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科幻界裡,也有一些人不贊成職業化寫作,(或用在一些人眼裡稍含貶意的詞:商業化寫作)。有的人把科幻創作的職業化與作協的官方作家體制混為一談,認為那會大大束縛科幻作者的活力。而如果把商業作者體製作為科幻職業化的基礎,又擔心由此帶來的功利和浮燥會使作者的水平下降,生產大量粗濫之作。當然,此類意見的提出,主要是因為目前年輕一代科幻作者多出自科幻迷隊伍,過於看出激情和朝氣蓬勃在科幻事業中的作用。其實,任何一種事業要想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靠得都不是激情和愛好,而是運作良好的體制。

  不要忘記,自凡爾納起,西方科幻的大廈就是由賣文為生的人支撐的。舉凡我們熟悉的世界級科幻大師,如阿西莫夫、海因來因、米切爾·克萊頓等,都是商業作者。總體來說,商業化寫作的利遠遠大於弊,尤其是在中國科幻創作尚未成形的今天更是如此。它不僅可以解決科幻作者們自我提高的問題,而且科幻創作體制一旦形成,會吸引大量新手和純文學界、通俗文學界人士加入,屆時巨大的競爭壓力也會促進而不是削弱科幻創作水平的提高。

  二節 科幻作家的專業素質  第十四章

  儘管"科幻作者"尚未成為一個職業稱號,但不乏有人討論科幻作者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素質。比如葉永烈的自述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除了廣博的科學知識、豐富的想像力和紮實的寫作基礎,葉永烈認為:'一個科幻作家應該經歷一些常人不曾經歷的事情,這樣,幻想才能更真實'1984年,他為了體驗凡爾納《氣球上的五星期》的滋味,曾瞞著母親乘坐了一回熱氣球。'半空中風力很大,氣球也搖晃得厲害,而且腳下有一種虛浮的感覺,仿佛氣球隨時都會墜落下去,心都懸起來了。'下了氣球,想想真有點後怕,回家又被母親表責備了一頓,但葉永烈沒後悔,'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扳著手指向我們歷數自己的'冒險史':在衛星發射中心穿過太空衣;下過潛水艇,和水兵們一起出海;乘坐過還在試製中的氣墊船;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那種C46運輸機,到蘇式'米6'、'米8'直升機,到最豪華的波音客機都坐過。他還雲過羅布泊。'不到沙漠,就不會知道;在那兒晚上赤著腳走一圈,就算是洗了腳。'"

  "葉永烈還認為,科幻作家應該跟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廣泛交流。他採訪過不少在冷僻領域孜孜以求的科學家,比如研究蚊子、跳蚤、虱子、蒼蠅、蜻蜒等昆蟲的專家,他們的研究成果都能激發科幻小說家的創作靈感。"(《葉永烈--小靈通的爸爸》原出處:《申江服務導報》)

  北京的科幻作者們充分利用身邊的有利條件,組織了去興隆天文館的參觀,到西藏考察等活動。這都是科幻作者們自發地進行職業素質訓練的事例。

  在這裡,筆者提出一個科幻作者應具備的知識結構標準。這個標準中不包含個人生活閱歷的積累,因為那是創作個性化的基礎,也不可能統一要求。但在知識結構方面,科幻作者們倒是可以建立一個相對一致的標準。

  一 全面了解中外科幻的發展狀況。既要了解科幻藝術的歷史,又要把握它的最新動向。既要了解科幻文學,也要了解科幻影視、科幻美術等姐妹藝術。必須作到對科幻藝術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如數家珍。這是專業科幻作家的最基本的知識要求。只有熟悉前輩的藝術成就,才能做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至少保證你的創作起點不至於太低。偶而讀了一兩篇科幻作品就開始"照貓畫虎",這樣的作者雖然勇氣可嘉,但終究難成大氣。經常可以看到所謂新人新作在重複前人的創作,這裡面很大程度上是閱讀面不夠所至。

  二 有相當於高中以上水平的紮實的基礎科學知識

  要使讀者感受到作品內涵的豐富,作者的知識面必須包容讀者的知識面。那麼,中國科幻讀者的知識面又有什麼特點呢?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中,高中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最後一站。一個人進入大學接受專業教育,或從事專業性社會勞動,他可能"術業有專攻",但在自己的專業之外,他對其它領域知識的了解,也就在高中水平。所以,科幻作者有高中水平的基礎科學知識,能保證他的知識面不低於絕大部分讀者的知識面。

  另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學知識一般比較淺顯,基本上就是高中課程的水平。作者有高中水平的基礎知識,也可保證他不至於在作品中出現知識上的低級錯誤。

  三 了解當今世界科學發展前沿動態

  這類知識構成了科幻作品的現實基礎。只有不斷追蹤科學發展的脈搏,作者的題材才能開拓,才不至於因掉在科學發展實際水平後面而鬧笑話。科學的發展始終對科幻作品的新穎性形成挑戰。台灣作家張系國,日本作家光瀨龍都是計算機專家。在他們的科幻作品中,都有"計算機吐出穿孔紙帶"的情節。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完稿於1962年,當時雷射技術剛剛誕生,其功率尚不能燒穿紙片。而在作品最終發表的1979年,雷射武器已經成了現實。科幻作品應該跑在科學發展前面。但你必須不停地跑,才能保持這種領先位置。

  專業科學家當然也要了解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但他們與科幻作家的任務不同,專業科學家的了解要求專精,科幻作家的了解則要求廣博。

章節目錄