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歐羅巴四號”失事案件畢竟是一個不可抗拒的挑戰。這個喋喋不休的探測器長壽得讓某些人尷尬,其最終沉默更讓人舒了一口氣。他上哪兒找得到更有利可圖的機會。還有沒有別的路子?
范·德·伯格坐下來沉思。他是一個地理學家而非天體物理學家,幾天以後,他才意識到,自從第一天在甘尼美第著陸,答案就擺在眼前。
世界上要數南非荷蘭語的罵人話特別毒,即使文質彬彬地道來,也很容易冒犯旁人。范·德·伯格發泄了幾分鐘,然後才撥通迪亞美天文台的電話。它坐落在赤道上,曜星那閃爍的光碟永遠當頂而照。天體物理學家們照看的都是宇宙中最雄偉的物體,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朋友是不太願意拉上一把的,因為地理學家們終生埋頭於渺小骯髒諸如行星一類的玩意兒。不過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大家都互敬互愛。威爾金斯博士則不僅出於興趣,更因為天生一付慈悲心腸。迪亞美天文台的存在目的只有一個,那同時也是在甘尼美第建設基地的主要原因。
曜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對純科學家,還有核工程師,氣象學家,海洋學家,對於政治家和哲學家也同等重要。將行星改換成太陽——這樣的自在之物如何不令人顫慄,如何不令人夜不成眠。人類需要理解這一過程,也許有一天得模仿一下,也許還可以避免類似……
這樣,十年以來,迪亞美天文台用各式儀器測量曜星,連續記錄著全譜帶電磁波,並在一個隕石坑架設了一台百米口徑的中等天線來作主動雷達探測。
“對,” 威爾金斯博士說,“我們經常觀察歐羅巴和伊娥。不過我們的波束是固定瞄準曜星的,只有在它們通過的時候,才能看上幾分鐘。你的宙斯峰正好在晝界,總是被擋住的。”
“這我明白,” 范·德·伯格有點不耐煩了。“你就不能把波束稍稍偏一點點嗎?這樣就可以在歐羅巴通過基準線以前看到它了。十到二十度就足可觀察到晝界。”
“只要一度!當歐羅巴在軌道另一端時就能看個正臉。不過那可要遠上三倍,我們也得不到百分之百反射強度。唔,也許管用呢,我們試試。把頻率,波包,極化率等等參數給我,還有其他你們遙感人員認為有用的東西。我不知道還要什麼,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咳,可能早該做一下的。不管它,除了冰和水,你還想在歐羅巴上找什麼?”
“知道就好了,” 范·德·伯格高興地說,“那樣我還用得著你幫忙?”
“要是那樣,發表的時候,我就不必要求全部署名權了。真糟,我的名字按字母表總排在最末。你排我前面只一位。”
那是一年以前,遠程掃描還沒有校正好。把波束偏移到歐羅巴以觀察晝界,這帶來的困難比預計要大。最後還是拿到了結果。范·德·伯格第一個得出後曜星時期歐羅巴的礦物分布圖。
正如威爾金斯博士的預測,大部分是冰和水,還有暴露的玄武岩與其間一些沉積硫磺。但是,有兩處異常。一處看上去是圖形處理產生的偽像:一個長達兩千米的絕對準直地形,無任何雷達回波。范·德·伯格把這個謎團留給威爾金斯博士,他自己只在乎宙斯峰。
花了好長時間他才作出結論,因為只有瘋子或者走投無路的科學家才會夢想這種可能性。即使現在,在每一個參數都作了精度極限上的校驗以後,他仍然不敢相信。他一點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威爾金斯博士打來電話,說他的名字如何已經遍布各個資料庫,並嘮叨著他自己還在分析那些結果。現在,他終於不必再推三推四了。
“沒啥了不起的,”他對老實巴交的同事說。“不過是一種形式罕見的石英。我還在對比地球樣品。”
平生第一次對一個科學家同行撒謊,那感覺真是糟透了。可是又能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第十二章 保羅舅舅
范·德·伯格已經有十年不見他的舅父保羅。恐怕他們也不能活著再見面了。他和這個老科學家很親近,他們那一輩人裡面,只有他還活著,還可以回憶范·德·伯格已故父親的生活(僅當他願意的時候,而這並不多見)。
保羅·克魯格博士——就是保羅舅舅,親朋好友都這麼叫他——真是及時雨。他有時親自出面,有時通過五億公里的無線電聯絡,而且總是帶來充分的信息和建議。
有小道消息說,當年諾貝爾獎金委員會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才故意忽視他對粒子物理學的貢獻。
經過二十世紀末的大掃除以後,這門學科再次一片大亂。
如果這是真的,克魯格博士卻也從無怨言。他樸素而謙虛,從無私敵,即使在那些爭強好勝的流亡者當中也是如此。因為廣受尊重,他曾經數次收到重訪南非合眾國的邀請,但是都禮貌地回絕了,他不願解釋,那確實不是因為他可能在合眾國受到什麼人身威脅,而是擔心故土之情讓他不能自已。
范·德·伯格使用的是一種保密性的語言,只有不到一百萬人懂得。他還是處心積慮地兜圈子,寫一些只有家人才明白的暗語。
范·德·伯格坐下來沉思。他是一個地理學家而非天體物理學家,幾天以後,他才意識到,自從第一天在甘尼美第著陸,答案就擺在眼前。
世界上要數南非荷蘭語的罵人話特別毒,即使文質彬彬地道來,也很容易冒犯旁人。范·德·伯格發泄了幾分鐘,然後才撥通迪亞美天文台的電話。它坐落在赤道上,曜星那閃爍的光碟永遠當頂而照。天體物理學家們照看的都是宇宙中最雄偉的物體,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朋友是不太願意拉上一把的,因為地理學家們終生埋頭於渺小骯髒諸如行星一類的玩意兒。不過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大家都互敬互愛。威爾金斯博士則不僅出於興趣,更因為天生一付慈悲心腸。迪亞美天文台的存在目的只有一個,那同時也是在甘尼美第建設基地的主要原因。
曜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對純科學家,還有核工程師,氣象學家,海洋學家,對於政治家和哲學家也同等重要。將行星改換成太陽——這樣的自在之物如何不令人顫慄,如何不令人夜不成眠。人類需要理解這一過程,也許有一天得模仿一下,也許還可以避免類似……
這樣,十年以來,迪亞美天文台用各式儀器測量曜星,連續記錄著全譜帶電磁波,並在一個隕石坑架設了一台百米口徑的中等天線來作主動雷達探測。
“對,” 威爾金斯博士說,“我們經常觀察歐羅巴和伊娥。不過我們的波束是固定瞄準曜星的,只有在它們通過的時候,才能看上幾分鐘。你的宙斯峰正好在晝界,總是被擋住的。”
“這我明白,” 范·德·伯格有點不耐煩了。“你就不能把波束稍稍偏一點點嗎?這樣就可以在歐羅巴通過基準線以前看到它了。十到二十度就足可觀察到晝界。”
“只要一度!當歐羅巴在軌道另一端時就能看個正臉。不過那可要遠上三倍,我們也得不到百分之百反射強度。唔,也許管用呢,我們試試。把頻率,波包,極化率等等參數給我,還有其他你們遙感人員認為有用的東西。我不知道還要什麼,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咳,可能早該做一下的。不管它,除了冰和水,你還想在歐羅巴上找什麼?”
“知道就好了,” 范·德·伯格高興地說,“那樣我還用得著你幫忙?”
“要是那樣,發表的時候,我就不必要求全部署名權了。真糟,我的名字按字母表總排在最末。你排我前面只一位。”
那是一年以前,遠程掃描還沒有校正好。把波束偏移到歐羅巴以觀察晝界,這帶來的困難比預計要大。最後還是拿到了結果。范·德·伯格第一個得出後曜星時期歐羅巴的礦物分布圖。
正如威爾金斯博士的預測,大部分是冰和水,還有暴露的玄武岩與其間一些沉積硫磺。但是,有兩處異常。一處看上去是圖形處理產生的偽像:一個長達兩千米的絕對準直地形,無任何雷達回波。范·德·伯格把這個謎團留給威爾金斯博士,他自己只在乎宙斯峰。
花了好長時間他才作出結論,因為只有瘋子或者走投無路的科學家才會夢想這種可能性。即使現在,在每一個參數都作了精度極限上的校驗以後,他仍然不敢相信。他一點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威爾金斯博士打來電話,說他的名字如何已經遍布各個資料庫,並嘮叨著他自己還在分析那些結果。現在,他終於不必再推三推四了。
“沒啥了不起的,”他對老實巴交的同事說。“不過是一種形式罕見的石英。我還在對比地球樣品。”
平生第一次對一個科學家同行撒謊,那感覺真是糟透了。可是又能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第十二章 保羅舅舅
范·德·伯格已經有十年不見他的舅父保羅。恐怕他們也不能活著再見面了。他和這個老科學家很親近,他們那一輩人裡面,只有他還活著,還可以回憶范·德·伯格已故父親的生活(僅當他願意的時候,而這並不多見)。
保羅·克魯格博士——就是保羅舅舅,親朋好友都這麼叫他——真是及時雨。他有時親自出面,有時通過五億公里的無線電聯絡,而且總是帶來充分的信息和建議。
有小道消息說,當年諾貝爾獎金委員會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才故意忽視他對粒子物理學的貢獻。
經過二十世紀末的大掃除以後,這門學科再次一片大亂。
如果這是真的,克魯格博士卻也從無怨言。他樸素而謙虛,從無私敵,即使在那些爭強好勝的流亡者當中也是如此。因為廣受尊重,他曾經數次收到重訪南非合眾國的邀請,但是都禮貌地回絕了,他不願解釋,那確實不是因為他可能在合眾國受到什麼人身威脅,而是擔心故土之情讓他不能自已。
范·德·伯格使用的是一種保密性的語言,只有不到一百萬人懂得。他還是處心積慮地兜圈子,寫一些只有家人才明白的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