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俾斯麥號”中了兩條魚雷。一雷命中艦的中部,造成輕微損傷,但另一條魚雷在艦尾附近爆炸,炸壞了螺旋槳,碎片把舵也卡住了。這艘巨艦開始身不由主地在原地打轉。後來,艦員設法控制住了這艘軍艦,但仍然忽左忽右,航向飄忽不定。這就決定了它的命運。第二天(5月27日) 上午,托維海軍上將帶領戰列艦趕來,剛剛一個多小時,“俾斯麥號”被揍成一堆廢鐵,艦上的大炮完全被打啞了。但它沒有投降,也沒有沉沒。最後,“多塞特郡號”巡洋艦朝它發射了幾條魚雷,完成了致命的一擊,“俾斯麥號”連同它飄揚的海軍旗一起沉入海底,全艦2,000 多名艦員中只有110 人倖存。海軍航空兵陳舊的劍魚式飛機使“俾斯麥號”減慢前進速度,這一點是英國人取得這次勝利的保證。在返回“皇家方舟號”之前,兩架劍魚式飛機在“俾斯麥號”沉沒地點盤旋飛行,就是一種象徵性的標誌。
“俾斯麥號”被擊沉,標誌著德國人最後派遣自己最大的軍艦到大西洋進行破交戰的破產。此後,“格奈森諾號”、“沙恩霍斯特號”和“歐根親王號”龜縮在布勒斯特港內,成了皇家空軍轟炸機經常轟炸的目標,皇家海軍則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西洋和北極海域戰場,在那裡,英國試圖援助它的新盟友蘇聯。給向俄國運送軍械物資的運輸船隊提供保護,從這以後,這任務成了皇家海軍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在人員、飛機和軍艦方面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於挪威和芬蘭一帶的夏天一直是白晝,離德國岸基飛機基地又近,所以在這一帶海域作戰特別危險。
1941年7 月下旬,皇家海軍派遣“勝利號”和“暴怒號”航空母艦前去攻擊德國占領的挪威北部港口佩特薩摩和基爾克內斯,從而切斷德軍通往挪威南部的重要海上交通。艦隊駛達飛機起飛地點時被一架容克88式飛機發現,以至失掉了突然襲擊的機會。20架大青花魚式飛機和9 架管鼻燕式飛機攻擊了基爾克內斯,同時,9架大青花魚式飛機、9 架劍魚式飛機和6 架管鼻燕式飛機撲向了佩特薩摩港。這兩支飛行隊都冒著密集的高射炮火,與德國戰鬥機混戰。英軍損失了12架飛機,而德國船隊和港口設施只受到輕微損失。一個月後,“勝利號”和“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成功地起飛了39架颶風式飛機,參加摩爾曼斯克作戰;英國飛機再一次攻擊了德國船隊,而戰果同樣微不足道。
德國潛艇是對英國的主要威脅。德國人征服挪威、法國和荷蘭後,在整個大西洋海岸都建立了潛艇基地。其結果是,英國商船隊的損失開始逐步上升。大西洋之戰使英國損失商船1,500 多萬噸,人員損失超過10萬。溫斯頓·邱吉爾後來承認,“戰爭期間,真正使我坐臥不安的事情是德國潛艇的威脅。”
德國潛艇由於從法國海岸而不是從北海出發作戰,有效作戰範圍相對擴大,可以甩手大幹。它們採取了十分有效的新戰術:把潛艇組成“狼群”,夜晚從水面對敵方護航運輸隊發動攻擊,而不是實施單艇攻擊。德國潛艇還經常得到福克禿鷹式遠程轟炸機的配合。這種飛機為“狼群”潛艇偵察敵護航運輸隊的位置,有時也實施攻擊。例如,1940年10月,在離愛爾蘭大約70海里的地方,禿鷹式飛機攻擊了“英國女皇號”郵船,使它被炸起火。
在護航運輸隊上空保持空中巡邏是對抗德國潛艇和禿鷹式飛機最好的武器,但岸防司令部的老式桑德蘭式水上飛機飛不到最危險的海區。還有,桑德蘭式水上飛機的速度慢,甚至德國潛艇發現它們以後常常有充裕時間下潛。在美國參戰以前,雖然美國大西洋艦隊參加了反潛戰,格陵蘭島東南的大西洋海域仍有一個600 海里的空白區( 這裡被叫做“黑窟”) ,是大洋兩岸的飛機都無法飛到的地方。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區,需要派遠程飛機和航空母艦為船隊護航。但是,直到1941年12月,能夠執行這種護航任務的B-24解放者式轟炸機只有9 架,而且根本不可能派出航空母艦來。實際情況是,值得驕傲的老艦“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已經在1941年11月14日在直布羅陀以東遭到德國潛艇的魚雷攻擊,並被擊沉。因此,這時皇家海軍在地中海連一艘航空母艦也沒有了。
為了抗擊禿鷹式飛機對護航運輸隊的騷擾,英國海軍部對“飛馬號”老式水上飛機供應艦進行了改裝,使它能搭載3 架管鼻燕式戰鬥機。這純粹是一錘子買賣,因為飛機是彈射起飛,不能返降,如果離陸上基地太遠,飛行員就只好在海上迫降,尋求救助。羅斯基爾海軍上校寫道:“他們的出擊要有一種俠士的冷酷。”總共有50艘商船進行了改裝,改成了彈射式武裝商船,但只能搭載颶風式戰鬥機。1941年8月3日,它們首次告捷,一架颶風式戰鬥機擊落了一架禿鷹式飛機。R ·W ·埃弗雷特海軍上尉說:“我開炮射擊了5 秒鐘……咬住了敵機,距離只40碼。此時我又開了一次炮,把炮彈全打光了。我看到,福克禿鷹式飛機的右翼碎片紛飛,機身內部好象也起了火。”這架禿鷹式飛機一頭栽進大海,埃弗雷特也開始想自己該怎麼辦。“我兩次想跳傘,但都猶豫了,飛機機頭朝下,肯定會砸上我的。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在英國軍艦‘徘徊者號’附近海面迫降,我成功了。‘徘徊者號’派來一條小艇,我受到了極好的款待。”
“俾斯麥號”被擊沉,標誌著德國人最後派遣自己最大的軍艦到大西洋進行破交戰的破產。此後,“格奈森諾號”、“沙恩霍斯特號”和“歐根親王號”龜縮在布勒斯特港內,成了皇家空軍轟炸機經常轟炸的目標,皇家海軍則把注意力集中在大西洋和北極海域戰場,在那裡,英國試圖援助它的新盟友蘇聯。給向俄國運送軍械物資的運輸船隊提供保護,從這以後,這任務成了皇家海軍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在人員、飛機和軍艦方面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於挪威和芬蘭一帶的夏天一直是白晝,離德國岸基飛機基地又近,所以在這一帶海域作戰特別危險。
1941年7 月下旬,皇家海軍派遣“勝利號”和“暴怒號”航空母艦前去攻擊德國占領的挪威北部港口佩特薩摩和基爾克內斯,從而切斷德軍通往挪威南部的重要海上交通。艦隊駛達飛機起飛地點時被一架容克88式飛機發現,以至失掉了突然襲擊的機會。20架大青花魚式飛機和9 架管鼻燕式飛機攻擊了基爾克內斯,同時,9架大青花魚式飛機、9 架劍魚式飛機和6 架管鼻燕式飛機撲向了佩特薩摩港。這兩支飛行隊都冒著密集的高射炮火,與德國戰鬥機混戰。英軍損失了12架飛機,而德國船隊和港口設施只受到輕微損失。一個月後,“勝利號”和“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成功地起飛了39架颶風式飛機,參加摩爾曼斯克作戰;英國飛機再一次攻擊了德國船隊,而戰果同樣微不足道。
德國潛艇是對英國的主要威脅。德國人征服挪威、法國和荷蘭後,在整個大西洋海岸都建立了潛艇基地。其結果是,英國商船隊的損失開始逐步上升。大西洋之戰使英國損失商船1,500 多萬噸,人員損失超過10萬。溫斯頓·邱吉爾後來承認,“戰爭期間,真正使我坐臥不安的事情是德國潛艇的威脅。”
德國潛艇由於從法國海岸而不是從北海出發作戰,有效作戰範圍相對擴大,可以甩手大幹。它們採取了十分有效的新戰術:把潛艇組成“狼群”,夜晚從水面對敵方護航運輸隊發動攻擊,而不是實施單艇攻擊。德國潛艇還經常得到福克禿鷹式遠程轟炸機的配合。這種飛機為“狼群”潛艇偵察敵護航運輸隊的位置,有時也實施攻擊。例如,1940年10月,在離愛爾蘭大約70海里的地方,禿鷹式飛機攻擊了“英國女皇號”郵船,使它被炸起火。
在護航運輸隊上空保持空中巡邏是對抗德國潛艇和禿鷹式飛機最好的武器,但岸防司令部的老式桑德蘭式水上飛機飛不到最危險的海區。還有,桑德蘭式水上飛機的速度慢,甚至德國潛艇發現它們以後常常有充裕時間下潛。在美國參戰以前,雖然美國大西洋艦隊參加了反潛戰,格陵蘭島東南的大西洋海域仍有一個600 海里的空白區( 這裡被叫做“黑窟”) ,是大洋兩岸的飛機都無法飛到的地方。為了填補這一空白區,需要派遠程飛機和航空母艦為船隊護航。但是,直到1941年12月,能夠執行這種護航任務的B-24解放者式轟炸機只有9 架,而且根本不可能派出航空母艦來。實際情況是,值得驕傲的老艦“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已經在1941年11月14日在直布羅陀以東遭到德國潛艇的魚雷攻擊,並被擊沉。因此,這時皇家海軍在地中海連一艘航空母艦也沒有了。
為了抗擊禿鷹式飛機對護航運輸隊的騷擾,英國海軍部對“飛馬號”老式水上飛機供應艦進行了改裝,使它能搭載3 架管鼻燕式戰鬥機。這純粹是一錘子買賣,因為飛機是彈射起飛,不能返降,如果離陸上基地太遠,飛行員就只好在海上迫降,尋求救助。羅斯基爾海軍上校寫道:“他們的出擊要有一種俠士的冷酷。”總共有50艘商船進行了改裝,改成了彈射式武裝商船,但只能搭載颶風式戰鬥機。1941年8月3日,它們首次告捷,一架颶風式戰鬥機擊落了一架禿鷹式飛機。R ·W ·埃弗雷特海軍上尉說:“我開炮射擊了5 秒鐘……咬住了敵機,距離只40碼。此時我又開了一次炮,把炮彈全打光了。我看到,福克禿鷹式飛機的右翼碎片紛飛,機身內部好象也起了火。”這架禿鷹式飛機一頭栽進大海,埃弗雷特也開始想自己該怎麼辦。“我兩次想跳傘,但都猶豫了,飛機機頭朝下,肯定會砸上我的。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在英國軍艦‘徘徊者號’附近海面迫降,我成功了。‘徘徊者號’派來一條小艇,我受到了極好的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