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忽然他心一驚,聽楊漣大吼道:還不快轉告李選侍,做事要多想想,免得後悔!
李盡忠也不怎麼,雙腿一抖,可真聽話,答應一聲,轉身回殿了。
幾年後,位高權重的魏忠賢,給東林黨人按照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方式排了個座次,楊漣名列第十,綽號天勇星大刀手(關勝那類角色),位列東林黨馬軍五虎將之首。
移宮案又是以東林黨人的勝利而告終,西李老老實實搬出了乾清宮,而紅丸案,最終將李可灼充軍,將那位蒙古大夫貶去了南京,這裡要交待一下,那位蒙古大夫雖說是醫生,但同時也是個太監,關於他的事跡,咱們以後還有交待。
其實我認為,紅丸案並非有人想謀害光宗(當事人均無作案動機),確實是好意,確實想治好病,只是醫術實在太差。
東林黨重新執掌了朝廷,一統天下,唯我獨尊。
東林黨在萬曆末年,還是個聲音大雨點小的社黨,光宗執政這一個月,給了他們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我前面說過,這與太監王安的幫助十分不開的,王安是個顧國顧家的人,相同的價值取向使得他與東林黨人走得很近。
很快,朱由校在王安及東林黨人的扶持下,登基了,史稱明熹宗,又叫天啟帝,他就是那個有名的木匠皇帝。
有時候歷史發展得很偶然,僅僅因為一個細節,因為一個人,便改變了軌跡,天啟年間的名政府就遇到了這類情況。
如果王安繼續作秉筆太監,那麼就不會有魏忠賢,也不會有“八千女鬼亂朝綱”的事情,也不會有東林黨集體傾覆的事情,可能,也不至於傳到崇禎這一輩兒就關門閉戶了。
可王安就硬是沒在本職工作上幹下去,原因:他身體不好,總得病。
身體差,又不能退休,便只有病養,養病期間一切事物都交給下級來做,這個下級姓魏,叫魏朝。
魏朝是王安的親信,此人與王安可不一樣,是個見利忘義的人,他喜歡享樂,也很機智伶俐,哄得王安開心,便將一切都開放給他,這魏朝可就成了實際上的第一太監。
我記得很早以前曾經說過,宮中有“對食”一說,也就是寂寞的宮女和空虛的宦官假鳳虛凰的談戀愛,成夫妻,這也沒辦法,否則怎麼打發那無聊的光景呢?這種情況,宮中見怪不怪,特別是到了明代,更是屢見不鮮,明代將“對食”一詞改了,喚作“菜戶”,意思還是一樣,就是我家裡那位,太監宮女一旦對上眼,便互稱菜戶,就是皇帝也會經常問身邊侍女:汝菜戶為誰?
當然,皇帝也得看是誰,若是那位開國洪武大帝朱重八就麻煩了,此人嚴禁對食,一經發現,剝皮伺候。
魏朝也有菜戶,他的菜戶姓客,是天啟帝的奶媽。
客氏入宮時,只有十八歲,卻已經有了生子哺乳的經驗,便擔負起哺養朱由校的責任,這一餵就是十幾年,如今孩子也大了,奶也斷了,她就不知道該幹嗎了。結婚?沒門的,宮門似海,出不去。日子怎麼打發呢?她便也想找菜戶,正巧魏朝看她風韻猶存,主動求偶,客氏便歡天喜地的從了。
從了後,便如膠似漆,直到有一天,來了第三者。
第三者的名字,就叫魏忠賢。
不是李盡忠麼?
那是魏忠賢的過去時。
李盡忠是如何進化成魏忠賢的呢?又是如何當了第三者呢?
不急,還是那句話,咱慢慢說。
很久以前,河間肅寧有個無賴,不事生產,好吃懶做,喜歡賭博,但性情十分彪悍,會騎馬,能打架,肯豁出性命,有一次賭輸了,被人家羞臊一頓,一怒之下,竟自宮,入宮為奴,以求富貴,名曰李盡忠。
能自己把自己割了的人,腦子不對路的除外,剩下的都有那麼一股常人難以想像的韌勁,那是一種對富貴榮華的幾乎病態的渴望,窮怕了,窮瘋了,窮狠了。
李盡忠入宮後,老老實實作了幾年飯,後來看西李火了,便投靠西李,西李衰了,他也不知如何是好,此時的李盡忠似乎已經無路可走,若就此下去,他無非也是老死宮中而已。
但李盡忠是不甘心的,當初那一刀不能白挨,仔細觀察之下,他決定,投靠魏朝。
為了表示忠心,他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魏盡忠。
然後,他去找魏朝認同宗。
我不知道他和魏朝是怎麼拉上的關係,但可想而知,魏盡忠先生是花了一大筆錢的,為此不惜身家破產,耗了血本,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魏朝見錢眼開之下,對魏盡忠立刻另眼相看,很快二人拜了把子,兄弟相稱。
隨後魏朝對魏盡忠說,朝中東林黨對你從前服侍李選侍很有意見,可能會想方設法咔嚓了你。
可把魏盡忠嚇壞了,便問:那怎麼辦?
魏朝說沒事,宮中太監千萬,誰能記得住你的樣子?但你不要再叫什麼“盡忠”了,改名吧,叫忠賢。
魏盡忠蛻化為魏忠賢,但這只是初步蛻化,想謀求進一步的蛻變,光靠魏朝是不行的,還要得到真正的掌門人的信任才成,於是,魏忠賢開始求魏朝為其引見王安。
剛結拜的兄弟,哪能不給面子,魏朝樂呵呵的領著他找王安去了,魏忠賢見了王安那真是比親爹還親,成天孝敬,圍前圍後比狗還勤,糖衣炮彈展開了地毯式轟炸,王安本是個實在人,焉能受得住這個?心花怒放之下,對魏忠賢好感倍增,竟然賽過魏朝。
李盡忠也不怎麼,雙腿一抖,可真聽話,答應一聲,轉身回殿了。
幾年後,位高權重的魏忠賢,給東林黨人按照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方式排了個座次,楊漣名列第十,綽號天勇星大刀手(關勝那類角色),位列東林黨馬軍五虎將之首。
移宮案又是以東林黨人的勝利而告終,西李老老實實搬出了乾清宮,而紅丸案,最終將李可灼充軍,將那位蒙古大夫貶去了南京,這裡要交待一下,那位蒙古大夫雖說是醫生,但同時也是個太監,關於他的事跡,咱們以後還有交待。
其實我認為,紅丸案並非有人想謀害光宗(當事人均無作案動機),確實是好意,確實想治好病,只是醫術實在太差。
東林黨重新執掌了朝廷,一統天下,唯我獨尊。
東林黨在萬曆末年,還是個聲音大雨點小的社黨,光宗執政這一個月,給了他們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我前面說過,這與太監王安的幫助十分不開的,王安是個顧國顧家的人,相同的價值取向使得他與東林黨人走得很近。
很快,朱由校在王安及東林黨人的扶持下,登基了,史稱明熹宗,又叫天啟帝,他就是那個有名的木匠皇帝。
有時候歷史發展得很偶然,僅僅因為一個細節,因為一個人,便改變了軌跡,天啟年間的名政府就遇到了這類情況。
如果王安繼續作秉筆太監,那麼就不會有魏忠賢,也不會有“八千女鬼亂朝綱”的事情,也不會有東林黨集體傾覆的事情,可能,也不至於傳到崇禎這一輩兒就關門閉戶了。
可王安就硬是沒在本職工作上幹下去,原因:他身體不好,總得病。
身體差,又不能退休,便只有病養,養病期間一切事物都交給下級來做,這個下級姓魏,叫魏朝。
魏朝是王安的親信,此人與王安可不一樣,是個見利忘義的人,他喜歡享樂,也很機智伶俐,哄得王安開心,便將一切都開放給他,這魏朝可就成了實際上的第一太監。
我記得很早以前曾經說過,宮中有“對食”一說,也就是寂寞的宮女和空虛的宦官假鳳虛凰的談戀愛,成夫妻,這也沒辦法,否則怎麼打發那無聊的光景呢?這種情況,宮中見怪不怪,特別是到了明代,更是屢見不鮮,明代將“對食”一詞改了,喚作“菜戶”,意思還是一樣,就是我家裡那位,太監宮女一旦對上眼,便互稱菜戶,就是皇帝也會經常問身邊侍女:汝菜戶為誰?
當然,皇帝也得看是誰,若是那位開國洪武大帝朱重八就麻煩了,此人嚴禁對食,一經發現,剝皮伺候。
魏朝也有菜戶,他的菜戶姓客,是天啟帝的奶媽。
客氏入宮時,只有十八歲,卻已經有了生子哺乳的經驗,便擔負起哺養朱由校的責任,這一餵就是十幾年,如今孩子也大了,奶也斷了,她就不知道該幹嗎了。結婚?沒門的,宮門似海,出不去。日子怎麼打發呢?她便也想找菜戶,正巧魏朝看她風韻猶存,主動求偶,客氏便歡天喜地的從了。
從了後,便如膠似漆,直到有一天,來了第三者。
第三者的名字,就叫魏忠賢。
不是李盡忠麼?
那是魏忠賢的過去時。
李盡忠是如何進化成魏忠賢的呢?又是如何當了第三者呢?
不急,還是那句話,咱慢慢說。
很久以前,河間肅寧有個無賴,不事生產,好吃懶做,喜歡賭博,但性情十分彪悍,會騎馬,能打架,肯豁出性命,有一次賭輸了,被人家羞臊一頓,一怒之下,竟自宮,入宮為奴,以求富貴,名曰李盡忠。
能自己把自己割了的人,腦子不對路的除外,剩下的都有那麼一股常人難以想像的韌勁,那是一種對富貴榮華的幾乎病態的渴望,窮怕了,窮瘋了,窮狠了。
李盡忠入宮後,老老實實作了幾年飯,後來看西李火了,便投靠西李,西李衰了,他也不知如何是好,此時的李盡忠似乎已經無路可走,若就此下去,他無非也是老死宮中而已。
但李盡忠是不甘心的,當初那一刀不能白挨,仔細觀察之下,他決定,投靠魏朝。
為了表示忠心,他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魏盡忠。
然後,他去找魏朝認同宗。
我不知道他和魏朝是怎麼拉上的關係,但可想而知,魏盡忠先生是花了一大筆錢的,為此不惜身家破產,耗了血本,果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魏朝見錢眼開之下,對魏盡忠立刻另眼相看,很快二人拜了把子,兄弟相稱。
隨後魏朝對魏盡忠說,朝中東林黨對你從前服侍李選侍很有意見,可能會想方設法咔嚓了你。
可把魏盡忠嚇壞了,便問:那怎麼辦?
魏朝說沒事,宮中太監千萬,誰能記得住你的樣子?但你不要再叫什麼“盡忠”了,改名吧,叫忠賢。
魏盡忠蛻化為魏忠賢,但這只是初步蛻化,想謀求進一步的蛻變,光靠魏朝是不行的,還要得到真正的掌門人的信任才成,於是,魏忠賢開始求魏朝為其引見王安。
剛結拜的兄弟,哪能不給面子,魏朝樂呵呵的領著他找王安去了,魏忠賢見了王安那真是比親爹還親,成天孝敬,圍前圍後比狗還勤,糖衣炮彈展開了地毯式轟炸,王安本是個實在人,焉能受得住這個?心花怒放之下,對魏忠賢好感倍增,竟然賽過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