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此時慈慶宮裡笑語喧譁,十分熱鬧,原來此時孝莊太后攜皇帝來慈慶宮給孝端太后請安了。御座上,孝端、孝莊兩位太后分別盤腿坐在正面的坑上,皇帝正倚在孝端太后懷中,代善、濟爾哈朗二位王爺也來請安,乃分坐在下首,也是盤腿而坐。
才入關的滿人,漢化不深,且不說君臣之尊卑當講,叔嫂之嫌疑當防,就是士宦之家,伯伯叔叔們也不是隨易可見寡嫂的,可他們不管,常常見面在一起閒聊;且在皇宮裡,也丟不開脫下鞋子,盤腿而坐的習慣,這格局,倒極像是一家土財主,團團圍坐敘家常,看不出後來才有的那種嚴謹的君臣之別。
眼下,代善與濟爾哈朗正跟兩個嫂嫂講一些瑣事,既為兩宮太后解悶,也算自己消遣。濟爾哈朗說起他那小孫子已入太學讀書,因先生要他練毛筆字,所以每次回家,手上、臉上到處是墨跡;代善則說起他府中一個叫八娃子的奴才,過去在東北沒有吃過有餡的饅頭,到了北京後,吃到裡面有肉的饅頭覺得很新鮮,更不知饅頭還有甜的。一天他拿到一個熱糖包子,一口咬開,裡面的糖汁一下就流到了他的手肘上,他去舔手肘,那隻仍抓著糖包子的手便伸到了腦後,結果包子裡的糖汁又流到了背上,把他的背也燙傷了,所以,眼下他府中出了個笑話,叫作:八娃子,吃包子,一下燙著尻溝子。
兩宮太后及皇帝聽了這個笑話,笑得合不攏嘴,左右太監及宮女們一個個偷著笑,有的忍不住,竟然也笑出了聲。
眾人都要求代善再說,皇帝更是纏著代善不肯鬆手。就在這時,外面有太監在大聲道:奴才給攝政王爺請安。
眾人不由一齊噤聲。皇帝一聽,趕緊又爬到坑上,躲在孝端太后懷中。
多爾袞進來了,先給兩位太后請安,又向兩個哥哥問好,代善和濟爾哈朗都站了起來,皇帝也站起來,喊了一聲:
“叔父攝政王吉祥。”
皇帝這一聲招呼極勉強也極生疏,多爾袞點了點頭,他已留神到,小皇帝開先連看也沒看自己一眼,是在孝端太后輕輕推了他一下後,才極不情願地轉過身,並開口打這聲招呼的。
孝端太后賜座。多爾袞在代善的上首坐下來,卻是腿不抬,鞋不脫,正襟危坐,且立刻冷冷地瞥了皇帝一眼。皇帝正悄悄抬頭來望他,發現十四叔也在望自己,不由露出幾分惶恐,馬上低下了頭——照慣例,皇帝在這個時候是會出現在這裡的,而應該循規蹈矩地呆在書房裡,而多爾袞在前殿辦完公務,常來後面,在請過兩宮太后的安後,便會去書房查看皇帝的功課。可是,這幾天功課緊,皇帝有些厭煩,不想去書房,便假說頭痛,孝莊太后看出是偷懶,堅持讓他仍去書房,孝端太后卻心痛這個兒子,同意他留下來。
十四 攝政王爺(5)
多爾袞不知個中委曲,他一連看了皇帝幾眼,到底忍不住,便說:“這個時候了,皇帝怎麼還沒有去書房呢?”
皇帝見問,不由拿眼來睃孝端太后,孝端太后只好幫他打馬虎眼兒,說:“皇帝今天一大早起來,便嚷頭痛,只怕是感冒了,所以是我作主放他一天假。”
可多爾袞卻半點也不肯給面子,竟喊著皇帝的名字說:“福臨,小孩子家,可不能這麼嬌嫩,要知道,我們愛新覺羅氏本是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小孩子才幾歲便在雪地里爬摸滾打,長大後,一個個棒得很,哪像你今天這樣,住在不透風的房子裡,還動不動便嚷頭痛。”
皇帝只好答了一聲“是。”接下來便再說不出話了,那一雙頑皮的眼睛,正四處尋找救兵。代善一見,只好出來解圍,他說:
“好了好了,快告訴十四叔,下不為例。”
多爾袞這是又一次聽到“下不為例”了,他本想藉此好好地說代善幾句,但話到嘴邊又咽下了,臉卻仍板著,十分威嚴,濟爾哈朗不知趣,還想打抱不平,他說:
“先只說滿文不好記,誰知漢文更難記,那個馮銓教書也太古板,動不動還板著臉要罰學生,依我看,皇帝一定是受不了那個罪。”
多爾袞不由瞪了濟爾哈朗一眼說:“書要是都好記,點個狀元也就算不得一回事了。開漢學,習四書五經,這可不是小弟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太祖爺定下的規矩,作皇帝的不讀好書,學好本事,將來怎麼君臨天下?就說馮銓罰學生,可也只罰伴讀的,罰不到福臨的頭上。”
這一來,就是孝端太后也有些坐不住了,趕緊認錯說:“十四弟抓得嚴是對的,這事只怪我。”
可濟爾哈朗不買帳,他不理睬多爾袞,卻氣嘟嘟地對孝端太后說:“其實,據微臣所知,太祖爺也罷,先帝爺也罷,雖都說過要學漢文,卻也不是沒有分出主次輕重,先帝爺更是語重心長地曉諭臣下,不可忘了國語,今天一味強調皇上要學漢文,臣恐將來皇上會忘了國語。”
代善也於一邊作證說:“是的是的,先帝爺確說過這樣的話,那是在崇政殿,當時在場的有臣,還有攝政王和鄭親王,他的原話是:棄國語而效他國,其國亦未長久也。”
孝端太后一聽,忙把眼來瞅多爾袞,就是皇帝和孝莊太后,也跟著把那疑疑惑惑的目光,投到這邊來,多爾袞一下怔住了。
才入關的滿人,漢化不深,且不說君臣之尊卑當講,叔嫂之嫌疑當防,就是士宦之家,伯伯叔叔們也不是隨易可見寡嫂的,可他們不管,常常見面在一起閒聊;且在皇宮裡,也丟不開脫下鞋子,盤腿而坐的習慣,這格局,倒極像是一家土財主,團團圍坐敘家常,看不出後來才有的那種嚴謹的君臣之別。
眼下,代善與濟爾哈朗正跟兩個嫂嫂講一些瑣事,既為兩宮太后解悶,也算自己消遣。濟爾哈朗說起他那小孫子已入太學讀書,因先生要他練毛筆字,所以每次回家,手上、臉上到處是墨跡;代善則說起他府中一個叫八娃子的奴才,過去在東北沒有吃過有餡的饅頭,到了北京後,吃到裡面有肉的饅頭覺得很新鮮,更不知饅頭還有甜的。一天他拿到一個熱糖包子,一口咬開,裡面的糖汁一下就流到了他的手肘上,他去舔手肘,那隻仍抓著糖包子的手便伸到了腦後,結果包子裡的糖汁又流到了背上,把他的背也燙傷了,所以,眼下他府中出了個笑話,叫作:八娃子,吃包子,一下燙著尻溝子。
兩宮太后及皇帝聽了這個笑話,笑得合不攏嘴,左右太監及宮女們一個個偷著笑,有的忍不住,竟然也笑出了聲。
眾人都要求代善再說,皇帝更是纏著代善不肯鬆手。就在這時,外面有太監在大聲道:奴才給攝政王爺請安。
眾人不由一齊噤聲。皇帝一聽,趕緊又爬到坑上,躲在孝端太后懷中。
多爾袞進來了,先給兩位太后請安,又向兩個哥哥問好,代善和濟爾哈朗都站了起來,皇帝也站起來,喊了一聲:
“叔父攝政王吉祥。”
皇帝這一聲招呼極勉強也極生疏,多爾袞點了點頭,他已留神到,小皇帝開先連看也沒看自己一眼,是在孝端太后輕輕推了他一下後,才極不情願地轉過身,並開口打這聲招呼的。
孝端太后賜座。多爾袞在代善的上首坐下來,卻是腿不抬,鞋不脫,正襟危坐,且立刻冷冷地瞥了皇帝一眼。皇帝正悄悄抬頭來望他,發現十四叔也在望自己,不由露出幾分惶恐,馬上低下了頭——照慣例,皇帝在這個時候是會出現在這裡的,而應該循規蹈矩地呆在書房裡,而多爾袞在前殿辦完公務,常來後面,在請過兩宮太后的安後,便會去書房查看皇帝的功課。可是,這幾天功課緊,皇帝有些厭煩,不想去書房,便假說頭痛,孝莊太后看出是偷懶,堅持讓他仍去書房,孝端太后卻心痛這個兒子,同意他留下來。
十四 攝政王爺(5)
多爾袞不知個中委曲,他一連看了皇帝幾眼,到底忍不住,便說:“這個時候了,皇帝怎麼還沒有去書房呢?”
皇帝見問,不由拿眼來睃孝端太后,孝端太后只好幫他打馬虎眼兒,說:“皇帝今天一大早起來,便嚷頭痛,只怕是感冒了,所以是我作主放他一天假。”
可多爾袞卻半點也不肯給面子,竟喊著皇帝的名字說:“福臨,小孩子家,可不能這麼嬌嫩,要知道,我們愛新覺羅氏本是生長在冰天雪地的,小孩子才幾歲便在雪地里爬摸滾打,長大後,一個個棒得很,哪像你今天這樣,住在不透風的房子裡,還動不動便嚷頭痛。”
皇帝只好答了一聲“是。”接下來便再說不出話了,那一雙頑皮的眼睛,正四處尋找救兵。代善一見,只好出來解圍,他說:
“好了好了,快告訴十四叔,下不為例。”
多爾袞這是又一次聽到“下不為例”了,他本想藉此好好地說代善幾句,但話到嘴邊又咽下了,臉卻仍板著,十分威嚴,濟爾哈朗不知趣,還想打抱不平,他說:
“先只說滿文不好記,誰知漢文更難記,那個馮銓教書也太古板,動不動還板著臉要罰學生,依我看,皇帝一定是受不了那個罪。”
多爾袞不由瞪了濟爾哈朗一眼說:“書要是都好記,點個狀元也就算不得一回事了。開漢學,習四書五經,這可不是小弟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太祖爺定下的規矩,作皇帝的不讀好書,學好本事,將來怎麼君臨天下?就說馮銓罰學生,可也只罰伴讀的,罰不到福臨的頭上。”
這一來,就是孝端太后也有些坐不住了,趕緊認錯說:“十四弟抓得嚴是對的,這事只怪我。”
可濟爾哈朗不買帳,他不理睬多爾袞,卻氣嘟嘟地對孝端太后說:“其實,據微臣所知,太祖爺也罷,先帝爺也罷,雖都說過要學漢文,卻也不是沒有分出主次輕重,先帝爺更是語重心長地曉諭臣下,不可忘了國語,今天一味強調皇上要學漢文,臣恐將來皇上會忘了國語。”
代善也於一邊作證說:“是的是的,先帝爺確說過這樣的話,那是在崇政殿,當時在場的有臣,還有攝政王和鄭親王,他的原話是:棄國語而效他國,其國亦未長久也。”
孝端太后一聽,忙把眼來瞅多爾袞,就是皇帝和孝莊太后,也跟著把那疑疑惑惑的目光,投到這邊來,多爾袞一下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