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上了渡船,船家見她滿面淚痕,知道定有急事,連忙拿篙撐船,直奔對岸。

  渡船離對岸愈來愈近,隨之那哭聲亦越來越大,滿天烏鴉漸漸升上高空,“哇哇哇”地飛向西北。渡船尚未停穩,小??便一個高跳下船去,飛跑著上了大堤,只見黑壓壓的一大堆人,都圍在“三尺墩”那裡悲泣嚎哭,撕肝裂膽的哭聲正是從那裡傳出來的。她跑呀,奔呀,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向前,衣裙撕碎了,膝蓋摔破了,全然不顧,只是拼命地向前,向前……眾人見小??來了,趕忙讓出一條路來。她衝過去一看,天呀,果然是父親的屍體擺在青草地上,切雲高冠不見了,頭臉也缺了半邊!小??“哇”的一聲慘叫,一頭撲到父親的屍體上。怕發生的事終於發生了,怕見到的情形終於見到了,她哭絕了氣,哭得昏死過去……

  當小??從昏迷中甦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自家東間的竹床上了;父親的屍體挺放在正間,床頭是一張矮几,几上擺放著幾碟??肉果蔬,兩隻白蠟燭慘然無力地搖曳著燭焰,淌著熱淚。室內室外全是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許多人從數十里外趕來,因而茅草房外,玉水溪畔,玉笥山的上上下下,全積滿了人,人們簞食壺漿,苘??孝服,一律跪倒在地,揮淚如雨,悲聲震天。翁老漢守在小??身邊,見她醒來,喜掛眉稍,手中端著半碗薑湯,熱淚把抓地說道:“孩子,大伯我早就知道你爹投江自沉了,你大媽也曉得。非是我們老兩口故意瞞著你,實在是怕你經受不了這沉重的打擊呀!……”翁老漢說著把手裡的半碗薑湯放在竹几上,指著室內同去的鄉親們說:“我等從汨羅江找到湘江,又從湘江尋到洞庭湖,直到第五天上午,才在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處尋到了大夫的遺體。當時湖面上本來紋風不動,但卻突然湧起了一個浪頭,浪花里仿佛躺著一個人。我們趕忙搖船攏過去一看,果然是他老人家的遺體……”

  小??掙扎著爬起身來,奔向正間,撲向父親的屍體,搖來晃去地哭,她哭天不公,地不平,世道昏暗;她哭父親一生歷盡坎坷,耿耿赤膽忠心,到頭來卻不得善終;她哭自己命太薄,運太厄,自幼失去母愛,半生不得父教,今後更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哭訴之外,她還破口大罵,罵蒼天,罵厚土,罵神靈,罵昏君,罵奸佞,罵這紛亂齷齪的世界。小??的這一場慟哭,猶似在鄉親們淋漓著殷紅鮮血的心尖子上搓了一把咸鹽,使得大家痛不欲生,淚水若瀑,只哭得天昏昏,地沉沉,野茫茫,山憂憂,水鬱郁,宇宙混混沌沌。小??的這一頓切齒大罵,仿佛冰塊摔在石頭地上,清脆,響亮,粉碎,痛快,酣暢。

  屈原的遺體終於回到了玉笥山下。遺體上岸這天,正是端陽節後的第十天,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汨羅江兩岸的百姓稱五月十五日為“大端陽”。

  屈原遺體移回的當晚,守靈的百姓擠滿了一屋子,窗外的台階上和玉水河畔還坐了許多人。小??臉色慘白,上牙咬破了下唇,坐在父親的遺體旁邊,不住地撫摸著父親僵硬的手。她的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呆呆地望著父親那殘缺不全的頭顱傷心。她想,人世間有惡魚般的奸臣賊子,毀壞好人的聲譽;江河裡有佞臣賊子般的惡魚,吞噬好人的骨肉――人間水府原來是一般黑暗啊!……小??想,自己雖不能殺奸臣,斬惡魚,為父親報仇雪恨,但總不能讓父親就這樣半邊腦袋入土呀!她向翁老爹提出了這個問題,請翁老爹想辦法為父親配上這殘缺的半邊頭殼。翁老漢長長嘆了口氣說:“難呀!銅鑄、木雕神像尚需極高明的師傅,何況是半邊人頭呢?……”

  小??睜大紅腫的雙眼問:“大伯,造半個金頭行嗎?”

  聞聽小??此言,翁老漢不禁大吃一驚,心想,這孩子真是異想天開,到哪裡去弄這麼多金銀呢?但為了照顧小??的情緒,他不便駁斥什麼,只是既急且難地不斷搓手,熱鍋上螞蟻似的在屋裡走來走去。有一位心靈透亮的中年婦女看透了翁老漢的心思,異常開朗地說道:“老爹不必作難,有道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將所佩之首飾獻出來,豈不是為三閭大夫鑄金頭的好材料!……”這位媳婦倒也乾脆麻利,說著將自己的金戒指、金耳墜和銀手鐲摘下,獻了出來。

  小??也是傷透了心,哭懵了頭,竟忘記了自己也有幾件首飾可用,在這位大嫂的啟發下,急忙翻箱倒篋,找了出來。

  在場的人目睹此情此景,深受感動,有的當即摘下佩帶的金銀首飾,有的趕回家去向母親或妻子借取。消息傳開,來敬獻首飾者絡繹不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僅半天時間,便集白花花黃燦燦之金銀一包,為三閭大夫鑄一金頭足矣――誰道世間貴金銀,人心更比金銀貴!……

  金銀既備,翁老漢迅速派人四處尋找那會鑄金頭的能工巧匠。先後派走了九名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後來連翁老漢本人也穿上麻索草鞋,打上白布綁腿上路了。幾天後,去請工匠的年輕人相繼歸來,大家都說,鐵匠、銅匠、銀匠倒是尋到了不少,只是全都沒有鑄過金頭,因而誰也不敢來。小??聽了,又是一頓悲泣。正在這時,翁老漢汗爬水流、風塵僕僕地趕回來了,小??忙迎上前去尋根問底――這是她最後的一線希望呀!翁老漢氣喘吁吁地回答說:我跑了九十九個村莊,會見了九十九個工匠,全都無能為力;最後又尋到了一位九十九歲的老銀匠,聽說要為三閭大夫造金頭,深深地嘆了口氣道:‘只有我師傅會造金人鐵馬,可惜我未將這技藝學到手!……’我問他:‘你師傅現在何處?’老銀匠回答說:‘為避戰禍,十年前便隱遁深山,不再出世了。’”小??和眾人聽說尋到了九十九歲的老銀匠,無不喜出望外;後來聽說只有他師傅能為屈大夫鑄金頭,而這位老師傅又避世不出,就像潑來了一瓢涼水,從頭頂冷到腳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