盔山,那張尖尖的嘴則伸進了湖中,正對著東岸的縣城。從梅家洲去九江城有一條大道,大約五六十里光景,快馬加鞭,不消一個時辰就到了。”

  玉昆立刻用翼王名義寫了一道手諭,鈐上小印,著翼殿承宣即時下了舢板,渡湖前往九江去了。

  翼王與參謀人員由大綱陪同登岸,住進了縣衙,作為翼殿行營,大綱搓著手道:

  “殿下,我留在湖口是專為等你的大駕。你來了,不用都擠在湖口這座小城裡,梅家洲那邊無人把守,讓我移營過去吧。”

  “不急,明天開過軍事會議,再移營也不遲。”

  翼王喜歡遊覽名山大川,雖在大戰迫在眉睫的時候,而瀟灑一如往日。他命大綱引導,與眾幕僚同游下石鐘山,山上半山亭、懷蘇(蘇軾)亭、江天一覽亭等台閣玲瓏,樹木蒼翠清幽,遙望對岸廬山五老峰,雲遮霧繞,若隱若現。俯瞰鄱陽湖,連天碧浪,氣象萬千。清清湖水,從石鐘山下洶湧卷騰,一泄入江,道不盡千古風流事,唱不完歷朝興衰史。

  翼王不勝感慨道:“湖口控江扼湖,果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座鄱陽湖閱盡了人間滄桑,三國時代東吳大都督周瑜駐節柴桑口(今九江市),就在鄱陽湖中訓練水師。後來周瑜死了,魯肅從劉備、關羽手中分得了長沙郡,才在洞庭湖中操練水師,岳州岳陽樓本是魯肅的閱兵台,可惜湖口沒有周瑜的遺蹟。”

  以晃笑道:“說不定我們足下的江天一覽亭,就是當年周瑜的閱兵所在哩。”

  曾錦謙道:“若干年後,湖口必定會多了幾處古蹟,供後人憑弔。”

  眾人詫異道:“古蹟還有新造的?”

  錦謙笑道:“那便是太平天國翼王點將台,和太平軍與妖軍大戰時的軍事故壘。”

  眾人大笑道:“說得是!後人看今,正如今人弔古。”

  達開道:“鄱陽湖的故事多得很。元朝末年,反元起義軍紛紛崛起,長江一帶就有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三支人馬。其中占據湖廣和江西的陳友諒最強,卻不料朱元璋以弱敵強,和陳友諒的水軍決戰於鄱陽湖,陳軍擁有許多三層的艨艟大艦,朱軍都是小船。但是朱軍奮勇殺敵,縱火焚燒敵船,陳軍大敗,朱元璋一勝定乾坤,開闢了明朝的天下。這也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範例,管教今日鄱陽湖也成了曾國藩水師的葬身之地。”

  以晃也讀過些史書,說道:“當初陳友諒的水師是從南昌入鄱陽湖,迎戰朱元璋,兩軍相遇於湖中的康郎山,才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水戰。現在妖軍的水師都在大江之上,怎麼會葬身到鄱陽湖中來?”

  達開微笑道:“今日游山,且先盡情賞玩鄱陽美景,留下這道啞謎,明日軍事會議上再與諸君斟酌。”

  次日巳時未到,林啟容從九江城拍馬來到梅家洲東岸,換船渡江,進謁翼王。啟容今年三十三歲,也是廣西老弟兄,黑瘦精幹,處事沉著,遇驚不慌。所以去年翼王初次西征時挑選他作了九江守將,果然成了太平軍中一員名將。達開見啟容來了,問道:“九江城下有妖軍出現嗎?”

  “還沒有哩,曾大妖頭既然來了,他們不會太遲,大概三五天內都會來送死的!”

  翼王笑了一笑,詢問錦謙道:“人馬到齊了嗎?”

  “軍帥以上都到了,正聚在議事廳中等候,地圖也張掛好,殿下可以去了。”

  翼王金冠龍袍,快步進入議事廳,眾將官肅立迎候,翼王居中坐了,左右各排了兩行座位,檢點以上坐在前排,後排是年輕的指揮、將軍和軍帥等,與會的一共有二三十人,達開擺手示意眾人坐下,環顧眾將,個個精神飽滿。他滿意地微微頷首道:“今天召集諸弟兄來議事,你們心中必定明白,與妖軍的一場生死決戰就在眼前。我們聚在一起,就是要商討這個仗怎麼打法?妖軍一時僥倖,得意忘形,九江不過作為跳板。他們的野心是要奪取安慶和天京。因此,我鄭重告訴弟兄們,以湖口為界,只許前進,決不允許後退一步!我們的戰爭目標,不是僅僅守住九江和湖口,而是要經過這場決戰,大踏步向前收復田家鎮,收復黃州,收復武昌!可是妖軍水師擋在我們前面,怎麼辦?”

  “消滅他們!”眾將軍轟然叫道。

  “對,消滅他們。可是目前妖軍船大船多,而我們損失了近萬艘戰船。敵強我弱,還能消滅敵人的水師嗎?”

  將軍們向來憑勇氣打仗,翼王這一問,便都順口答道:

  “管他強不強,大不大,近距離火攻,一向是我們的看家本領。用我們的舢板船貼近了他們的大船,去放火燒船,還怕他們不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