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會員賽如發了瘋,憋了好久好久的氣,恨不得一鼓腦兒都向劉垂道的頭上潑去,腳步紛雜,都喊“走,走,上奇石墟去斗劉妖!”

  忽聽得一聲斷喝:“站住!”聲音不響,卻如驚雷猛炸,震懾得人人屏息靜氣,腳步兒像釘住似地,原地死死吸住了腳下的黃土地,誰也不敢挪動半步!又好似大將軍登台發下了號令,旌旗一揚,萬眾肅立,仿佛天也屏氣,地也無聲,天地萬物都在靜聽石大將軍的將令!

  達開幽幽的悲憤的語聲似從萬山深谷遊絲般穿隙越澗卻又沉重得如同萬千斤重的岩石傳到眾信徒的耳中,壓上他們的心頭,“拜上帝會的信徒們,皇上帝憐憫華夏神州遭劫,派他的第二位愛子,耶穌之弟降凡斬妖救民,一切妖魔鬼怪不甘死亡,都在作臨死前的反撲,不論他們怎樣使盡陰謀詭計,他們終是註定要被乾乾淨淨地從這個世界上消除掉的,馮先生不是出獄了嗎?這就是皇皇上帝發大威力給我們後生小子的昭示,我們應該感激天父,讚美天父,為馮先生祝福。可是勝利還剛剛開頭,有些兄弟就忘了入會時發誓遵守的《天條十款》,忘了我們拜上帝會的嚴明紀律——一切行動都要服從頭目的指揮!受教主的重任,我石達開就是貴縣拜上帝會的大頭目,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能獨自行動。可是剛才你們做了什麼糊塗的事!你們想想,去把劉垂道打一頓出氣,會招來什麼樣的後果?或者是沒完沒了的互相械鬥,就像打冤家一樣,也許打了幾輩子也不會有個結果。或者給妖魔劣紳告狀的藉口,搬了官兵來抓人。不!我不允許這樣盲目行動!我們拜上帝會自有遠大的目標。我們奉天父天兄和真主之命,盡力擴大會員,團練鬧他們的,我們傳我們的教,擴大我們的聲勢,終有一天我們的力量可以壯大到壓倒一切,拯救全縣、全府、全省乃至全中國,劉垂道算什麼!不過是一條癩皮狗,不在我們的眼中,暫時放他一放,以後時機到來,我們一踩足就能將他踏扁。古人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小的地方要忍才能成大事,我跟你們講了許多次,怎麼今天你們還想隨意行動!”

  在達開銳厲目光的凜凜神威面前,犯了過錯的一些會員低下了頭表示慚愧。達開繼續道:“我們要有嚴明的紀律,不然,一哄而上,一鬨而散,如同一盤散沙,還能成大事?我們農民吃虧的就在不能團聚成一股力量,而拜上帝會則由天父天兄和真主授給我們一種神力,使我們緊緊凝聚在一起,窮苦百姓就不怕別人的欺侮了。今天有些兄弟不守紀律,犯了天條,初次從寬處分,都跪到會旗下面去懺悔,保證下次決不再犯!”

  懺悔過後,達開又道:“馮先生在獄中受盡折磨,得了一場大病,現在暫時回到廣東家鄉養病,病好了就會和真主一塊兒回廣西來的。劉垂道這次敗在我們手中,不會甘心,一定還要造謠生事,胡說八道,你們回去後,可以分頭轉告今天不曾來的鄉親們,讓大家明白,團練如果造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反駁。”

  這一著棋果然被達開料中了,劉垂道後來命各村團練散布謠言,說是拜上帝會被官府禁止了,姓馮的也被押回原籍管束。幸虧拜上帝會會員事先心中有了底,士氣不曾受到沮喪,把團練的謠言都一個個批駁得灰溜溜的煙消雲散。貴縣拜上帝會由於石達開的努力,終於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堅持下來了。

  當時“拜會”散去,外甥貴生收下會旗交給姑媽春娥帶回屋裡去了。宣嬌埋怨道:“達哥,你也太小心了,大伙兒要去挫挫劉大斗的威風,就讓他們去鬧一鬧又何妨。”

  達開正色道:“宣妹,別人急躁糊塗猶可說,你是會中的骨幹,是我的好幫手,應該想得周到些,彌補我疏漏的地方,怎麼也跟著別人起鬨,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就明白了。三國時諸葛亮北出祁山,向魏國的主帥司馬懿挑戰,準備得了勝仗就進攻長安,誰知司馬懿只守不戰,諸葛亮派人送一幅女人的頭巾給司馬懿以羞辱他,當時魏國的將軍們耐不住了,都勸主帥出兵,不可受辱,可是司馬懿卻忍受了,他料定蜀道艱險,糧草轉運困難,諸葛亮糧草接濟不上,必定不戰而退,後來諸葛亮死在五丈原,果然不曾前進一尺就退兵了。司馬懿用兵勝過諸葛亮,這在孫子兵法上叫做‘不戰而勝’。兵書上說:‘凡用兵之法,百戰百勝,不算希罕,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最好的。’(“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對付劉大斗這種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在將來不戰而勝的,何必現在鬧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呢?”

  宣嬌聽得出神,用愛慕的眼光望著達開道:“達哥肚子裡有這麼多學問,將來帶兵一定能打勝仗!”

  達開笑道:“治國平天下的學問都在我的腹中哩,何止是帶兵打仗!”

  宣嬌忽然嘆了一口氣,達開疑惑道:“宣妹怎麼啦?”宣嬌臉一紅,眼中幾乎浮上感傷的淚花,這麼好的如意郎君,卻無福享受!她急忙止住淚水,掉頭向屋裡走去,說道:“達哥,我該回去了!”

  轉眼秋盡冬逝,道光二十九年的春天來臨了。這是一場掀天動地大風暴的前夕,一切促成這場大風暴的因素都在平靜的表面下,暗暗地潛流涌動。三月中,馮雲山托民信局帶信給賜谷村黃為政,說是:“病軀漸愈,但思念眾多兄弟姐妹,特別是紫荊山區,不知近況如何。深恐數載心血,付諸東流,盼弟等得便前往山中探望,並函告究竟,以慰長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