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現在,“俾斯麥號”集中火力轟擊已經多次中彈的“威爾斯親王號”。戰鬥打響後不到15分鐘,“威爾斯親王號”只好施放煙幕,避開強大對手,撤離戰場。在取得如此重大勝利的時刻,德艦司令京特·呂特晏斯海軍上將躊躇滿志,但他的得意卻只是曇花一現,他的軍艦也中了“威爾斯親王號”的兩發14英寸炮彈。“俾斯麥號”的戰鬥力雖然沒有減弱,但一顆炮彈卻擊穿了它的兩個燃油艙。由於燃油泄漏,呂特晏斯撤銷了闖進大西洋的行動計劃。“歐根親王號”離開後,他下令駛向法國海岸的布勒斯特港,那裡有一座唯一能修理“俾斯麥號”的干船塢。“諾福克號”和“薩福克號”巡洋艦繼續尾隨“俾斯麥號”,托維海軍上將的“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吃力地跟在後面。其它軍艦也奉命參加追擊,轄有“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H 部隊兼程從直布羅陀駛來。
為了使德艦減速,使它落入英艦大炮射程,托維命令幾艘巡洋艦掩護“勝利號”航空母艦加速先行。在這一海域,日照要延遲到子夜。5 月24日22點10分,“勝利號”對大約120 海里外的“俾斯麥號”發動空襲。但是,“勝利號”起航倉促,只搭載了9 架劍魚式飛機。機群由沉艦“勇敢號”的倖存者尤金·埃斯蒙德海軍少校率領,從顛簸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頂疾風,冒暴雨,朝獵物飛去。機組人員大都缺乏作戰經驗,能見度又差,但他們還是找到了“俾斯麥號”。埃斯蒙德想利用下面的雲層作掩護,但要使襲擊出其不意是不可能的了。一位德國軍官後來說:“看到這樣陳舊的飛機英勇無畏地攻擊噴吐著火舌的龐然大物‘俾斯麥號’,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劍魚式飛機冒著猛烈傾瀉的高射炮火逼近目標,直到距離只有半海里時才投雷。這艘巨艦規避了向它發射的一條條魚雷,只有一條命中,使它那裝甲很厚的右舷受到輕傷。
英國艦隊正加速趕來。追擊似乎一帆風順,但到了第二天的清晨,英艦卻失去了“俾斯麥號”的蹤跡。英艦上的人們憂心忡忡,擔心“俾斯麥號”會很快進入德國潛艇和岸基飛機的保護圈,安全脫險。一天一夜過去了,這種焦慮心情有增無減。“俾斯麥號”哪裡去了呢?H 部隊切斷了“俾斯麥號”可能駛向布勒斯特的航路,但誰也不知道它到底在哪裡。由於幾艘大艦燃油不足,眼看不得不停止追擊的時候,從一個意想不到的方面傳來了好消息。
5 月26日10點15分,由美國海軍倫納德·B ·史密斯海軍少尉駕駛的英國皇家空軍岸防司令部的一架卡塔林娜式飛機( 即美國的PBY 水上飛機) ,發來報告說發現了“俾斯麥號”。美國政府儘管在戰爭中同情英國,但表面上仍然嚴守中立。史密斯和其他8 名美國人作為“特別觀察員”和英軍一起行動,這屬最高級機密。這架飛機在離海面500 英尺高度上飛行了3 個多小時。當它飛到自己搜索區的終點時,史密斯發現了一個暗灰色目標,他逐漸看清那原來是一艘大軍艦。“那是什麼軍艦?”他問丹尼斯·布里格斯中尉。布里格斯還沒來得及答話,“俾斯麥號”就自我暴露了身份。炮彈在飛機周圍爆炸,卡塔林娜式飛機搖搖晃晃,被震得象要在空中裂成碎片。他後來說:“我有生以來從沒有那樣害怕過。”
那時,“俾斯麥號”距布勒斯特690 海里,只要再航行30個小時就安全無恙了。英國人現在雖然鬆了一口氣,敵艦已落入他們的包圍網,但如果不使它放慢前進速度,敵艦仍有可能逃脫。這時,“皇家方舟號”離敵艦隻有50多海里。薩默維爾將軍當即命令它出動魚雷機,發動攻擊。14點50分,14架劍魚式飛機冒著疾風起飛。大風把山一樣的大浪鋪天蓋地地壓向“皇家方舟號”的飛行甲板,飛行甲板躍起迭落,上下達60英尺。飛機起飛後大約40分鐘,機組人員發現下前方有一艘軍艦。該艦在“俾斯麥號”預計位置偏西數海里,這顯然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目標,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片海域沒有別的軍艦。劍魚式飛機飛行高度下降到400 英尺,向隱約難辨的軍艦發起攻擊,多數飛機投放了魚雷。突然,它們發現自己攻擊的是英國巡洋艦“謝菲爾德號”!原來,這艘巡洋艦奉命離開英國艦隊,正對“俾斯麥號”尾隨不舍。眼看就要發生的一場大悲劇終於僥倖避免了,裝有磁性引信的魚雷有的撞上突兀的波濤爆炸,有的被“謝菲爾德號”十分惱火的艦員成功地規避了。
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魚雷,垂頭喪氣的飛行人員返回了“皇家方舟號”。僅僅才一個小時,飛機重新裝雷( 這次魚雷裝了觸發引信) ,然後重返長空,繼續搜索“俾斯麥號”。夜幕已經開始降臨,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天色越來越暗,時而有暴雨,劍魚式飛機吃力地尋找目標,最後只好三三兩兩地分成小股。從下面的“謝菲爾德號”發來的通報說:“敵艦在正前方12海里。”劍魚式飛機找到目標後,從幾個方向發起攻擊。由於敵艦高射炮火很猛,能見度又很低,攻擊缺少配合。有幾架飛機僅僅由於看到了“俾斯麥號”大炮噴吐的桔紅色火舌,才發現了目標。一位飛行員報告,德艦“甲板好象爆炸起火,彈片和炸飛的殘塊不斷落到海里……”
為了使德艦減速,使它落入英艦大炮射程,托維命令幾艘巡洋艦掩護“勝利號”航空母艦加速先行。在這一海域,日照要延遲到子夜。5 月24日22點10分,“勝利號”對大約120 海里外的“俾斯麥號”發動空襲。但是,“勝利號”起航倉促,只搭載了9 架劍魚式飛機。機群由沉艦“勇敢號”的倖存者尤金·埃斯蒙德海軍少校率領,從顛簸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頂疾風,冒暴雨,朝獵物飛去。機組人員大都缺乏作戰經驗,能見度又差,但他們還是找到了“俾斯麥號”。埃斯蒙德想利用下面的雲層作掩護,但要使襲擊出其不意是不可能的了。一位德國軍官後來說:“看到這樣陳舊的飛機英勇無畏地攻擊噴吐著火舌的龐然大物‘俾斯麥號’,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劍魚式飛機冒著猛烈傾瀉的高射炮火逼近目標,直到距離只有半海里時才投雷。這艘巨艦規避了向它發射的一條條魚雷,只有一條命中,使它那裝甲很厚的右舷受到輕傷。
英國艦隊正加速趕來。追擊似乎一帆風順,但到了第二天的清晨,英艦卻失去了“俾斯麥號”的蹤跡。英艦上的人們憂心忡忡,擔心“俾斯麥號”會很快進入德國潛艇和岸基飛機的保護圈,安全脫險。一天一夜過去了,這種焦慮心情有增無減。“俾斯麥號”哪裡去了呢?H 部隊切斷了“俾斯麥號”可能駛向布勒斯特的航路,但誰也不知道它到底在哪裡。由於幾艘大艦燃油不足,眼看不得不停止追擊的時候,從一個意想不到的方面傳來了好消息。
5 月26日10點15分,由美國海軍倫納德·B ·史密斯海軍少尉駕駛的英國皇家空軍岸防司令部的一架卡塔林娜式飛機( 即美國的PBY 水上飛機) ,發來報告說發現了“俾斯麥號”。美國政府儘管在戰爭中同情英國,但表面上仍然嚴守中立。史密斯和其他8 名美國人作為“特別觀察員”和英軍一起行動,這屬最高級機密。這架飛機在離海面500 英尺高度上飛行了3 個多小時。當它飛到自己搜索區的終點時,史密斯發現了一個暗灰色目標,他逐漸看清那原來是一艘大軍艦。“那是什麼軍艦?”他問丹尼斯·布里格斯中尉。布里格斯還沒來得及答話,“俾斯麥號”就自我暴露了身份。炮彈在飛機周圍爆炸,卡塔林娜式飛機搖搖晃晃,被震得象要在空中裂成碎片。他後來說:“我有生以來從沒有那樣害怕過。”
那時,“俾斯麥號”距布勒斯特690 海里,只要再航行30個小時就安全無恙了。英國人現在雖然鬆了一口氣,敵艦已落入他們的包圍網,但如果不使它放慢前進速度,敵艦仍有可能逃脫。這時,“皇家方舟號”離敵艦隻有50多海里。薩默維爾將軍當即命令它出動魚雷機,發動攻擊。14點50分,14架劍魚式飛機冒著疾風起飛。大風把山一樣的大浪鋪天蓋地地壓向“皇家方舟號”的飛行甲板,飛行甲板躍起迭落,上下達60英尺。飛機起飛後大約40分鐘,機組人員發現下前方有一艘軍艦。該艦在“俾斯麥號”預計位置偏西數海里,這顯然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目標,因為他們知道,在這片海域沒有別的軍艦。劍魚式飛機飛行高度下降到400 英尺,向隱約難辨的軍艦發起攻擊,多數飛機投放了魚雷。突然,它們發現自己攻擊的是英國巡洋艦“謝菲爾德號”!原來,這艘巡洋艦奉命離開英國艦隊,正對“俾斯麥號”尾隨不舍。眼看就要發生的一場大悲劇終於僥倖避免了,裝有磁性引信的魚雷有的撞上突兀的波濤爆炸,有的被“謝菲爾德號”十分惱火的艦員成功地規避了。
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魚雷,垂頭喪氣的飛行人員返回了“皇家方舟號”。僅僅才一個小時,飛機重新裝雷( 這次魚雷裝了觸發引信) ,然後重返長空,繼續搜索“俾斯麥號”。夜幕已經開始降臨,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天色越來越暗,時而有暴雨,劍魚式飛機吃力地尋找目標,最後只好三三兩兩地分成小股。從下面的“謝菲爾德號”發來的通報說:“敵艦在正前方12海里。”劍魚式飛機找到目標後,從幾個方向發起攻擊。由於敵艦高射炮火很猛,能見度又很低,攻擊缺少配合。有幾架飛機僅僅由於看到了“俾斯麥號”大炮噴吐的桔紅色火舌,才發現了目標。一位飛行員報告,德艦“甲板好象爆炸起火,彈片和炸飛的殘塊不斷落到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