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王龍輿之後,是幾十頂黃綢小轎,那是王后賴氏娘娘和幼天王福瑱,還有許多妃嬪乘坐的。在這以後,又是一條彩龍,又是一隊龍鳳日月旗。然後是一千名太平軍將士,半數步兵,半數騎兵,雄糾糾,氣昂昂,舉行正式的入城儀式。隊伍中間,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是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還有巾幗英雄洪宣嬌。

  諸王和宣嬌之後,又是一大批諸王眷屬的轎輿。翼王騎在馬上左顧右盼,大街兩旁觀看的人群中有人嘖嘖議論:

  “這位穿黃袍的王爺這麼年輕!”

  “噓!他就是翼王,別瞧他年輕,卻是五十萬大軍的統帥,從武昌一路東下,勢如破竹!乖乖,可是個了不起的大元帥。”

  “是啊,是啊,兩江制台平時那麼威風,剛剛逃出衙門,就被喀嚓一刀了。”

  “現在漢人當家了,但望天下從此太平了!”

  翼王心潮起伏,“不錯,我們千戰百戰,總算打出了一座漢人和各族同胞當家的江山,(太平軍中有許多廣西壯族和其他民族,韋昌輝就是壯族),然而任重道遠,得了南京,才不過是第一步。”他望望騎馬在前的東王,兩肩高聳,肩背僵直如鐵板一塊,凝凝然,昂昂然,好像他的威嚴的後背也能顯出無盡的威風,叫人側目而視。達開嘆了口氣,不禁暗暗自語:“太平天國的前途就看他的了!”滿天喜悅的心情忽地里蒙上了一層憂鬱的陰影。

  第二十一章 議北伐,三王對立

  正當秦日綱軍接防南京城南防務的時候,向榮率領的清軍一萬五千人也從武昌水陸兼程趕抵南京江面,在大勝關西南的板橋鎮登岸。翼王得報後,立即命令秦日綱派兵堵擊,清軍且戰且退,繞道城南四十里外的秣陵關,轉往城東二十里的沙子崗,進入孝陵衛以東的紫金山區。那殿後的張國梁卻返身過來,揮刀喝住清兵,死守住一座山麓,開槍還擊,再不肯退了。太平軍架炮猛轟,山上也開炮還擊,鏖戰一個時辰,太平軍前哨部隊人少,只得撤回沙子崗,請兵再戰。

  這天正是天王進城的日子,御駕已經進了儀鳳門,將近鼓樓了,一騎快馬由紫金山前線如飛而來,快馬上坐著一名十六歲的年輕軍帥,踟躕著下馬佇立道旁,不敢驚動車駕,見主將秦日綱騎馬來到面前,立刻喊道:“丞相,有要事稟報!”秦日綱料想有了敵情,策馬來到道旁詢問究竟。達開回首見那年輕軍官,一雙大眼極其機伶,虎頭虎腦不脫稚氣,想起了是兩年前從藤縣去永安途中投軍的大孩子,姓名大概是叫陳玉成吧。後來吵著不肯在聖庫辦糧食,讓他隸屬秦日綱部下,作戰勇敢異常,升了軍帥了。秦日綱三言兩語將陳玉成打發走了。回到翼王身邊,悄悄道:“向榮這個老狗,來意不善,在紫金山和我們炮戰了一個時辰,不肯後退,大概是打算在那裡紮營和我們長期對著幹了,這可是個後患。殿下,再給我一萬人馬,把他們包圍起來消滅了吧。”

  翼王點了點頭,縱馬上前,和東王並肩道:“剛才前線來報,妖兵在紫金山和我炮戰一個時辰不肯後退,看來是準備在那裡紮營了,發動一場大戰,把他們乾乾淨淨消滅了吧。”

  東王沉吟道:“且慢,今天進了城先安頓下來,明天辰時你與六弟齊集天王府議事,有好幾件大事須作決定,到時候再說吧。”

  昌輝詢問前線發生了什麼事,達開說了大概,昌輝道:

  “打,非把他們打跑不可!”

  當天諸王恭送天王洪秀全進了由兩江總督衙門改成的天王府。時間倉促,只在門額上糊了一張黃紙,上書“天王府”,又在門廊下懸掛了四幅黃綢,每幅上硃筆大書五字,乃是: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准進,否則雪雲中。”(雪雲中即是雲中雪,太平天國隱語指“刀”)。大門外有御林侍衛數十人帶刀警衛,一切都是草創氣象。

  天王與后妃進府之後,東王向宣嬌道:“西王府人口少,目前沒有合適的衙署可作府址,且先到我府中暫住幾時,以後再覓新址吧。”

  宣嬌知道秀清不懷好意,撇撇嘴道:“承情了。我與翼王妃是結拜姐妹,性情相投,過去住在一起慣了,還是住到翼王府去吧。望你東王九千歲顧念朝貴舊情,賞我幾間草屋存身就感激不盡了。”

  秀清知道宣嬌話中有刺,心中不悅,板了臉,掉頭便走,帶了眷屬,前往夫子廟附近瞻園路上原藩台衙門的臨時東王府去了。昌輝安慰道:“王姑放心,四哥才進城,忙不過來,過一陣有了合適的房屋,一定會撥給西王府的。”

  “哼!”宣嬌冷笑道:“我才不擔心呢!”

  南王遺屬由賴漢英差人引導前往舊臬台衙門改作的南王府,剩下了北王與翼王。南京城中三個大衙門都有了主了,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翼王暫且住到通濟門內大中橋西斛斗巷、清初靖逆侯張勇的故居,北王也住在附近另一處公侯舊居,中間僅僅隔了一條文思巷,三家眷屬在斛斗巷分手,翼王與北王相約,明天在御前會議上,一定要力爭出兵,把向妖的主力殲滅。

  次日一早,翼王約了北王,各帶了侍衛儀從二百人,改乘黃綢大轎,來到天王府。同時,東王的儀駕也浩浩蕩蕩來到了,十副大鑼鼓開路,一面黃綢大旗前導,乃是:“真天命太平天國勸慰師、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楊。”士卒七八百人前後擁護。東王楊秀清威儀非凡地坐在十六抬大轎中,猶覺不甚滿足,因為他這副儀仗,比了昨日天王進城時的鑾駕遜色多了。九千歲比萬歲不過一步之差。他要在軍民心目中,豎起自己高大尊嚴的形象,儀仗中也要有龍,也要有旗,還要有更多更大的鑼鼓,更大的轎輿。這以後他都做到了,而且更勝過了天王出巡的儀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