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昌輝道:“近日我為他事去過中軍大營,四哥為了攻城不下,也覺進退兩難。繼續攻打下去,實無把握。撤軍吧,西王之仇未報,這口氣咽不下去,西王妃就第一個不答應,她還三天兩天去催四哥加緊攻城哩。因此,我雖也想向四哥進言撤兵,卻蓄而未發,恐怕碰他的釘子。”

  達開道:“事機危迫,不容再延,我先去見宣嬌,先說服了她,才能使四哥決心撤兵。”

  宣嬌和幾名貼身侍女住在一家民宅大院中,由西王府親兵侍衛,見達開到來,煩躁地先問道:“七哥,哪一天才能攻下長沙城?我可等得不耐煩了,我們的將士都變成熊包了,炸開了一丈多寬的城牆缺口竟然沖不進去。”

  達開進屋坐下,說道:“不是我們的將士不中用,大概遇上了城中臨敵不懼的高手,雖然對陣為敵,我卻佩服他們,看來不能再指望依靠挖地道來攻城了。”

  “那可怎麼辦?雲梯不是更不管用嗎,還有在桂林試過的呂公車,反而被妖兵推倒,白白損失了我們多少將士,還有什麼攻城的好辦法?”

  “沒有了,沒有了,現在唯一的辦法是撤軍!”

  “我不答應!”宣嬌嚷道,“不能讓五哥白白死了,必須打下長沙城為他報仇。七哥,怎麼你也泄了氣,半途而廢了?”

  “宣妹,你錯了,只有目前保全實力,避實擊虛,轉移攻擊目標,拿下全中國,才是真正為五哥報了仇。現在圖一時痛快,不惜重大犧牲,使全軍大傷元氣,那是愚蠢的自殺行為。宣妹,你應該從長遠著想,保住我們的太平軍,將來為西王報大仇,而不應因小失大,斤斤拘泥於目前的小仇。現在我準備去向東王進言撤軍,你若不答應,東王必定顧忌猶豫。所以我先來勸說你,這不是我們兄妹之間平常的閒談,而是事關革命大局,我代表數萬將士求你了!”說罷,躬身一揖。

  宣嬌陡然清醒過來,淚花泛泛,欲流又止,哽咽了一會,終於斷然道:“七哥,我聽你的,舍小仇而報大仇!走,我和你一起去見四哥。”

  他們連袂來到設在一座祠堂里的東王大營,秀清剛才接見了兼管土營的殿左一指揮蒙得恩,說是第三條地道已經挖通,正在往裡送炸藥,布引線,明日午前可以完成,東王下令明日正午爆炸。又召集林鳳祥、李開芳等部將,布置頭二三隊沖城敢死隊,及大批接應兵馬。他們走後,秀清猶在判事房中蹀躞徘徊。前兩次炸城失敗,他沒有把握這回定能成功,若是又失敗了怎麼辦?還能在敵人內外夾攻中繼續僵持下去嗎?他也想到撤軍,可是他是個生性倨傲的人,撤軍無異承認自己指揮進攻失敗,這將影響他的威信。他不願輕易作出這個決定,而且從天王以下,都強烈要求為西王復仇,特別是西王妃宣嬌,這一股復仇情緒使他不能不對撤軍慎重考慮。他熟悉三國故事,好像《三國演義》上,也有一段曹操用兵進退兩難的事,臨窗沉思了好一會,才想起了是曹操向漢中進兵,與劉備兵馬在陽平關相持了兩個月,進退不得。那天傍晚用膳時,夾了一筷雞脯肉,曹操的牙齒不好,嚼了好久也嚼不爛,吐了又可惜,恰巧部將來請示當晚的口令,他隨口答了一聲:“雞肋”!秀清不禁長嘆一聲。不錯,這座長沙城,攻之不下,棄之可惜,不也正如曹操咬那嚼不爛的雞肋的感覺嗎?這時,侍衛來報:“翼王五千歲與王姑求見!”

  “傳他們在聽事處(議事廳)相見!”秀清猜不透宣嬌為什麼和達開同來。他緩緩步入廳中,達開和宣嬌起身見禮,秀清擺了擺手,一同坐下之後,冷冰冰地問道:

  “七弟,西岸沒有戰事吧?”

  “西岸無事,東岸攻城久而無功,卻令小弟不安。”

  “為什麼?”秀清厲聲道,“攻城的事自有愚兄指揮,何必要你操心!”秀清原就鐵板的臉更加拉長了。

  達開壯了壯膽,侃侃談道:

  “我軍進攻長沙本是攻其無備,乘虛奔襲,現在屯兵堅城之下,內有強敵,外有重兵,處於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已經失去原來攻城的意義。我圍長沙城,妖兵則反包圍我軍,兩次炸城成功,卻無法突入,可見守城妖兵的頑強,縱然有第三四次爆炸,也不一定就能僥倖。而我軍長期被圍,軍中缺少炮藥油鹽,將士死傷了,亦無法補充,妖軍則可源源不斷補充兵員給養。敵處優勢,我處劣勢。孫子兵法主張用兵速戰速勝,‘兵貴勝,不貴久。’久則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再高明的人也無法挽回危局。四哥,我們現在到了必須撤兵的時候了,只有撤軍才能化被動為主動,變劣勢為優勢,現在立刻撤兵尚可維護體面,若在妖兵發動總攻下被迫退兵,那就狼狽不堪,危不可言了。時機緊迫,願四哥三思。”

  秀清被達開的話觸動了最忌諱的地方——個人的威信與全軍的體面,他沉思著,不能不承認達開的話是正確的,戰爭形勢已到了非撤不可的危險地步。早撤可維持體面,遲則一敗塗地更無威信可言,他沉下頭痛苦地盤算了好一會,終於抬起頭來掩飾道:“撤軍的事愚兄早在考慮之中了,可是西王之仇未報,宣妹不會說我忘了金田結盟,生死同心的義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