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太監也不答,反正不讓就是不讓,少廢話。
他太小瞧東林黨了,只見一人快步上前,高聲斷喝:大膽!皇帝駕崩卻不讓大臣們哭靈,這是誰的主意?!
這句話問得好厲害,太監一聽也毛了,說不是我的主意。
既然不是你的主意,你攔著做甚?
……這太監還沒等想明白,就見那人一招手,群臣魚貫而入。
此人是誰?楊漣。
楊漣一馬當先沖入寢宮,放聲大哭,群臣也跟著哭,哭了半晌,另一位東林黨人劉一燝此時發現了一個問題——皇長子不在。
朱由校哪去了?爹死了兒子都不在,成何體統?
於是劉一燝環顧四周,猛然發問:皇長子何在?!
這一問提醒了眾人,是啊,皇長子呢?登時滿堂大嘩,是誰藏匿了皇長子?要謀反不成!
突然不知哪裡角落衝出了一位老太監,告訴大家,皇長子在西李那兒。
這位老太監是誰?王安。
自打朱常洛病重,王安就晝夜睜著眼,絲毫不敢懈怠,他是個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加上伴讀太子多年,很清楚朱常洛的性格,他明白,後宮鄭妃、西李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常洛性格又懦弱,大臣們又不能時時在宮中,因此能監視整個局面的,恐怕只有他,所以他這段時間密切注視著後宮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便準備隨時報告給東林黨。
果然,皇帝殯天,西李便拉了朱由校不讓出去,不知意欲何為,王安一看不好,趕緊跑去報告群臣,群臣激憤難當,此時正是彰顯忠良時刻,兄弟們走哇!
呼嚕嚕,便奔著後宮去了,西李未料王安告密,毛了,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拉著朱由校不放,王安見西李也是個銀樣蠟槍頭,便放了心,他坦然走入,說皇帝駕崩,理應讓皇長子見群臣,否則外面群情洶湧,恐怕生變。
西李怕得要命,她之所以拉著朱由校不放,主要是想用皇長子做籌碼,與群臣對抗,你們先承認我是皇后,我再放出皇長子登基,否則我就不把人交給你們。沖這個想法,此人的智商也就七十五。現在一看不成了,大臣們逼著要人,只好猶猶豫豫的,把朱由校交給王安,眼瞅著領了出去。
王安剛把人領出去,就聽背後一人高呼不可!接著,一個太監自西李的宮中衝出,一拉拽住朱由校,往回就拖,王安回頭一看,喲,此人不是西李的貼身太監李盡忠麼?
李盡忠何人也?
就是日後的魏忠賢。
那時候的李盡忠還未修煉成日後的魏忠賢,道行還差得遠,也就是憑著一股膽氣,拖住了朱由校,哪成想惱了一人,正是楊漣。
楊漣,字文孺,湖廣人,他,是個鐵桿東林黨,不但身份是,骨子裡也是。
舉個例子就能看出此公之鐵,此公當縣令時,被評選為全國清官之首!
明後期的官員,居然還有人被評為清官,且為首,這是什麼概念?那也就是說,這是個與世不和的人,這是個單純的人,這是個可以為了理想可以拋舍一切的人,這是個剛強的人,如今,就是這麼個人,衝到了李盡忠太監眼前。
望著被李盡忠死死拽住的朱由校,楊漣已經出離了憤怒,他挺身而出高聲問:你想幹什麼!
李盡忠被楊漣的凜凜正氣嚇住了,但他畢竟是老油條,很快便恢復了固有的狡猾:少主怕生人,我帶他回去。
楊漣雙目如火:皇長子乃真龍降世,群臣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怕誰?
李盡忠沒詞兒了。
王安反應很快,他一看李盡忠發傻,趕緊一把將朱由校搶過,立在群臣當中。
楊漣立刻讓人將朱由校抬上大殿,群臣簇擁著,行了太子東宮大禮,從此時開始,朱由校就是太子了,而西李用皇長子為人質要挾立後的希望徹底破滅。
東林黨又勝了一合。
勝利的願望是有慣性的,勝了這一合,就盼著那一合,很快,新的戰鬥又來了,西李不離開乾清宮。
西李當初只是一個侍女,被選作陪寢,因此又稱為李選侍,我不知道她應該住在哪兒,但我知道,她不該住乾清宮,因為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憑她一個選侍的身份,還沒資格住在這裡。
然而她卻賴著不走,並且說,除非讓讓未來的皇帝答應封我為太后,否則我就睡這兒。
這頗有點像現在的某個場景,比如說你不還我錢,我就住你家等等。
但無論是前任皇帝,還是即將繼任的皇帝,都不欠西李一分錢,更不欠一分人情,所以大臣們又憤怒了,東林黨人繼續雄赳赳氣昂昂的開赴乾清宮,第一個打頭陣的,仍舊是楊漣。
明朝三奇案的最後一個上演了——移宮案。
等到了乾清宮,楊漣發現門前站著個老對手——李盡忠。
楊漣問:李選侍什麼時候離開?
李盡忠沒正面回答,而是說:李娘娘發怒了,讓我去找太子入宮,讓太子懲罰對娘娘無禮的人。
這個話答得很有技巧,可謂夾槍棒,不卑不亢,語帶威脅。
可惜他遇到的是楊漣,再有技巧也是白扯,在鬥嘴上,十個李盡忠也白給。
就見楊漣把眼睛一瞪:殿下貴為東宮太子,李選侍有什麼資格召見他?
嗯……李盡忠第二次被楊漣問得傻了。
他太小瞧東林黨了,只見一人快步上前,高聲斷喝:大膽!皇帝駕崩卻不讓大臣們哭靈,這是誰的主意?!
這句話問得好厲害,太監一聽也毛了,說不是我的主意。
既然不是你的主意,你攔著做甚?
……這太監還沒等想明白,就見那人一招手,群臣魚貫而入。
此人是誰?楊漣。
楊漣一馬當先沖入寢宮,放聲大哭,群臣也跟著哭,哭了半晌,另一位東林黨人劉一燝此時發現了一個問題——皇長子不在。
朱由校哪去了?爹死了兒子都不在,成何體統?
於是劉一燝環顧四周,猛然發問:皇長子何在?!
這一問提醒了眾人,是啊,皇長子呢?登時滿堂大嘩,是誰藏匿了皇長子?要謀反不成!
突然不知哪裡角落衝出了一位老太監,告訴大家,皇長子在西李那兒。
這位老太監是誰?王安。
自打朱常洛病重,王安就晝夜睜著眼,絲毫不敢懈怠,他是個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加上伴讀太子多年,很清楚朱常洛的性格,他明白,後宮鄭妃、西李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常洛性格又懦弱,大臣們又不能時時在宮中,因此能監視整個局面的,恐怕只有他,所以他這段時間密切注視著後宮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便準備隨時報告給東林黨。
果然,皇帝殯天,西李便拉了朱由校不讓出去,不知意欲何為,王安一看不好,趕緊跑去報告群臣,群臣激憤難當,此時正是彰顯忠良時刻,兄弟們走哇!
呼嚕嚕,便奔著後宮去了,西李未料王安告密,毛了,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拉著朱由校不放,王安見西李也是個銀樣蠟槍頭,便放了心,他坦然走入,說皇帝駕崩,理應讓皇長子見群臣,否則外面群情洶湧,恐怕生變。
西李怕得要命,她之所以拉著朱由校不放,主要是想用皇長子做籌碼,與群臣對抗,你們先承認我是皇后,我再放出皇長子登基,否則我就不把人交給你們。沖這個想法,此人的智商也就七十五。現在一看不成了,大臣們逼著要人,只好猶猶豫豫的,把朱由校交給王安,眼瞅著領了出去。
王安剛把人領出去,就聽背後一人高呼不可!接著,一個太監自西李的宮中衝出,一拉拽住朱由校,往回就拖,王安回頭一看,喲,此人不是西李的貼身太監李盡忠麼?
李盡忠何人也?
就是日後的魏忠賢。
那時候的李盡忠還未修煉成日後的魏忠賢,道行還差得遠,也就是憑著一股膽氣,拖住了朱由校,哪成想惱了一人,正是楊漣。
楊漣,字文孺,湖廣人,他,是個鐵桿東林黨,不但身份是,骨子裡也是。
舉個例子就能看出此公之鐵,此公當縣令時,被評選為全國清官之首!
明後期的官員,居然還有人被評為清官,且為首,這是什麼概念?那也就是說,這是個與世不和的人,這是個單純的人,這是個可以為了理想可以拋舍一切的人,這是個剛強的人,如今,就是這麼個人,衝到了李盡忠太監眼前。
望著被李盡忠死死拽住的朱由校,楊漣已經出離了憤怒,他挺身而出高聲問:你想幹什麼!
李盡忠被楊漣的凜凜正氣嚇住了,但他畢竟是老油條,很快便恢復了固有的狡猾:少主怕生人,我帶他回去。
楊漣雙目如火:皇長子乃真龍降世,群臣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怕誰?
李盡忠沒詞兒了。
王安反應很快,他一看李盡忠發傻,趕緊一把將朱由校搶過,立在群臣當中。
楊漣立刻讓人將朱由校抬上大殿,群臣簇擁著,行了太子東宮大禮,從此時開始,朱由校就是太子了,而西李用皇長子為人質要挾立後的希望徹底破滅。
東林黨又勝了一合。
勝利的願望是有慣性的,勝了這一合,就盼著那一合,很快,新的戰鬥又來了,西李不離開乾清宮。
西李當初只是一個侍女,被選作陪寢,因此又稱為李選侍,我不知道她應該住在哪兒,但我知道,她不該住乾清宮,因為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憑她一個選侍的身份,還沒資格住在這裡。
然而她卻賴著不走,並且說,除非讓讓未來的皇帝答應封我為太后,否則我就睡這兒。
這頗有點像現在的某個場景,比如說你不還我錢,我就住你家等等。
但無論是前任皇帝,還是即將繼任的皇帝,都不欠西李一分錢,更不欠一分人情,所以大臣們又憤怒了,東林黨人繼續雄赳赳氣昂昂的開赴乾清宮,第一個打頭陣的,仍舊是楊漣。
明朝三奇案的最後一個上演了——移宮案。
等到了乾清宮,楊漣發現門前站著個老對手——李盡忠。
楊漣問:李選侍什麼時候離開?
李盡忠沒正面回答,而是說:李娘娘發怒了,讓我去找太子入宮,讓太子懲罰對娘娘無禮的人。
這個話答得很有技巧,可謂夾槍棒,不卑不亢,語帶威脅。
可惜他遇到的是楊漣,再有技巧也是白扯,在鬥嘴上,十個李盡忠也白給。
就見楊漣把眼睛一瞪:殿下貴為東宮太子,李選侍有什麼資格召見他?
嗯……李盡忠第二次被楊漣問得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